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会计}非货币性交易与会计处理办法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565733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X 页数:77 大小:17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非货币性交易与会计处理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非货币性交易与会计处理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非货币性交易与会计处理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非货币性交易与会计处理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非货币性交易与会计处理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会计}非货币性交易与会计处理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会计}非货币性交易与会计处理办法(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级财务会计(1),目录,第一章 非货币性交易 第一节 非货币性交易概述 第二节 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 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第二节 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 第三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与会计差错 第一节 会计政策 第二节会计估计,目录,第三节 会计差错 第四章 或有事项 第五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参考书目,1、2002年度CPA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3月。 2、2003年全国会计师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0月。 3、其他各种高级财务会计教材,,第一章 非货币性交易,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

2、本章的学习,应掌握非货币性交易的分类,掌握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的方法、会计信息的披露等内容。重点是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难点是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第一节 非货币性交易概述,一、 非货币性交易的概念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二、货币性资产交易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货币性资产: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这里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

3、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第二节 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一、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的关键问题 1、如何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2、如何确认和计量换出资产的收益 二、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 (一) 不涉及补价 处理原则: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二)涉及补价 1、判断是否是非货币性交易 支付补价的企业: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收到补价的企业: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是非货币性交易,否则按货币性交易处理。 2、支付补价方的会计处理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3、收到补价方的会计

4、处理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认的收益-收到的补价 收益=(1-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 (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计税价格*税率,三、非货币性交易涉及多项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处理原则: 先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在确定换入的各项资产的价值(总额按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分配) 1、不涉及补价 2、涉及补价,四、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内容,披露原则: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非货币性交易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及其金额 1、非货币性交易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是指在非货币性交易中以什么资产与什么资产相交换,即交换资产的的性质。如甲公司以库存商

5、品与乙公司的一台设备相交换。 2、非货币性交易换入、换出资产的金额,是指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确认的收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涉及换入多项资产的,还应披露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内容和区别、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两种方法(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重点和难点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两种方法的会计处理(尤其是在所得税率变动时的处理)。,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一、含义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和处理会计收益(利润总额)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所得税会计与

6、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时期(1793年-20世纪30年代); 2、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逐步分离时期; 二者的目标、计量标准、核算依据不同所致 3、所得税会计的兴起与发展时期,二、永久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由于计算收益、费用、损失的口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抵消,即永久存在。其类型有: 1、按会计准则、制度规定企业确认为当期收益,但税法规定不作为当期应税收益;如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 2、按会计准则、制度规定企业不确认为当期收益,但税法规定应作为当期应税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如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3、按会计准则、制度规定企业

7、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税收益不允许扣除;如 一是二者扣除范围不同,即会计核算时作为费用和损失,而税法不允许扣除,主要有: (1)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的财产损失,会计上作为营业外支出,而税法不允许扣除,只能在税后利润开支; (2)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3)各种非公益救济性捐赠和赞助支出; 二是二者扣除标准不同,即会计上按发生数列支,而税法规定了开支的标准限额;主要有: (1)利息支出; (2)工资性支出; (3)“三项经费”; (4)公益、救济性捐赠,(5)业务招待费用 (6)广告费用 (7)各项准备金,三、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的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二者确认收益、费用、损失

8、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某一时期发生,但可以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抵消。 时间性差异主要有: 1、会计上在当期确认收益,而税法规定应在以后期间确认应税收益;如会计上按权益法确认的收益 2、会计在当期确认费用、损失,而税法规定应在以后期间确认扣除;如产品 保修费用,3、税法在当期确认收益,而会计应在以后期间确认收益;如预收租金 4、税法在当期确扣除认费用、损失,而会计规定应在以后期间确认;如税法规定折旧用加速折旧,而会计采用直线法折旧,第二节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一、应付税款法 是将本期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额,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其特点

9、是“将税作费”,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一同对待。 处理步骤: 1、会计收益(利润总额) 2、永久性差异(+、-) 3、时间性差异(+、-),4、应税收益=1+2+3 5、应交税金=4*当期所得税率 6、所得税费用=5 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 例1,二、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需要设“递延税款”账户进行反映 (一)在所得税率不变的情况下 处理步骤: 1、会计收益(利润总额) 2、永久性差异(+、-) 3、时间性差异(+、-),4、应税收益=1+2+3 5、应交税金=4*当期所得税率 6、递延税款=3*当期所得税率(+借方,-贷方)

