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猪场疫病风险控制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566376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1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猪场疫病风险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猪场疫病风险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猪场疫病风险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猪场疫病风险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猪场疫病风险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猪场疫病风险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猪场疫病风险控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付应舟 畜牧师 13908466352 电子邮箱:,猪场疫病风险控制,正确决择加倍努力,有效的管理 深知场情 (定期的抗体监测 做到心中有数) 重点优先 (生死攸关的问题放在第一位) 环境保障 营养全面 严格的防疫(管理之重点) 切合实际的免疫方案和免疫目标 合理消毒 隔离、驯化等生物安全措施,主要的是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市场风险,100万,0,-100万,100万,90万,80万,我们养猪人的风险,疫病感染的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消灭部分传染源,消灭部分传播媒介 切断部分传播途径,免疫易感动物 使之转变为 非易感动物,

2、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猪群本身的健康指数 对猪群的免疫抑制因素 疫苗本身的安全性 疫苗本身的效力 疫苗的冷链物流保障 疫苗的储存条件的保障 疫苗接种的操作规范与否 母源抗体影响 免疫时机 (防火还是救火?),猪免疫抑制的各种因素,传染性因素 1、猪蓝耳病毒(PRRSV) 2. 圆环病毒2 型(PCV-2) 3、猪瘟病毒(HCV) 4. 猪伪狂犬病毒(PRV) 5. 猪流感病毒(SIV) 6. 猪细小病毒(PPV) 7. 喘气病(MPS) 8. 传胸(APP) 9. 弓形体病,非传染性因素 1. 遗传性因素 2. 霉菌毒素中毒因素 3. 营养缺损因素 4. 药物因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和

3、痢特灵、地塞米松等 5. 疫苗被污染的因素 6. 环境等理化因素 7. 应激因素,免疫分类,机体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类。 非特异性免疫: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非针对特定抗原,亦称天然免疫。 特异性免疫:特定抗原物质进入机体,激发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以排除抗原的过程,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及粘膜免疫。 另外,依据免疫目标又分为基础免疫和辅助免疫。,基础免疫重中之重,猪场核心疫病 蓝耳病 圆环病毒 猪瘟 伪狂犬 口蹄疫 细小 乙脑,辅助免疫提高效益,猪场继发感染疫病 支原体肺炎 胸膜肺炎 链球菌 副嗜血杆菌 大肠杆菌,蓝耳、猪瘟是猪场的罪魁祸首 蓝耳是猪瘟的帮凶、也是繁殖障碍

4、和呼吸道疾病的元凶 蓝耳病严重破坏猪体的免疫系统 圆环、猪瘟同样引起猪体的免疫抑制 控制好蓝耳、猪瘟、圆环,免疫抑制问题才能得到有效改善,猪场的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首先控制对猪场危害的三大元凶(猪瘟/蓝耳/圆环),猪瘟损害的器官组织,肠道坏死 喉头、会咽软骨 心脏 肾脏 膀胱 脾脏 淋巴结 皮内组织 高度传染 大批死亡 出血性病变是猪瘟的典型特征,猪瘟的病理变化,喉头和会咽软骨出血,猪瘟的病理变化,大肠粘膜的猪瘟扣状肿,猪瘟 一旦爆发 无法挽回 认真做好猪瘟的有效免疫刻不容缓,蓝耳病对猪群的损害,严重的繁殖障碍综合症 严重的呼吸道综合症 对机体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各类机会性病原的继发感染 对动

5、脉管引起病变,使之变脆变薄,导致细小动脉管破裂出血,蓝耳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基因多样性性:RNA序列差异 对肺泡巨噬细胞(PAM)有强亲嗜性 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 在PH6.5-7.5条件下稳定 母体病毒穿透胎盘垂直传播 持续感染且与猪只年龄无关,PRRSV的基因测序研究,一个农场可能存在多种基因型的PRRSV 不同基因型的蓝耳病毒重组的可能性较大 研究表明全病毒弱毒疫苗毒力可能返强 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了PRRSV毒力减弱或毒力返强的分子基础 研究发现毒力基因,基因反向遗传技术进行PRRSV基因功能研究,确立毒力基因,蓝耳病的危害,损毁肺巨噬细胞,导致肺叶的免疫力丧失或减弱,继发感染病毒性

