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勤五中九年级中考一诊(一模)语文试卷

上传人:tang****xu7 文档编号:140571209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民勤五中九年级中考一诊(一模)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民勤五中九年级中考一诊(一模)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省民勤五中九年级中考一诊(一模)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省民勤五中九年级中考一诊(一模)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省民勤五中九年级中考一诊(一模)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民勤五中九年级中考一诊(一模)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民勤五中九年级中考一诊(一模)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民勤五中九年级中考一诊(一模)语文试卷民勤五中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 文 试 卷一、积累运用。(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归省(shng) 罅隙(xi) 箬笠(ru) 栈桥(zhn)B哂然(shn) 残垣(yun) 桑梓(z) 阔绰(chu)C星宿(xu) 撺掇(duo) 徜徉(shng) 一抔(pu)D解元(ji) 石埠(b) 墓冢(zhu) 怅惘(w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的是 (3分 )( )A.因陋就简 涓涓细流 惊世骇俗 莫明其妙B.一文不名 辗转反侧 集思广益 箪食壶浆C.引颈受戮 坦荡如底 不

2、屑置辩 光阴荏苒 D.衣衫褴褛 踉踉跄跄 厌厌欲睡 厚积薄发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孔(很)武有力 衷捆(诚恳) 潜滋(生长)暗长 人患(祸患)志之不立B.夷(破坏建筑物)为平地 利(利益)尽南海 天府之(的)土 C.不可屈致(招致) 民殷(殷红)国富 陟(升迁)罚臧否 D.家徒(只,仅仅)四壁 狼狈不堪(能忍受) 熟谙(熟悉)韬略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B. 广大球迷期盼的NBA季后赛终于拉开了帷幕,精彩的比赛让球迷们大饱眼福。C. 正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

3、狼,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们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话题D. 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航行124个昼夜,圆满地完成了护航任务。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 历经近30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B.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C. 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D.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6仿写句子。 (2分)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溪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香暖香的阳光。 ,_。 ,_。7名著阅读。

4、 (3分)晚上,雪越下得紧了。再说A 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A 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选自水浒传)A处的人物是指 _ ,其主要的性格特点是_ 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水浒传中有关A的另一个故事:_ 8.综合性学习 (共6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代表升降幅度)监测项目升降幅度监测项目升降幅度身高肺活量体重视力胸围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材料二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训练,55的新兵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

5、。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20分钟,全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材料三 据河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河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答: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2分)答: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答: 9默写填空(14分)(1) ,天下谁人不识君。(

6、高适别董大)(2) ,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8)庭下如积水空明,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3)杜甫月夜诗的颈联是: , 。(4)水调歌头中秋中借明月来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5)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 。(6)隆中对中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对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 , 。(7)上级任命郑振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振兴是 “ ,_ 。”(用出师表中句子答)二、现代文阅读(24分)阅读乡村不言谢,回答1014题。 ( 1 )也是猛然间发现,在我的故乡,那个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里,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谢谢”两个字。(2)在儿时的记忆中,邻里之间相互借东西是

7、很常见的,借劳动工具借针线借柴米油盐。每次借的时候,借者自然大方,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没育借的忐忑和不安。(3)“他大叔,你家的犁子在不在?我想把东头的地犁耙犁耙。” (4)“他大婶,我家的黑线用完了,你有没有?”(5)“今天来客,油瓶空了,先给我倒点儿。”(6)被借者绝没有丝毫的优越感,忙把东西找出来,送到人面前,还要说上几句体贴的话。(7)“你真勤快,闲不住,隔天我也得把地犁犁,别耽误了播种。”(8)“线够不够,不够,我再给你拿。”(9)别看东西小或者少,必定要还的。还犁的会高声问:“他大权,犁用完了,放这儿好吗?幸亏犁得及时,不然赶不上春耕了。”犁的主人会让还犁的坐一会儿,忙着去拿烟

8、,好像借东西的是自己。(10)还线的主妇会在唠完一会儿嗑后,在要回去的时候,把东西掏出来随处一放。主人会责怪:“你看你,这点东西还拿来,真外气!”主妇会说:“有了,没有我也不会还你。”(11)借油的会打发孩子还东西:“俺妈说,这是俺家刚榨的油,让大婶你尝尝。”孩子说完便走。大婶会撵着孩子,给他点黄瓜之类的东西吃。 (12)在经常发生的借和还中,乡人虽然不说“谢谢”,但都通过默契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激表达了出来。在乡人眼里,“谢谢”这两个字有点别口、自白、浅显、夸张,与土地的自然和质朴不相称,如果说出来,就疏远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人也变得更生分了。(13)记得我读初二的时候,村西头的潘家十多岁的孩子突

9、然昏死了过去,当时潘家男人又不在家,听到潘家女人的喊声,正在地里劳作的“黄麻子”飞奔到老潘家,背起孩子就往邻村的赤脚医生家跑。七八里的乡间小道,干瘪的黄麻子在负重几十斤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狂奔到了赤脚医生家,及时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老潘家为了感谢黄麻子的救命之恩,专门挑了良辰吉日,邀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拿着炮仗,背着礼物,到黄麻子的家致谢。在弥漫着好闻的硝烟味中,被救的潘家孩子在父亲的命令下,“扑通”跪在黄麻子面前,“嘣嘣嘣”磕了三个响头。黄麻子手足无措地转着圈子,一个劲地反复埋怨着老潘:“你这是干啥呢,你这是干啥呢”老潘大声说:“孩子的这条命是你给的,你什么时候要,他就得什么时候

10、给!”自始至终,我没有听到一个“谢”字。 (14)后来,我到了城市,听惯了“谢谢”,也习惯说“谢谢”。有时候,老家人到城里办事,不愿意把钱花给旅馆,就到我家借宿。每次来,他们都要给孩子带些零食,我都要习惯性地说声“谢谢”,听到我道谢,他们的神情立即变得尴尬起来,我很后悔,赶紧打住。 (15)前一段日子,父亲的身体不好,我回去看他,见邻居大娘也来探望,还拿了十多个鸡蛋。送她出门时,我下意识地说:“谢谢你呀,大娘!”大娘愣了一下,嗔怪道:“看你这孩子,说的是话?!”(选自 散文 ,2008 年第4 期,作者饮者)10、乡人是怎样用不同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激表达出来的?请具体列举出来。(5 分)答: 1

11、1、本文的主旨(中心)是什么?( 4 分)答: 12、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抽出来的:“我也碰过这样的事,那次晌午头来客,盐没了,我还是到张老太婆那儿拿的。” 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在第 自然段与第 自然段之间。理由是: (5 分)1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4分)A、邻里之间借东西,借者自然大方,是因为被借者没有优越感,会主动借出以取悦对方。B、本文形散而神不散,将乡村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串联起来,有力地表现了主题。C、结尾处一句:“大娘愣了一下,嗔怪道:“看你这孩子,说的是话?!”表现了大娘对我的责备,由于我的言谢,便疏远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D、本文的写作意图是将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与城市作对比,暗讽了城市人习惯说谢谢的风气。14、本文在处理材料方面有何特点?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 6 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