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某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义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544556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X 页数:69 大小:18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某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某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某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某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某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某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某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义(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方位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风险导向与公司治理微观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效能 2010-08,1,多方位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目录,一、多方位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命题”的提出 二、多方位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的“方位” 问题 三、多方位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的“实践” 问题,2,多方位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内容摘要,本文从内部审计“实务” 、 “务实”与“效能”三者关系的视角,阐述了“务实是基础、实务是关键、效能是目标”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在风险导向与公司治理微观环境下,多方位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的环境要求、工作思路、实务方法、务实技

2、巧和目标导向,并通过“论文解读”和“良好实践”,例证了目标导向即为“效能导向”的基本立论点。,3,多方位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内涵词,中心词:多方位提升内部审计作用 关键词:唱响主旋律,把握特点做特色,充分发挥内审效能。 主题词:效能导向: 三“思”:实务 务实 效能 三“为”:定位 选位 有位 三“效”:出色 出彩 出活 三“同”:同步 同为 同一 三“慎”:慎独 慎审 慎出 关联词:内审“三效能”工作法、“哨卡式”一体化、“良医治未病”,4,多方位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一、“多方位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命题的提出 (以下简称:“命题”的提出 ),5,一、“命题”

3、的提出(一)基于内部审计最新定义,国内定义(1):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 这是2003年3月4日,李金华审计长签署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第4号令)对我国现行内部审计定义的新的表述。,6,一、“命题”的提出 (一)基于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国内定义(2): 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7,一、“命题”的提出 (一

4、)基于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国际定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 这是国际内部审计新的职业实务框架(PPF)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9年6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第59届年会上推出。 国际内部审计新的定义体现了时代特色,既容纳了传统的保证服务,又增加了咨询服务。,8,一、“命题”的提出(一)基于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最简单的理解: 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可简单地理解为审计验证与咨询(反映的是审计职能的基本要素)。

5、 验证:即遵照审计依据对被审事项所进行的符合性检查与评价 (就是我们常说的审计实务工作)。 这里,请关注一个基本问题:只做“裁判员”,不当“运动员” 。 咨询:即借助审计依据对咨询人咨询的事项提供恰当的参考建议,或给与适当的帮助、指导与解释。,9,一、“命题”的提出 (二)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摘录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现予印发,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

6、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10,一、“命题”的提出 (二)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11,一、 “命题”的提出 (三)基于内部审计转型趋势(论文解读),转型是管理体制转换及受托环境变化的必然性要求(某科技型企业) 企业审计部门由企业“总经理部直接领导、向总经理负责”的管理体制,转型为“向

7、董事会(或监事会)负责,行政上接受总经理部领导”的“双重领导、目标一致”的管理体制,并逐步形成由上级公司考核成员公司审计责任目标的机制,使得内部审计的自身存在价值得到了实质性提高。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的,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委员会主任一般由上级审计部门负责人担任,企业内审机构与集团内审机构由一般的行政领导关系,上升为公司治理的控制关系)。,12,一、 “命题”的提出 (三)基于内部审计转型趋势(论文解读),转型的价值取向使得内审机构的价值展现成为可能(某科技型企业) 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使内部审计自身的存在价值日益提高 企业内部审计将成为代表投资者监控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内

8、部审计的基础业务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真正摆上管理者的重要议事日程。为内部审计监控能力的提高和队伍的素质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为使内部审计的监事会监督真正到位,集团公司将内部审计的人员编制、职务设置等,作为内部审计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并作为管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固化,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和价值展现提供了政策保证。,13,一、 “命题”的提出 (三)基于内部审计转型趋势(论文解读),内部审计部门在实施监事会监控的过程中,加大了全方位的监控力度,内部审计实务中的同级财务审计呈边缘化趋势。内部审计实务以财政财务、财经法纪、经济效益为主的审计,向企业经营管理及公司治理等管理审计转变。 管理审计的全面展开

9、,使内部审计已经从单纯的监督和评价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向企业资产经营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和改进机构运作效率综合监督和评价转型。,14,一、 “命题”的提出 (三)基于内部审计转型趋势(论文解读),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使审计目标日趋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存在价值,为机构增加价值与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提供保障 管理审计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取向。 即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企业内部审计实务主要围绕以下专项进行:a、企业行政执行体系(或管理制度)有效性的管理审计或评估;b、工效挂钩的年度绩效考核评审;c、企业二级机构(即集团公司的三级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和资产保值增值及其绩效评价;d、内控体系建