10、7、所得税费用=5-6 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 或 递延税款 递延税款 贷:应交税金 例2,(二)所得税率变动时,1、递延法 特点:(1)在资产负债表上,递延税款 的余额并不代表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 (2)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所得税率计算;以前发生而在本期转回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过去发生时的税率计算。 (3)当所得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调整递延税款的余额。,递延法的处理步骤,1、会计收益(利润总额) 2、永久性差异(+、-) 3、时间性差异(+、-) 4、应税收益=1+2+3 5、应交税金=4*当期所得税率 6、递延税款=3*当期所

11、得税率(当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或*过去所得税率(转销时) (+借方,-贷方) 7、所得税费用=5-6,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 或 递延税款 递延税款 贷:应交税金,例题3,某企业1990年12月25日购入一台设备,原价58000元,残值200元。按税法规定用年数总和法,折旧5年,会计规定折旧用直线法,折旧8年,。假定每年会计利润均为20 000元(无其他调整事项),所得税率为33%。,例解,例4,按前例,假设从1993年起所得税率改为30%,其他条件不变。,2、债务法,特点:(1)在资产负债表上,递延税款 的余额代表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 (2)无论是本期发生的时间性

12、差异或以前发生而在本期转回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均用现行所得税率计算。 (3)当所得税率变动或开征新所税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的余额。 调整的递延税款=累计时间性差异*(新税率-旧税率) 借、贷方的判断有两种方式,债务法的处理步骤,1、会计收益(利润总额) 2、永久性差异(+、-) 3、时间性差异(+、-) 4、应税收益=1+2+3 5、应交税金=4*当期所得税率 6、递延税款=3*当期所得税率(+借方,-贷方) 调整的递延税款=累计时间性差异*(新税率-旧税率) 7、所得税费用=5-6,递延法与债务法的比较,相同点: 不同点: (1)余额的性质不同 (2)使用的所得税率不同 (3)是否调

13、整递税款的余额,例5,以前面的例题4的资料,按债务法: 则1993年年初,当所得税率变动时, 应交所得税=15665* 30%=4699.5元 调整递延税款的余额=-(12042+8188)*(30%-33%)=606.9元(借) 当年发生的递延税款=4335*30%=1300.5元(贷) 本期递延税款=1300.5- 606.9=693.6元(贷) 所得税费用= 4699.5+693.6=5393.1元,1994年 应交所得税=19518* 30%=5855.4元 当年发生的递延税款=482*30%=144.6元(贷) 所得税费用= 5855.4+144.6=6000元 1995年 应交所得

14、税=23372* 30%=7011.6元 当年转销的递延税款=3372*30%=1011.6元(借) 所得税费用= 7011.6-1011.6=6000元,1996年(97、98年相同) 应交所得税=27225* 30%=8167.5元(贷) 当年转销的递延税款=7225*30%=2167.5元(借) 所得税费用= 8167.5-2167.5=6000元 借:所得税 6000 递延税款 2167.5 贷:应交税金 8167.5 返回,第3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1)会计政策的内容、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 (2)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会

15、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别、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方法; (3)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方法。 重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方法。难点是追追溯调整法的会计处理,会计政策变更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报表调整。,第一节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一、会计政策的内容 1、会计政策的含义: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遵循的具体会计原则和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2、会计政策的内容: (1)合并政策合并的原则和方法; (2)外币折算方法及汇兑损益的处理 (3)收入确认方法及原则 (4)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方法 (5)存货的计价,(6)长期投资的核算核算方法 (7)坏账损失的核算核算方法 (8)借

16、款费用的核算处理的方法 (9)其他如折旧方法等,二、会计政策变更,1、含义:是只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即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在下列情况可以变更): (1)法规性变更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要求变更。 (2)自主性变更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更为可靠、更为相关。 否则,不能变更会计政策。,3、以下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区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三、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一)追溯调整法 1、含义: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