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管理产品规划}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讲义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549468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管理产品规划}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产品管理产品规划}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产品管理产品规划}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产品管理产品规划}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产品管理产品规划}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品管理产品规划}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管理产品规划}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讲义(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世界贸易组织 WTO有关的农产品贸易基本规则 农产品国际贸易,一、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 国际分工 2. 世界市场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1. 古典: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理论 (1817) 2. 新古典:要素禀赋理论 (1919) 3.当代国际贸易理论(1940),一、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 代表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代表作:国富论 原理: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于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而导致生产成本绝对低,这叫做绝对利益原则,又称绝对优势说。 1)各国存

2、在生产技术上的差别 2)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结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什么都生产更为有利。,理论与政策含义,社会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斯密的理论基础,如果一个工人从事制针生产,他一天连一根针也做不出来,因为有18道工序,但如果10个人合作,一天就可以生产4800根针,所有这些都说明分工的重要性,即分工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 如果这种分工可以扩展到国际范围,以国际贸易的方式相互交换各自的产品就可以在全球获得利益使每个参与的国家都得到好处,即专业化创造的效益为所有国家共享,原因在于产品的成本通过这种方

3、式被大大降低了,绝对优势理论的国际分工利益变化表,理论评价,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的地域间,由于落 后国家和地区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均显著低于 先进国家和地区,用绝对利益原则作指导,落 后国家和地区就只好闭关自守,避开同后者的 经济交流了。 这种情况与以后的生产力布局和国际贸易的 发展实况不一致。,2、比较优势理论,代表人: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是继斯密之后另一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者,劳动价值论的另一创始人。他提出了地域分工的基础是比较利益原则,或称相对成本论。 李嘉图发现,斯密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可能性。如果在进行两国优势比较时,一个国家各个产地的产品成本都高于另一个国家时

4、,国际贸易仍然能双方得使贸易到好处。李嘉图用一个非常著名的贸易实证模型来说明这个问题。,比较优势理论的国际分工利益变化表,评价,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比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地域分工和国际贸易问题。 但他单纯用劳动时间来计算比较利益,并不全面,正如斯密主要从地区间条件的差异来解释地域分工一样。 实际上,各地生产要素的结构和内在关系是复杂的,再加上资本主义下宗主国对殖民地和保护国的经济控制,实际情况同他的理论分析,尚有很大差距。,新古典贸易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差异,产品价格,生产成本,古典模型,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价格,H-O 模型,要素供给(禀赋),对要素的派生要求,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偏

5、好,收入分配,新古典与古典贸易理论对比,古典理论的观点是生产技术的差别导致生产 成本的差别,进而产生了价格差异 新古典理论的观点是技术相同,但生产要素 的供给量不同,导致要素价格差异,进而导 致商品的价格差异,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唯一原因,3、要素禀赋学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试图分析比较利益形成的原因。它首先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echscher)提出,然后由其弟子俄林(Bertil.Ohlin)最终完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又称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该理论提出要用不同国家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要素禀赋学理论”的结论,发生贸易的各国应生

6、产并出口本国生产要素供给丰裕的商品,进口本国生产要素稀缺所生产的商品。比如,一国资本供给丰富、价格便宜,就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并出口这些产品换回自己必需的产品;反之,一国劳动资源丰富,拥有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就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赫克歇尔俄林关于国际贸易要素比例的理论阐明了那些拥有充裕资本但劳动力稀缺的国家,将会主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里昂剔夫公布的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数据则表明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小于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从此,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怀疑。,评价,里昂惕夫之谜,1951年,美籍爱沙尼亚人里昂惕夫,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进行了

7、验证,并用自己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商品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对美国200个行业1947年的统计数据算出了每生产100万美元价值的出口商品与竞争性进口商品所需要要使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并比较了两组商品的要素密集度,结果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度比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高出30%,这证明美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其国内的就业问题和节约资本,这个结论在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同类产品之间以及发达工业国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跨国公司内部化和对外直接投资兴起,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新贸易

8、理论应运而生。 主要包括新生产要素理论、偏好相似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1)熟练劳动说,美国十分强调通过教育、在职培训以及保健等措施培养熟练劳动力,这些强调措施提高了由劳动力、管理阶层人员、专业人员和官员们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与决策水平。 因为美国相对来说比较充裕的熟练劳动力的供给,特别是在科学和技术领域里,使得美国出口商品中的熟练劳动含量要比进口商品的熟练劳动含量多。,(2)自然资源产业说,美国的贸易格局可以通过深入分析自然资源产业结构来得到解释。这一方法是假设美国是自然资源禀赋相对贫乏的国家,包括采矿和初级加工业在内的自然资源产业在美国都是高度资本密集型

