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变革}13技术创新激励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566204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X 页数:82 大小:43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创新变革}13技术创新激励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管理创新变革}13技术创新激励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管理创新变革}13技术创新激励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管理创新变革}13技术创新激励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管理创新变革}13技术创新激励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创新变革}13技术创新激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创新变革}13技术创新激励(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创 新 学(Innovation Economics),技术创新的激励框架,为什么企业创新需要激励? 技术创新的公共特性;付出和收益并非完全对等,具有正的外部性;技术创新的时间间隔长,获取回报周期长;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从企业制度、市场和国家角度,针对技术创新的特性,构建市场经济体系下的激励企业创新的框架。 四类激励:产权激励、市场激励、企业激励和政府激励。,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技术创新结果体现在有形和无形的产品,一旦新产品推向市场,便将技术创新暴露在他人面前,如何保护技术创新的收益? 传统:代代相传、师徒传承;通过法律确定人们对技术的所有权。 创新的私人收益和社会受益:创新带来的社会受

2、益大大高于私人收益,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如何安排产权以求得最大限度增加社会福利?,产业基地内部企业空间集聚加剧了技术外溢的效应,技术创新的特点:不确定性大、投资规模大 产业基地同产业集聚,技术共性强 技术本身的高难度、复杂性使单独的企业无法承担,技术创新的市场激励,1、市场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 2、市场可以减少创新的不确定性。是一个企业进行创新还是多个企业共同创新哪类效率最高? 3、市场创新为创新提供动力:巨大的市场收益预期会激励企业的创新行为; 4、创新能否成功取决于市场接受度,市场引导着企业创新的最终目的; 5、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创新的行为。,创新的政府激励,一、为什么需要政府激励? 1、创新

3、的特性:公共产品和非排他性 2、政府本身的功能:政府作为非市场组织,通过制度安排获取社会福利优化;基础设施条件:教育、基础研究、信息网络等;融资,风险投资以及政府采购 3、市场激励的缺陷:市场本身不能不能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结构和外部环境。(法律、税收、政策等),二、技术创新的公共属性导致创新不足的博弈分析,共性技术、基础研究的纳什均衡供给小于帕累托最优点。 考虑成本的情况下,纳什均衡的偏离会被强化。,如果政府通过政策引导的手段,引导企业采取合作的方式而非简单的市场竞争,此时的博弈如下:,此时虽然政府强制手段可以引导暂时的更优均衡出现,但是如果放开,企业出于趋利依然会导致低的均衡点。,如何保持

4、产业基地内部较高的创新投入和绩效?,可见,通过政府对创新的补贴(或者政策性政策),对模仿抄袭的企业采取法律或者行政手段加以惩罚,会导致较高的均衡点出现。 但实际是否可行,还需要进一步验证。,3共性技术失灵的经济学分析,技术属性导致技术较强的外溢性,技术失灵的经济学分析,共性技术的外溢导致其他企业以较小的成本获取技术,导致社会边际成本低于企业私人边际成本,共性技术失灵的经济学分析,在不考虑成本问题,可以通过政府补贴提高创新投入,政府干预效率之争 政府干预可能存在过度问题,产生技术创新的“替代效应”和“挤出效应”,高技术产业基地“技术锁定”效应及治理,1、技术锁定效应存在的原因 (1)技术轨道的不

5、可逆性 (2)基地内部创新网络的强化 (3)资产、技术专用性,2、技术锁定效应的破解 (1)营造开放性的创新环境 (2)营造创新、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 (3)搭建技术交流、合作的平台,技术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政策是旨在推动、规范技术创新活动而采取各种经济、法律、制度等手段的一种公共政策,它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两个层次。,创新政策的类型与功能,类型:激励型:金融等 引导型:产业政策、科技政策 保护型政策:关税保护、政府购买 协调型政策:引进与创新的关系等,作用领域功能,基础研究 基础设施 社会收益大的技术创新 避免创新的重复性 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创新的扩散 合作研究,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特点,

6、一、支持产业技术进步是各国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 二、政府支持产业技术进步的重点目标与领域各有特点 三、多种政策工具综合运用 四、大力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研究 五、以严格的法律法规保证政府支持企业研发活动的制度性,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政策特点,传统的政策偏好于资金投入,如创新资金及补贴 当前多种手段的运用:法律、税收、管制、政府采购等,20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研发投入的领域及目标,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政策,1)、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制定完善法律体系。美国是自由经济比较充分的国家,政府意识到市场垄断会降低效率和福利损失,而自由、宽松的竞争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主张加强小企业的地位,阻止经济过度集中。

7、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美国参议院设立管理小企业事务的小企业局(SBA)(1940),该组织直接对总统负责。随后众议院、联邦商务部、司法部也附设小企业处(1942)。目前,小企业管理局在美国各地设有 10个分局,100多个地方分支机构,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服务网络,这些政府扶持部门为美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各项服务,起到重要作用。,2、财政资金支持 小企业管理局直接发放总金额不超过15万美元、贷款利率低于同期市场利率的政策性贷款。同时提供对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担保贷款总额不超过75万美元,担保部分不超过贷款总额的90%;当借款人逾期不能归还贷款时,小企业管理局负责向金融机构支付不低于

