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瘟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40545 上传时间:2016-11-2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兔瘟的发病原因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兔瘟的发病原因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兔瘟的发病原因及防治(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编特种养殖技术(金锄头网)兔瘟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羊人工授精是人为的利用器械采取公羊的精液,经过品质检查和一系列处理,再通过器械将精液输入发情母羊生殖道内,达到母羊受胎的配种方式。人工授精可以提高种公羊的利用率,既加速了羊群的改良进程,防止疾病的传播,又节约饲养大量种公羊的费用。一、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兔瘟多发生于 50 日龄以上的兔,潜伏期较短,通常为 35 天,病兔死前不吃食,呈短暂的兴奋状,如在笼中乱蹿、尖叫,体温比正常体温升高 12,死亡率高,死后呈角弓反张姿势,少部分病死兔鼻腔出血。其病理变化表现为血液凝固不良,肝、脾肿大,肝脏有出血点和坏死,脾脏肿大并呈暗紫色,肾脏肿大,大部分的喉头

2、和气管黏膜高度充血和出血,死后及时剖检可见多量气泡和胃肠道出血。二、发病原因(一)免疫失败。免疫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疫苗质量低下,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保存不当,疫苗注射量不足或漏免等。(二)管理不到位。饲养管理不完善,没有进行定时定量饲喂,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兔舍卫生条件太差,舍内空气不好,温湿度没有调控好,兔感染其他疾病没有及时治疗等,使兔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之后不能产生高水平的抗体。(三)品种问题。个别品种的兔体质较弱,抗病能力较差,易被兔瘟病毒感染。三、防治措施(一)加强综合防治措施。注意兔群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提高兔群的抗病能力,如对兔舍、笼具进行定期严格消毒,兔场严禁场外人员随意来往

3、。场门口设消毒池,池内的消毒药要定期更换,严禁从疫区引种,引种后立即给其接种兔瘟疫苗,并做好隔离工作,确定其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二)疫苗免疫。根据生产实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我们认为兔瘟免疫的最佳首免日龄应为 2530 日龄,二免在 65 日龄前后,此后,每 6 个月免疫 1 次即可使兔获得足够的保护力。根据临床诊断经验,我们认为用兔瘟疫苗免疫的次数不宜过于频繁。在免疫中,每瓶疫苗应尽量一次用完;疫苗应现购现用,过了保质期就不能再用;注射时,所用器械要进行严格消毒,针头不要太粗,每只达到免疫日龄的兔都应免疫。(三)治疗。对兔场其他兔用兔瘟灭活苗加倍剂量紧急预防接种,以降低死亡率。瘟可康注射液根据兔体重大小,每兔肌注 毫升,每天 1次,连用 2 天即可。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