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5月调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6 文档编号:140562664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5月调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5月调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5月调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5月调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5月调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5月调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5月调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5月调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 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8页,第卷8至16页,全卷共16页。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且要求的。24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 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 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 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 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 D制度建构

2、经常不拘常格25.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 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A.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强固 B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 C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 D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6.元代修史,朱熹及其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 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入儒林传。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明代理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B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 C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 D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27.据苏南地区某些方志记载:自光

3、绪初年至20世纪20年代,“邑人服装朴素,大率多用 土布及绵绸府绸”。到40年代末,“旧时农隙之时,均纺纱织布,除供一家衣着外兼 以出售,协助家用,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这些记载反映 了当时 A.工业化导致苏南农村的贫困 B土布业与商品市场共同发展 C近代工业的影响主要在城市 D自然经济没有受到洋货冲击28.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 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A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 B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C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 D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

4、形成29. 1939年12月,英国的民间团体“中国运动委员会”开办了一个专门出售中国珠宝、 丝织品、扇子、瓷器以及儿童玩具的市场。这一活动也得到泰晤士报很大的帮助。 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手工业制品享誉英国 B欧战爆发英国急需中国物资 C英国各界掀起援华抗日热潮 D中国抗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30.1956年12月毛泽东主张允许国家市场的对立物自由市场存在,并且说这就是中国的 “新经济政策”。这一主张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这反映出当 时的中国 A与苏俄新经济政策处于相同背景 B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 C探索与苏联经济体制不同的道路 D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经济发展模式31.恩格斯

5、说,古希腊某执政官的改革使“雅典”这一“民主共和国”,“直接从氏族社会 中产生。”恩格斯的评价主要是基于该该执政官规定 A公民依据财产多寡参政 B把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 C陪审法庭有最高立法权 D公职面向所有阶层开放32. 1934年底,罗斯福指出:“我们以往建立起来的的惯常社会秩序,不能应付我们现今 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与问题。又一次仅仅为了生存下去,要求我们创建新秩序。”为此, 罗斯福政府 A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B开始实施直接救济 C给农场主低息贷款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33.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 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

6、种选择。”作者描述的现象是 A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B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C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 D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34.据统计,若以国民生产总值为100,下列国家或区域集团组织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60年后的变化如下表 据上表可以推知,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 A世界经济格局明显向多极化发展 B东西方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加强 C亚太地区尚未吸收科技革命成果 D新兴工业国兴起缩小了南北差距3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位画家说:“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建立在根本法则之上的艺 术,一种将治好时代的疯狂症的艺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秩序来恢复天堂和地狱之间 的平衡。”这表明了当时 A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西

7、方社会面临精神危机 C艺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D两极世界格局濒临瓦解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至少在汉代,中国就出现了有关医院的概念。公元510年,第一个由政府管辖的“医院”由南朝君主建立。省一级半官方半私人的“医院”在隋代已出现。明代以后,随着中医“世俗化趋势的全面渗透,中医全面流入民间,成为每个人都可研习的一门技术。在古代中国,医院一直是宫廷的产物,传统的医事制度基本上是围绕王权的需要而设置的,朝廷医官主要通过选拔医家子弟入宫。古代医疗机构为

8、平民医治的程度和规模相当有限,民间的医生主要由儒医和游方郎中充任,走乡串户,悬壶行医。“家庭”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医生对病人的诊治以及病人家属照方护理皆在家中完成。在医患关系上,医疗的主体是病人,病人自由地择医而求治,医生只是被动地提供医疗服务。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这种方式无论规模抑或质量都相当有限。 据廖育群岐黄医道等材料二 1820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一家眼科诊所,随后政府和民间人士相继开办了数目可观的新式医院,到1920年,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家”,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分。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

9、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在医疗行政方面,1905年清政府开始设巡警部(兼管卫生事务),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医院不再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西方医疗制度还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之先河,各方的努力下尤其是各地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整体传播,改变了单一的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局面,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据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形

10、成这种特点的 原因。(12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医疗制度的变化,并简要分析 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3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 运用的中外思想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请考生从给出的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涂黑。45.(15

11、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初,实行的以均田制为基础上的租庸调制,“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纥各二丈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材料 1863年11月19日,林肯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国家公墓前发表演说:“八十又七年前吾辈先祖于这大陆上,肇建一个新的国度,乃孕育于自由,且致力于凡人皆生而平等此信念。当下吾等被卷入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是否此国度,或任何肇基于和奉献于斯者,可永垂不朽。吾等现相逢于此战中一处浩大战场。而吾等将奉献此战场之部分,作为这群交付彼者生命让那国度勉能生存的人们最后安息之处。吾等生者,理应当然,献身于此辈鞠躬尽瘁之未完

12、大业。吾等在此答应亡者之死当非徒然一此国度,于神佑之下,当享有自由之新生一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当免于凋零。” 1919年,孙文在文言本三民主义中译:“林肯氏日:为民而有,为民而治,为民而享,者,斯乃人民之政府也。有如此之政府,而民者始真为一国之主也。林肯所主张的这民有、民治和民享主义,就是兄弟所主张底民族、民权和民生主义!” 据彭大军林肯的“民享、民有、民治”思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民享、民有、民治”思想与孙中山“三民主 义”的共同之处。(6分)(2)孙中山与林肯在民主思想实践的结果上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 生这样差异的原因。(9分

13、)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日本的扩张主义者不仅为经济上的原因所驱使,还对苏联力量的日益增长和蒋介石统一中国的日趋成功感到不安。此外,他们充分意识到当时正引起西方政治家注意的失业情况和其他问题。中国东北角上的这个省份与南京的联系松散,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此外,日本已通过过去的条约在满洲获得了可以用来为其侵略行径找借口的某些特权。日本军方于1931年秋断定入侵时机已成熟时,他们正是这样做的。 中国政府根据国联盟约向国际联盟求助,国际联盟的李顿调查团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但没有任何实际措施回想起来,满洲事件作为对国际联盟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凡尔赛和

14、约、华盛顿的协定的第一次沉重的打击。日本毫不费力就获得了大片富饶的新领地,这对意大利和德国的修正主义领导人并不是不起作用的;满洲事件引起了一连串的侵略,这些侵略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指出1931日本发动的侵略事件,并简要分析其原因。(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国际联盟对1931日本入侵中国的反应。(8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辜鸿铭( 1857-1928),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华侨家庭。1867年被送往英国、德国学习科学、哲学、文学等,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1881年,完成学业的辜鸿铭,埋头研究中华文化。从18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