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课堂互动 苏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545748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课堂互动 苏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课堂互动 苏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课堂互动 苏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课堂互动 苏教版必修5.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州六月荔枝丹课堂互动1老师: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文章的大体内容。学生:作者从小时候读荔枝图序产生的疑惑自然引出说明的对象,然后主次分明、有实有虚地说明荔枝的生态结构和有关荔枝生产的一些问题。其中,对荔枝生态的说明是全文的重点,采用了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而荔枝图序中的那几句话,则是分项说明的一条纲,作者或赞同,或否定,既释除了开头引出的疑惑,又说清楚了荔枝的生态结构。老师:那么,请在此基础上,为文章划分一下层次结构,并说说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由小时的疑问引出对荔枝的介绍。第二部分(210)介绍荔枝的生态特点。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2段至第

2、5段主要写荔枝的外部形态,课文从荔枝的外壳写起,接着写荔枝的颜色、形状、大小。第6段至第10段主要写荔枝的果实内部,课文从荔枝的果膜写起,接着写荔枝的果肉、果核和花。第三部分(1114)主要介绍了荔枝的生产情况,课文先写荔枝的产地,次写果谱,再写习性和移植,最后写荔枝的发展前景。2老师:读过这篇文章之后,你对文章内容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学生:荔枝的果实老师:为什么?学生:因为荔枝是我们平时常见且喜食的水果,因此对它最感兴趣,同时课文对它也介绍得最详尽,所以印象深。老师:请同学看课文,然后不要遗漏地说出课文介绍详尽到什么地步。学生:课文介绍详尽到有关荔枝果实的各个方面:外壳的形态,外壳

3、的颜色,荔枝的果形,荔枝果实的大小及重量,壳内的果膜,果肉(假种皮),荔枝的贮藏,荔枝的果核(种子)等,有花才能有果,因而课文还连带介绍了荔枝的花。3老师:课文除了上述内容而外,还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哪些知识?学生:课文还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分布,古代讲荔枝的专著(书谱),荔枝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的区限(地区限制)、以及提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议。4与前面介绍荔枝的果实相比较,哪一部分是本文的主体,为什么?学生:介绍荔枝的果实的部分是全文的主体。因为它是有关荔枝知识的重点,同时也是一般读者最感兴趣、最乐于了解的知识,因此作者写作时,把它作为主体,进行详细介绍。这再一

4、次说明作为科普作品,在对某种事物进行介绍说明时,要依据所要说明的事物的自身特点和读者的认知需求,来合理安排文章内容的主次和详略。老师:既然介绍荔枝的果实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么后面有关荔枝的产地、书谱、习性、生长区限和建议的部分自然就是次要的了。请问将后面的次要部分删掉行不行?学生:不行。我们首先要搞清“主要”和“次要”与整篇文章的关系。“主要”和“次要”是就其在表达一篇文章的主旨时所起的作用的大小、重轻而言,而不是指对一篇文章是否必要而言的。“次要”不等于“不必要”,“主要”和“次要”对一篇文章而言都是“必要”的。其次,我们就这篇课文来谈。如果文章题目改作荔枝的果实的话,那自然可以考虑删掉后面

5、的部分。而本文是讲荔枝,因此有关荔枝的知识都应作介绍,而不能只介绍其果实,这样内容才全面。另外,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考虑,作者不仅把有关荔枝的知识介绍给了读者,而且提出了“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议,体现了作者写作意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5老师: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而最主要的是引用,古代诗文、文献资料、谚语等引用达十余次之多。这些说明方法为更好地说明荔枝的特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请大家具体的分析一下。学生:举例子。举例子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本文多次运用。如在说明荔枝的颜色时,先说“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然后说“荔枝也有淡红的”,接着举

6、了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这样使人们对荔枝的颜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又如,在说荔枝的果谱时,举了清初陈鼎一谱和蔡谱,并指出“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使读者对它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打比方。打比方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事物。如在说明荔枝壳的时候,说“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就很形象生动。又如在说明荔枝的形状时,写“龙牙”“细长如指形”,“珍珠”“圆小如珠”等,也是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列数字。列数字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它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事物。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字要精确,才能体现事物的特征,如“古代讲荔枝的书

7、,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这里的“十三”就是一种精确的数字。还有些数字则相反,只能用约数,如“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等。如果这些数字很精确的话,反而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引用。本文引用的资料比较多,面也比较广。如开头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文字引出对荔枝的介绍,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引用郭明章和邓肃的诗句来说明荔枝的颜色,引用白居易的“一日而色变尽去矣”和杜牧的诗用来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引用四川果树良种图谱和中国果树栽培学中的有关资料来说明荔枝的大小,引用“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来说明荔枝花多实少的特点,引用苏轼的

8、诗来说明人民群众对荔枝生产的需求等。这些引用,既很好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读者的知识,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6老师:这篇说明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大家来分析鉴赏一下。学生: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准确,能真实地反映出事物的本来面目。本文的语言完全具备这些特点。如“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这里的“大多数”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后面还讲到有淡红色荔枝和黄荔。“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通常”二字也是告诉人们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无核荔枝并非无核,而是核退化了。“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现在知道的”一句用得很客观,因为可能还有一些这样的书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被发现。“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说得很有分寸。总之,本文的说明语言既形象生动,又科学准确,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创作态度。- 2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