9、企业。 由于自然资源在美国的稀缺,所以用不出口自然资源产品的办法来保存自然资源和资本。美国需要进口那些用美国方法衡量是高度资本密集型的自然资源产品。,(3)需求偏好相似说,一种产品在国内被消费(或被投资),对于这种产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是一个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一国产品首先应该满足国内需求(偏好),然后再满足国外需求。 因此,当两个国家需求结构越是相似时,两国之间的贸易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而需求结构的差异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因而处于同一层次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贸易量较大。,(4)产品生命周期说,产品生命周期说把产品技术发展分成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

10、的阶段性变化,影响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也在变化,即使各国仍然拥有原来生产资源的储备比例,其生产和出口的比较优势也会由于产品要素密集型的变动而转移。 因此,不同类型的国家能够在不同阶段上享有比较优势。这就较好地解释了一些最初出口某些产品的发达国家后来反而需进口这些产品的现象。,(4)产品生命周期说,(5)产业内部贸易说,产业内部贸易说认为最重要的是产业生产出“差异产品仅仅是由于产品风格、质量、使用特点上的细微变化或品牌名称上存在差异,而性能却十分相似的替代品”。规模经济不仅仅来自较大的工厂,也来自生产差异性产品的同一个生产厂家。 不同国家将专门从事一个可选的差异性产品,由于每个国家总有一些人不愿意

11、趋同于本地大多数人的口味,这就使得相似产品存在着进口与出口的动因。,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即“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是由四个基本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行为)和两个辅助因素(政府行为和偶然事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菱形图”,机遇,政府,企业战略、 结构和 竞争行为,需求 条件,相关与 辅助产业,要素 条件,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内容,波特理论的中心思想

12、是一个国家的四个基本方面的特质构成该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并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产生。这些特质包括: (1)要素条件:指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状况,包括熟练劳动力,以及在某一行业竞争所必需具备的基础设施条件。(2)需求条件:指对某个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外需求性质。(3)相关及辅助产业:指国内是否存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行为:指一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以及国内竞争的本质。,评价,“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首次从多角度、多层次阐明了国家竞争优势的内涵。一个国家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要素禀赋、国内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发展、企业战略、结构

13、和竞争等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各个国家都应出口钻石系统中四个组成部分都处于有利地位的产业中的产品,进口四个组成部分都处于不利地位产业的产品。此理论不仅对当今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总结,而且对国家未来贸易地位的变化有一定的前瞻和预测性。,二、世界贸易组织(WTO),1、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 2、WTO的宗旨与目标 3、WTO的特点 4、WTO基本原则 5、WTO的组织机构,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1947年10月30日签约,1948年1月零时生效。 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共存在47年。

14、GATT法律意义上是个协定,不是个组织,但事实上却在总协定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国际组织。,2、WTO的宗旨与目标,提高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增加实际收入与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量。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各自需要,最佳利用世界资源,保护和维护环境。 通过切实的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3、WTO的特点,世界贸易组织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国际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涉及的领域广泛 世界贸易组织强化和丰富了已有的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基本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承担义务的统一性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适用所有协议的争端解

15、决机制,如何认识 WTO?,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处理国家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 世贸组织不认为其是纯粹的“自由贸易”组织,而是一个致力于“开放、公平和无扭曲的竞争的规则体制”。 世贸组织谈判与运行机制的基础是协调管理。 通过相互协调(谈判)确定相互权利与义务的规则。 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规则的实现是靠各成员政府的有效管理,4、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自由贸易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 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 透明度原则,5、WTO的组织机构(前三级),部长级会议,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争端解 决机构,总理事会,贸易政策 审议机构,三、WTO有关农产品贸易 的基本规则,农产品市

16、场准入 农业国内支持 出口补贴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农业协议对于发展中成员还规定了特殊和差别待遇,1、农产品市场准入,取消非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 削减进口关税,扩大市场准入机会 关税配额水平的约束及其非歧视性实施 规定最低市场准入机会 针对关税化的农产品,建立特殊保障机制 最不发达成员列入零关税化及关税约束,但免于削减关税承诺,2、农业国内支持,“绿箱”措施:不承担约束和削减义务 “黄箱”措施:承担约束和削减义务 “蓝箱”措施:不承担削减义务,“绿箱”措施,农业协议规定的“绿箱”措施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政府服务计划。这些措施对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生产不会产生或仅有微小的扭曲影响,成员方无须承担约束和削减义务。 农业科研 病虫害控制 农业科技人员和生产操作者培训 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 农业扶贫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黄箱”措施,农业协议规定的“黄箱”措施是指,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包括对种子、肥料、灌溉等农业投入品的补贴,对农产品营销贷款的补贴等。这些措施对农产品贸易产生扭曲,成员方须承担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