6、肺炎、间质性肺炎、胸膜肺炎、支原体感染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蓝耳病的危害,蓝耳病的病毒血症导致母猪风暴式流产,即使侥幸产下的仔猪也难以生存或生存率极低,使得猪场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紫色或蓝色条型病变,蓝耳病的危害,蓝耳病的危害,脾脏的梗死,蓝耳病的危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俗称猪蓝耳病)自1996年进入我国以来,给国内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 尤其是2006年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以后,蓝耳病、圆环更是与猪瘟、伪狂犬并称我国养猪业四大核心疫病,预防控制的成功与否决定着猪场的生死存亡。,圆环的主要危害,引起其它免疫应答的失败。 直接的PMWS、PDNS、PRDC、CT等 近年来由于忽视对圆环病

7、毒的有力控制,导致混感几率大大增加,致使其它疫病对猪场的损失也加重 圆环病毒灾害遍及到大江南北每一个猪场,没有谁能够幸免,PCV2诊断要点,PMWS 生长缓慢、消瘦、持续呼吸困难、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时发生黄疸 淋巴结组织呈现病变 病变淋巴结组织或其他组织有中等以上PCV2抗原,PCV2诊断要点,PDNS 皮肤出血或坏死、主要出现在后肢及会阴区域;肾肿大、发白及皮质大面积出血 全身有坏死性脉管炎,坏死性及纤维素性肾小球肾炎,PCV2诊断要点,繁殖障碍性疾病 怀孕后期的流产或死胎,有时可见明显的心肌肥大 心肌损伤,表现为大面积的纤维组织增生或坏死性心肌炎 心肌损伤及其它死胎组织检测到PCV2,不

8、能有效遏制四大核心疫病的原因分析,主要误区之一: 对原发性疫病的认识 1、期望通过药物的保健来控制 2、期望通过消毒来控制感染和传播 3、甚至想通过某些“特效药”来治愈 4、忽视防疫中最重要的环节:疫苗接种、使易感猪群转变为非易感猪群,不能有效遏制四大核心疫病的原因分析,主要误区之二: 对免疫目标的认识 1、把主要的基础免疫(原发性疫病)看成对单一疫病的控制,单纯地看成一对一的关系 2、继发性疫病感染未能追溯到原发疫病存在的危害 3、只注重临床的观测和控制,蓝耳病稳定期忽视对核心疫病的抗体监测,不能及时对免疫方案作出合理调整,亚临床存在的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消除。,不能有效遏制四大核心疫病的原

9、因分析,主要误区之三: 基础免疫和辅助免疫主次不清 1、免疫接种不分主次、甚至本末倒置 2、仍然把免疫目标停留在对继发疫病的临床控制 3、对核心疫病的基础免疫没有足够的重视,不能有效遏制四大核心疫病的原因分析,重要误区四 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2006年,对免费发放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全病毒灭活疫苗感到深受其害 多年来一直认为不打苗比打苗更安全 全盘否定蓝耳病疫苗 把蓝耳病免疫拒之门外 贻误蓝耳病的免疫 让防火工程演变为救火行动,不能有效遏制四大核心疫病的原因分析,主要误区之五: 对疫苗的选择 1、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乏准确的评估标准 2、往往选择低价位、或者不需花钱的疫苗 3、认为品质不高

10、的疫苗加大剂量就能弥补 4、没有考虑疫苗的安全性与效力,而是“应付”,自我安慰,抱着靠老天保佑的侥幸心态。 5、疫病流行毒株和疫苗毒株的匹配没有足够重视,建议措施,根据猪场的实际需要制订和实施有效的免疫方案,重视蓝耳病、圆环病毒的免疫 注重四大核心疫病抗体的动态监测(蓝耳、圆环、猪瘟、伪狂犬),以便及时对免疫方案作出合理的调整 免疫方案中优先基础免疫(蓝耳、圆环、猪瘟、伪狂犬、口蹄疫),其次针对性考虑辅助免疫(支原体、胸膜肺炎、链球等) 选择高品质、安全性高、毒株匹配的优质疫苗 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实现有效免疫,对猪瘟疫苗选择的建议,一是安全性:高纯度不含污染源 病毒(BVDV、PCV)污染及

11、其它(如:脂肪)杂质的污染严重影响免疫效果 二就是效力:高免疫原性、高抗原含量,BVDV:21.74%,国家兽药监察所,2010,令人担忧!,BVDV:34.8%,上海奉贤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隐患无穷!,BVDV:34.8%,上海奉贤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触目惊心!,“脾淋苗”中之肠系膜淋巴结所粘附的脂肪杂质难以剔除,脂肪杂质的污染导致排异反应、抗原释放受阻,使免疫效果大打折扣!,心存余悸!,猪瘟纯兔脾组织苗才是最安全有效的!,可靠保障!,纯脾苗疫苗-易瘟净,猪瘟兔脾组织苗-易瘟净使用方法参考,后备母猪:配种前80天和50天分别接种一次(每次1-2头份) 经产母猪:每年三次普免(每次2头份

