高中语文因为第一单元教案与方法人教新课标必修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575119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因为第一单元教案与方法人教新课标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高中语文因为第一单元教案与方法人教新课标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因为第一单元教案与方法人教新课标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因为第一单元教案与方法人教新课标必修2.doc(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因为第一单元教案与方法以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坐标,根据“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个学科能力目标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1、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体会作品描述的美景,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2、练习运用圈点、批注法鉴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学习做一点圈点批注,写下心得。3、对那些美妙的段落,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能力。4、在阅读鉴赏感中,加强积累整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景状物的相关知识,能够仿照本单元自己喜欢的写作形式,书写自己的感受。 荷塘月色一 学习目标 1、揣摩优美的

2、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2、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结合优美的景物描写,具体分析比喻、通感的修辞效果。3、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二 预习方案 方法指导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了解文意,把握文章关键词句。 (一)基本任务1、背景介绍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

3、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象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象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2、相关知识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

4、。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3、字词积累 读音: 蓊蓊(wng) 点缀(zhu) 踱步(du) 袅娜(nio) 霎时(sh) 弥望(m) 斑驳(bn b) 渺茫(mio) 倩影(qin) 和谐(xi) 琐屑(xi) 词义:幽僻:幽深僻静。受用:享受。弥

5、望:满眼。弥,满。袅娜:柔美的样子。凝碧:青翠欲滴的样子。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文中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之句。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倩影:美丽的影子。倩,美丽。一例:一律,一概。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敛裾;提一提衣裳。裾,衣襟。(二)挑战任务1、篇末注明创作时间是“1927年7月”,地点是“北京清华大学”,那么当时的社会环境怎样?作者的精神状态如何?2、自读课文,尽量与作者的心灵贴近,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用舒缓的语调朗读并思考:文章可分为几部分?三 自主学习方案 (一)方法导

6、引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文意。2、明确文眼,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读语言,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悟旨晓情。 (二)重点指津1、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月下荷塘的?2、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色?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直接表现作者的感情的?这种感情有没有发展变化?它与作品的景物描写是怎样交织、融合在一起的?4、荷塘月色如何表达出朱自清的思想矛盾?5、举例分析本文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三)难点解读 1、 “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2、如何理解作者引用西洲曲?3、荷塘月色最后一句“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据蝉喜热的生活

7、习性,蝉在清凉的夜晚是很少叫的,此处是否是朱先生的杜撰呢? (四)思维点击1、本文的艺术特点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中的散文名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景物,“处处景语,处处情语”,塑造了如诗如画般的意境。读者如临其境,感受着作者的感情并引起深深的思考。赏析本文的景物描写,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荷塘月色”是人们熟悉的景物,而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却写出了仅有的“这一个”,造出了鲜明、逼真的境界,其原因之一即是抓准了特征。(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文中极少直接抒情的句子,却处处是情,景物描写已臻化境。应反复阅读、朗读,细加品味。(3)安排顺序,合理自然。在写景顺

8、序上,本文大体上属于“定点观察”,在局部上又灵活变化。如第四段即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静态到动态”三种顺序。这种灵活、自然的安排,使人有“浑然不觉,浸染其中”的感觉。2、荷塘月色中的语言特点朱自清的语言风格独特,大量使用现代口语词汇,朴素自然,给人以亲切感;又适当融合文言词句,使文字更加洗练;叠词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风华从朴素中来,腴厚从平淡中来”是他语言风格的精确概括。他散文中的语言没有刻意雕琢的词句,写得平淡、朴素,而平凡的字句在他的笔下却仿佛突然有了生命一般,让人感到新奇,不禁惊叹!在口语基础上刻意出新,毫无雕饰之感。在遣词用字上更有如神之笔,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

9、”与“浮”二字;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一丝”、“一带”、“一道”、“一两点”等,都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叠词的运用,更是朱先生的擅长,例如,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它的深度,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广度,用“蓊蓊郁郁”极写树木的繁茂,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读起来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四 反思与测评 能级一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小煤屑路() 蓊蓊郁郁()独处的妙处()() 袅娜( )脉脉的流水()倩影()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B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C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瞌睡人的眼。D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

10、了。3、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有不确定之意,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荷塘的幽僻。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4、下列四个句子都用了“像”字,其中不表示比喻的是()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11、。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5、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句在修辞特点上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B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C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6、下面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A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有了一道宛然凝碧的波痕。B层层的

12、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有袅娜地开着的。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D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英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7、荷塘月色的结尾,作者突然把笔锋一转,联想梁元帝采莲赋和江南采莲旧俗,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借“惦记江南”抒发“今非昔比”的感慨,暗寓对现实的不满。B对江南的惦念,更足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C惦记江南,意在摆脱不平静的心境,借以超脱现实生活的重压。D丰富月下荷塘画面的意境,进一步反衬现实生活给人带来的不快。8、对下列语句的分析,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句话

13、含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心绪的烦乱;这也正是作者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B.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在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句话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形象,但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并不割爱此句,是因为作者心中有难以排除的哀愁、烦怨。D.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句话在结构上照应前边“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一句;在感情上,照应前边“心里颇不宁静”的心绪。9、荷塘月色的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说法,

14、请选出正确的一种( )A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抒发了对荷塘月色的朦胧美的感受。B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愤慨,借讴歌荷塘月色的自然美,抒发了作者对推翻旧制度、开创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C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不满以及向往中国古代六朝时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D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的心境,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理。能级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