10、设、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及其完善性专项审计调研和评审等。,15,一、 “命题”的提出 (三)基于内部审计转型趋势(论文解读),资产经营的风险评估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即: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二是:内部审计紧紧围绕企业资产经营风险和资产保值增值开展专项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不良资产(或债权)清理、风险评估与追索跟踪;b、物项采购过程监控和经济合同评审;c、修建装饰工程项目决算与结算专项审计;d、专案或非正常经济活动个案审计调查等;e、国务院监事会、集团公司审计部门、董事会(或监事会)和总经理部下达的授权管理体系有效性、资金及银行账户等专项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及资产保值增值评价或专项审计调研

11、的协调与配合等;f、效能监察、政策法规、纳税健康检查,以及需要审计部门协调、配合的其他实务性工作等。,16,一、 “命题”的提出 (三)基于内部审计转型趋势(论文解读),内部审计目标日趋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存在价值的价值链 即: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三是:从内部审计工作转型过程中的审计实务分析,内部审计目标已不再是单纯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性的监督与评价,而是日趋注重企业的持续经营状况、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的存在价值之间的有机链接。监督与评价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更侧重于:企业资产经营的价值链是否健全刚劲,企业内控系统是否完善有效,企业风险是否受控,企业资产价值是否保值增值

12、等。,17,一、 “命题”的提出 (三)基于内部审计转型趋势(论文解读),转型为审计目标定位和工作创新提供了机遇(某供电企业)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对审计事项与设定标准或一定要求的相符合程度进行的确认。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从管理审计到治理审计,首先表现为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它不是一种“摒弃”的过程,而是不断“兼容”的过程。如果内部审计将进入并属于公司治理范畴,那么,在公司治理环境下发展的内部审计理论,需要我们在一些方面有所创新。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目标的确定,意味着内部审计必须更多地参与未来事件,参与管理层规划现在与未来的决策工作。,18,一、 “命题”的提出 (三)基于内部审计

13、转型趋势(论文解读),强调内部审计主要关心组织整体目标的达成,而非个别作业部门或个人。 围绕增加价值展拓的内部治理审计,除了应包括原来在管理审计理论框架下的内部控制审计之外,还应向风险管理审计和企业发展战略审计方向延伸。 我们期望通过内部治理审计为企业创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环境:第一、不能干坏事,建立恰当的公司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第二、不敢干坏事,建立完善的法治秩序,使干坏事者面对很高的惩罚成本和强大的威慑力。第三、不愿干坏事,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文化,形成良好的道德秩序和自我道德约束机制。,19,一、 “命题”的提出 (三)基于内部审计转型趋势(论文解读),较为理想的模式更能凸现内审机构价

14、值(某科技实业股份制企业 ) 内部审计机构在监事会和总经理的双重领导下开展日常审计工作,定期向监事会报告工作,接受监事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这样相对来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可以保证审计机构负责人能够按照制度规定独立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并不受干扰地独立、客观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既能对监事会负责,对经理层及执行层进行监督和控制;又能对总经理负责,对内部经营管理层进行监督,并提供管理服务。能较好的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是较为理想的内审机构模式。,20,多方位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二、“多方位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的方位问题 以下简称“方位”问题,21,二、“方位

15、”问题 三思:实务、务实、效能的关系,实务、务实、效能的基本内涵 实务:固化成果,提升同步; 务实:注重联动,监控同为; 效能:双向驱动,目标同一。 实务、务实、效能的关系 简言之:实务是基础,务实是关键,效能是目标 理解之:实务是完成任务的基础,务实是提升素质的关键,效能是履行职责的目标,22,二、 “方位”问题(一)实务的“定位”,明确定位靠“实务”铺垫(独立不孤立和谐氛围) 实务是内部审计实现价值的基础。这是蕴含在内部审计实务中,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中,我们审计人应当认知的微观价值,这也是需要我们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探索的特定价值内涵。 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实务,通常可以理解为“审计项目

16、的实施”,如经济责任、经济效益、制度检查、基建审计等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 转型意义上的审计实务,通常超越“审计项目的实施”范畴,虽然不好理解,但实际上经常发生。,23,二、 “方位”问题 (一)实务的“定位”,以某科技型企业为例:某科技型企业建立审计机构的一年内,企业审计机构完成的审计工作主要事项列举如下: 审计机构的组建与运作模式的策划(董事长指示) 内控制度与集团制度体系的符合性检查(集团公司、董事会、总经理部) 二级机构经营状况与内控情况、科研项目结算等专项审计,物项采购审计监证(审计计划项目),24,二、 “方位”问题 (一)实务的“定位”,专项效能监察检查(集团公司纪检监察部门,企业党委、纪委下达) 某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审计调查(总经理要求) 企业风险管理情况审计调查(风险管理例行检查项目) 编制“预警在先、明示红线底线”小册子(总经理交办) 编制“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与操作指南” 、参与安全质量保证检查、纪律教育(宣传)等(相关部门要求),25,二、 “方位”问题(一)实务的“定位”,上述列举的审计工作,只有专项审计、审计调查是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实务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