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三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40559446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4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三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高三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高三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高三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高三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三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三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高三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剽窃(pio) 梵文(fn) 电饭煲(bo) 正当防卫(dng)B豆豉(ch) 掺杂(cn) 摆噱头(xu) 叨陪鲤对(to)C鸭肫(zhn) 毗邻(ln) 混沌(dn) 供认(gng)D苋菜(xin) 绯闻(fi) 鸡血石(xu) 空穴来风(xu)【答案】D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那里的神殿没有神秘的帷幕和森严的宫墙,没有权倾天下生杀与夺的主宰,神殿之下也没有曲膝弯腰的人。B虽然距最终决议案的出炉还有几天时间,但迫不急待的香港媒

2、体已纷纷曝光草案中的几个要点。C常言道,先禁己身而后人,打铁还须自身硬。如果自身不正、不硬,就可能给人以机会,受人把柄。D王羲之书法中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最怕就怕媚俗的流入,这样往往把生机盎然的王书摆弄得蔫头蔫脑或俗不可耐。【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阵闷雷刚过,顷刻间暴雨 似的倾泻而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山洪夹带着房屋泥石顺流而下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大赛上,她 ,表演精湛,终于获得了舞蹈界的“奥斯卡”奖。假使真有一位 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A翻江倒海 翩翩起舞 一视同仁 B排山倒海 翩翩起舞 等量齐观C翻江倒海 长袖善

3、舞 等量齐观 D排山倒海 长袖善舞 一视同仁.Com【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一视同仁”可以用作定语,“等量齐观”不能,故排除BC;“长袖善舞”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贬义词,“翩翩起舞”形容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对于选词填空,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

4、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去世之后,无数异国他乡的读者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载了大量的缅怀他的文章。B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C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

5、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答案】D【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比如B项,经过压缩即可发现,属于语序不当问题,应是“管控、治理、消除雾霾”。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

6、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

7、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A B C D【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修辞学中的示现”,抓住前后的衔接、照应词排序,第句中的“后来”,照应前文中的“本是”,是对具体阐释,是总分结构,照应后文的“同追述的示现相反”,也可用排除法,根据“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判定前面一句是,AD两项排除,句前是:句是总述

8、句,后三句分别阐述“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故句应在后。排列的有BC选项,也可排除AD选项。例举杜甫诗句是为了说明“修辞手法”,根据语感,顺序应为,由此可选C。【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

9、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6“广场一枚铜币悲伤地很隐密/它在许愿池里轻轻叹息”这句歌词“移情于物”,给人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感。下列歌词,也运用这种手法的选项是( )A回忆是抓不住的月光/握紧就变黑暗 B戒指在哭泣/静静躺在抽屉/它所拥有的只剩下回忆C新的一天是一匹忠诚的马/总是准时到达 D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是苦苦隐藏的心

10、事【答案】B7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4分)散客预定团队入住存在消费店外消费结账离店【答案】散客或团队,可以预定后入住宾馆,也可未经约定而直接入住。(2分)入住宾馆后,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住消费,结账完毕方可离开宾馆。(2分)【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图文转换题的题型较多,考生应先辨明其所属,然后再应对解答。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1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

11、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5简要归纳概括。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12、。(9分)村落的消失,城市进程中的文化灾难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最近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他援引官方公布的数字,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如潮水般无法阻挡的城市化进程,让无数村庄成了只能记忆的碎片。人口的大量流动与迁徙,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生活秩序,也毁坏了乡村社会的文化。那些散落在时代角落的村庄,可能成了大多数人的心灵皈依,却难以承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记忆中曾经有过的田园生活被异化,牢笼般的城市蜗居却成为人们必须的选择。农村的人盼着进城,小城市的人

13、正在走向大城市。在这个急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迅速膨胀,农村被一步步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约”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还有多少农村被遗忘,等着消失?似乎谁也说不清楚。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农村成了底层边缘的象征,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负担;能够看到的,是悲怆的农民工身后,那日渐荒凉、寂寞凋敝的村落,正在高楼大厦的阴影下消失。与之相伴的,还有留守儿童的无望与孤苦老人的无助,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和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尽管现有政策对农村的倾斜前所未有,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依旧按照城市化经营的逻辑在运行。在合村并镇、集中居住的运动中,农民被上楼了

14、,土地被商业开发了,熟人式、家园式的乡土文化模式,被替换成了陌生人式、个体式的城市文化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确如冯骥才所说,地方政府经营农村的运动,对村落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在有些地方,全县已经找不到一个有点历史厚重感的村落。在全国几乎所有城市都被拆毁一遍之后,乡村又在遭受同样的命运。孟子曾说:“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乡土中国延续千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当原来村庄里的生活形态,被城市化的履带所碾碎,寄存在村落之上的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成了游魂野鬼。与此同时,将资源、人员集中起来的新农村乡镇建设,却以整个农村的公共服务的缺失来垫底。这不仅是现代化的时代之殇,更是一场空前的文化灾难。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的农村,而且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我们对自己的民族过于不自信,一切都想连根拔起,但乡村是否真的就适合用全球化、现代化的模式来发展呢?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到这片土地的根性呢?”这是中国在梁庄一书作者梁鸿的困惑,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进行的思考。任何单向度的城市化都不可能取得永久性的成功,唯有城市与农村的双向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实现均等,现代化能够在尊重传统社会的基础上进行,这才是时代不可逆转的取向。偌大的中国不能没有农村,也不能没有农村。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因为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