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三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 鲁人版选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568393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三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 鲁人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三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 鲁人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三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 鲁人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三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 鲁人版选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人版高二唐诗宋词辛弃疾词三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案课标新理念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三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难重点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教材分析辛弃疾南宋词坛的代表人物,词风悲壮,感情激烈,与苏轼并称为豪放词风的双子星座。相对苏轼的“无病呻吟”而言,辛弃疾的豪放是有着

2、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和人生经历的基础的。南宋王朝的隐忍苟活,边境金军的侵略威胁,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人生坎坷的深沉感慨,壮志难酬的痛苦悲愤,这一切都成就了辛弃疾,成就了辛弃疾的豪放悲壮。在辛弃疾的词中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感,无论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还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都不失为生动的教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讲解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导入古代文人墨客不管是壮山河之美,抒安邦之志,发思古之幽情;还是表闲愁遗恨,达相思之苦,大都“爱上层楼”。登高临远,天地悠悠,或喜或悲,自然一吐为快,从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声情并茂、动人心魄的诗词名句。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篇登高临远的名作水龙吟登健康赏

3、心亭。二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三写作背

4、景: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词人时年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渐趋成熟,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四全词大意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天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是像许汜一样,买田置

5、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五赏析词文: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讨论明确: 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 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意境特点?讨论明确:雄浑而不失清丽。3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意境特点?讨论明确:用比喻手法,将远处小山比喻成玉簪螺髻,显出清秀的特点。4词人远眺大好的秋景,为什么突然愁恨满怀?讨论明确: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5请分析“落日”和“断鸿”的意蕴?讨论明确

6、:“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6“江南游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如此自喻是何寓意?讨论明确: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7词人郁积胸中的情感依旧不能释然,他又用了两个动作

7、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讨论明确:看 拍(学生讨论完成) 杜甫后出塞中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用武之地,辛弃疾多想手持这锐利的宝刀,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啊!“看了”,当看过、看完讲,实际上包含着看了又看的意思,辛弃疾一遍又一遍地抚看着宝刀,是怜惜“物不尽其用”。他由物及人,想到自己文韬武略,但无法施展,正如这宝刀被闲置一般。胸中之苦闷需要发泄,于是,他便“栏杆拍遍”第二个动作。拍阑干即是借以发泄难以诉说的满腔悲愤。但是,拍遍了阑干,也还是无人理解自己,如同看罢了吴钩依然无济于事

8、一样。不仅拍,而且拍遍,可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8如何理解“无人会,登临意”?讨论明确:可悲的是,昏聩的南宋朝廷无人能够理解作者的这种心情,“无人会,登临意”六字便是辛弃疾为“世无知音”发出的深沉喟叹。 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孤独之感、忧愤之意,毕现于字里行间。9“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了一个什么典故?是何寓意?讨论明确: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

9、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10“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用了什么典故?是何寓意?讨论明确: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

10、,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 11“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用了什么典故?有何寓意?讨论明确: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12如何理解“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句意?讨论明确:

11、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13从三典连用看作者又怎样的情感变化?讨论明确: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可惜流年”,笔峰陡转,年华虚度,壮志难酬。即“壮中见悲”。14词中运用典故有何作用?讨论明确: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言近旨远,辞约意丰。以古比今、借古写怀,表达作者收复中原、鄙视享乐但年华虚度,功业未成的感慨。15总结:此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阔景、壮志、豪气、悲怀一时齐集,笔力遒劲而笔致婉曲,与纵横跌宕中慷慨淋漓,如闻裂帛之声,表现出独具“辛”味的沉郁悲慨。全词写尽英雄失意之感,又极强的感染力,至今读来仍动人心魄。六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全词。七板书设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秋景-愁怀 下片:典故-用意6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