12、);泌乳期母猪在断奶当天接种 商品猪: 初免:断奶后一周(1头份) 二免:初免后45天(1头份),蓝耳病疫苗的类型,第一代 经典毒株灭活疫苗 第二代 经典毒株弱毒疫苗 第三代 高致病性毒株灭活疫苗 第四代 高致病性毒株弱毒疫苗 第五代 高致病性毒株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对蓝耳病疫苗的选择,安全性:避免毒力返强;对任何妊娠日龄的母猪安全无副作用;对仔猪安全。 高效性: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相互匹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不干扰其它疫病的免疫效果,能协同其它疫苗的免疫效果更佳。,蓝耳病的毒株流行特点,1996年-2006年在我国流行毒株为经典美洲毒株,NSP2,2006年以来流行毒株为高致病性毒株,缺少90个

13、核甘酸,蓝耳病的毒株流行特点,同源性与安全性,NSP2,缺少90个核甘酸,经典毒株,高致病性毒株,缺少360个核甘酸,科学、安全的高致病性基因缺失毒株,第五代蓝耳病疫苗-高致病性毒株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易蓝净),缺失360个核甘酸(包含主要致病毒力基因),缺少90个核甘酸,易蓝净采用的高致病性基因缺失毒株,易蓝净为什么要采用缺失360个核苷酸的毒株(安全性),此360个核苷酸中包含了蓝耳病病毒的主要致病毒力基因和免疫抑制基因 为猪场使用蓝耳病疫苗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绝对避免毒株的毒力返强 排除了和其它疫苗同时接种的免疫干扰或免疫冲突 接种后能迅速解除免疫抑制,有效保护免疫猪群 便于对疫苗抗

14、体和野毒抗体的区别检测,易蓝净-基因缺失疫苗为何能有效控制蓝耳病(有效性),当前蓝耳病的流行毒株是“高致病性毒株” 疫苗毒株与蓝耳病的流行毒株相匹配 基因缺失的毒株与流行毒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97%),易蓝净-使用方法参考,后备母猪:配种前80天和50天分别接种一次(每次1头份) 经产母猪:每年三次普免(每次1头份);泌乳期母猪在断奶当天接种 仔猪: 蓝耳病稳定场:断奶后一周接种1头份 蓝耳病活跃场:1-3日龄滴鼻接种1头份,35日龄与易瘟净联合加强免疫1头份,简化免疫程序 基因缺失的蓝耳病疫苗、兔脾组织猪瘟疫苗同时联合免疫 “1+12”,“1+12”帮您同时解决蓝耳猪瘟两大困扰,“1+12”

15、是什么? “易瘟净+易蓝净”同时免疫(一边一针) 免疫方案: 仔猪断奶后一周实施“1+1”(蓝耳病稳定场) 母猪每年4次一刀切实施“1+1” 后备母猪于配种前80、50天分别实施“1+1” 特别说明:母猪泌乳期接种疫苗会引起泌乳量减少,请慎重使用!建议泌乳期母猪断奶当天接种!,亡羊也可以补牢:如何使用“1+1”紧急免疫?,针对染疫猪场:紧急采用“1+1”(一边一针)(“易蓝净”1头份+“易瘟净”大猪4头份、小猪2头份) (实践证明:染疫早期猪场,使用“1+1”后第三至四天缓和疫情,趋于平稳;加入“倍力健”使用,显效更快),田间单独免疫易瘟净组猪瘟抗体变化(阻断率40为阳性),15天后猪瘟抗体上

16、升不明显,45天后达到100%阳性。,为什么“1+12”?,田间猪场易蓝净+易瘟净联合免疫组猪瘟抗体变化(阻断率40为阳性),免疫15天后,猪瘟抗体全部转阳,为什么“1+12”?,实验室易蓝净+易瘟净联合免疫组猪瘟抗体变化(阻断率40为阳性),注苗15天后,猪瘟抗体全部转为阳性,为什么“1+12”?,为什么“1+12”?,田间猪场易蓝净+易瘟净联合免疫组PRRS抗体变化(S/P值0.4为阳性),免疫15天后PRRS抗体明显上升,伪狂犬疫苗的选择 A、毒株的匹配:bartha-k61 B、gE基因缺失及部分gI基因缺失,保留Tk基因。 如:青岛易邦的易伪净 易伪净的使用方法 后备猪配种前70天和40天各免疫1次 种猪群普免3次年 仔猪 初生3天内滴鼻1次0.5头份(每个鼻孔0.5ml喷雾),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