8、90%的未偿还部分。 联邦政府规定国家科学基金会与国家研究开发经费的10%要用于支援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小企业技术创新法规定:每年研究开发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政府部门,要将财政预算的1.3%用于支援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开发活动。 贷款担保:1953年美国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如在 15.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政府提供 90%的担保;而 15.5-20万美元的贷款,政府提供 85%的担保。1993年美国政府又规定银行向创业企业的贷款可占项目总投资的90% ,如果企业破产,政府负责赔偿90%。,4、建立社会中介服务组织。 美国政府特别重视社会中介组织在促进中小企业

9、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建立了很多非赢利性组织,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咨询、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如退休人员服务社、小企业信息中心和小企业发展中心等,无偿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市场、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帮助与咨询。美国政府还委托小企业管理署组织实施或免费由政府出资,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融资、经营管理、技术进步、进出口贸易、人才培训等进行长期的咨询和培训。,日本政策,1、完善的法律体系:中小企业基本法(1963)是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纲领,被称为“日本中小企业宪法”。日本许多中小企业政策是通过相关法律来保证和实施的,如日本中小企业的现代化政策就包含了中小企业振兴资金资助法(1956)、中小企业现代

10、化促进法(1963)、中小企业指导法和中小企业现代化扶植法等。这些法律促进并保证了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了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在80年代以前,日本法律规范侧重于引进技术,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提高中小企业的社会认可和社会地位;90年代以后,侧重于扶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了一系列的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相关法律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1985年,颁布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促进临时措施法;1988年颁布关于融合不同领域中小企业者组织并开发新领域的临时措施法;1995年4月,日本制定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创造性事业活动的临时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开展科研开发活动

11、。这些法律涉及到中小企业资金援助、税收减免、技术互助支持等多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1998年颁布大学等技术转移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促进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科研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市场化速度,促进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2、金融财政政策: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援助以政府设立的专门的金融机构为主,通过各种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筹措资金。目前,这样的金融机构有“中小企业金融共库”、“国民金融共库”、“商工组合中央公库”、“环境卫生金融共库”、“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共库”等,它们向中小企业提供低于市场23个百分点的较长期的优惠贷款。据统计,在 1956 年1970 年实施机械振兴

12、计划的15年间,日本政府通过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贷给了中小企业366 亿的低息贷款。日本中央政府每年的中小企业扶持预算大约占整个中央财政的0.25%。,3)、税收政策扶植。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实行优惠政策, 增加实验研究经费的税额抵扣制度,该制度规定,当实验研 究开发经费的增加部分超过过去的最高水平时,则对增加部 分减免20%的税金,免征税额以不超过应缴法人税总额的10%为限。中小企业每年可以从法人税中扣除该年度投入实验研究经费总额的6%,扣除额不能超过法人税的15%。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科研投入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R&D经费(包括新产品开发、产品改造、新技术创新或设计等)最高享受20%的税收折

13、扣,享受100%的R&D折旧。,4)、健全服务体系: 除了政策法律、财政税收方面的支持,日本政府也很注重软环境建设。日本政府建立知识产权中心,促进专利技术流通和中小企业信息获取、专利技术引进。同时日本政府建立中小企业的情报网络,通过情报网络向中小企业提供国内外有关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调查资料等;建立中小企业数据库,中小企业可以免费查询政府储存在电脑资料库中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资料;通过遍及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信息中心及综合指导所,向中小企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技术、管理、市场等信息,由政府及大学举办中小企业技术人员进修班等。,日本技术创新政策的经验及反思,日本最核心的经验是技术引入、改良到自主创新能力

14、构建 日本竞争力停滞不前的原因 1、体制的僵化性。在这一体制下,日本政府通过行政指导和各种规制有效地保护了国内市场和经济中较弱的部门,力争实现“没有输家的发展”,进而形成了人们所说的政党、官僚、财团之间“铁三角”式的庇护方式。 2、市场的封闭性。长期以来,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具有明显的内取性,对内政策具有明显的垄断性。日本在31个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程度”排名中竟排到了第29位。,日本竞争力停滞不前的原因 3、企业体制封闭性。日本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相互持股、金字塔型的系列包制(内部交易)以及企业内部的终身雇佣制(内部劳动力市场),造成信息披露原则、破产法律以及能够减少公司控制而带来市

15、场竞争的措施难以实施。4、社会的排他性。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从最深层次上影响着社会组织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创新需要一定的社会氛围,需要对创新研究的政策支持和普遍赞赏,而日本社会是一个非常严苛的社会,甚至到了几近残酷的程度。 缺乏宽容、冒险氛围,制度不足。 日本经济体制的僵化性弱化了市场的敏感性,市场的封闭性限制了开放的深度性,社会的排他性压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这些都构成了技术创新的“蜀道”。,以色列技术创新体系 (1)重视教育:以色列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但也是一个智力资源极其雄厚的国家。如果按照人口比例计算,以色列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以及在校大学生人数等指标,

16、目前均位列世界第一位。 政府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保持一个非常高的投入比例,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基本维持在8%-12之间。政府花在每个小学生身上的费用每年约为3900美元,花在每个大学生身上的费用约为11000美元,高于发达国家。 (2)重视企业研发:以色列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R&D的投入力度大。全国R&D占GDP的比例连续多年超过4,位列世界第一,使得以色列在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生命科学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不断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和具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工贸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在项目审批上,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程序和管理办法。他们会根据相关领域专家的咨询意见,对不同类型和研发成熟程度不同的技术项目,分别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比如,对于最原始的技术发明者和创新企业,为完成专利发明和验证创新思想的可行性等,给予的资助资金额,,以色列建国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对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