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16 新人教版选修.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544330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16 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16 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16 新人教版选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题16 新人教版选修.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配人教版) 第三单元 蛇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题。蛇冯至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1926年1诗中“蛇”这一意象代表什么?作者描绘这一意象时写出了它的哪些特点?为什么诗人会把“蛇”写成一个可爱、亲切的形象?答:_答案:沉浸在相思之中的诗人为爱而寂寞,为爱而冥想,为爱而期盼,他把寂寞这一抽象、虚无的情绪化做“蛇”这一具体可感的意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寂寞的感觉,这种感

2、觉会让人沉浸其中,挥之不去。而爱的寂寞既痛苦又甜蜜,既热烈又冷寂。这种感觉就像蛇的沉寂无言、忠诚缠绕,这种相似性是作者选择“蛇”这一意象的原因。2诗人为什么要用“绯红的花朵”比喻姑娘的“梦境”?答:_答案:诗人用“绯红的花朵”比喻姑娘的“梦境”,写出了姑娘的爱的羞涩与热烈。3第二节中“茂密的草原”和“浓郁的乌丝”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_答案:“茂密的草原”是蛇的故乡,而“茂密的草原”与“头上的、浓郁的乌丝”恰巧有形态与性质上的雷同,因此在具有解释作用的破折号之后,将形容的“物”与被形容的“人”联结起来,物所思者为人所念者,意即蛇所想念的草原就是“我”思念的姑娘的发丝。4这首诗以“蛇”为题,在

3、构思上有什么好处?答:_答案: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有一颗渴望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的心。二、语言运用5有人写过下面这样一首诗,但思想太悲观了,请你变换“时间”和“生命”的喻体,再仿写一首,要求思想内容积极向上。时间是一根铁鞭,生命是一树繁花。一朵一朵地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答:_答案:(示例)时间是一个砌匠生命是一地砖瓦一块一块地砌上等到砌完的时候在碧空中竖起一座大厦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补写出引发的感悟。有位朋友来找我聊天。我问他:“你有什么梦想?”他说想在45岁就退休。我问他:“退休后要做什么?”他说还没想过,可能去环游世界。我继续问:“那你最想去

4、哪个国家?”他说到时再看看哪个国家最热门。我又问:“这个梦想是现在才有的吗?”他说好几年前就有了。最后我很慎重地问他:“你这个梦想和多年前相比,是越来越接近,还是越来越远?”朋友若有领悟地离开我的办公室。答:_答案:目标就像旅行的目的地,没有目标的人只能原地踏步。了解自己要去哪里我们才能知道哪条路是最快的,什么交通工具是最有效率的。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病症(zhn)侣伴(l)荫蔽(yn)B清癯(ju) 摄取(sh) 时髦(mo)C愤懑(mn) 惊悸(j) 悚惧(sn)D浓郁(y) 箴言(zhn) 绯红(fi)解析:选B。癯读q。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

5、字的一组是()A浓郁昏聩貌合神离可圈可点B坐谈 绯红 带罪立功 少安毋躁C笼络 勘查 真知灼见 查颜观色D针贬 杂糅 既往不究 礼尚往来解析:选A。B项, 坐座,带戴;C项,查察,颜言;D项,贬砭,究咎。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诗歌是一种抒情文体,爱情诗歌的抒情方式常常是以一定的_来表达,采用何种意象又源于诗人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这几位诗人都是现代意识较强的诗人,_了中国古典诗歌和新诗的某些传统,对抒情气氛的营造,对诗歌意境的重视都是中国诗歌注重含蓄蕴藉的体现。现代诗人吸收中外诗歌深致_的特点,把新颖的意象创造视为新诗艺术表现的首要任务。A意象继承婉约B意象承传含蓄C景

6、象承传婉约 D景象继承含蓄解析:选B。意象:也作“意像”。神态,风度;想像;意境。景象:景色,现象,状况。继承:依法承受死者遗产。承接先代传统,继续从事前人未竟事业。承传:继承并使流传下去。婉约:委婉含蓄。含蓄:包含;(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现在的青年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过分强调自我独立性,不懂因人成事的道理,普遍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B蛇这首诗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诗人、文学家纷纷对其评头论足,赞扬不断。C当代文人耐不住寂寞,纷纷追逐时尚,这是无可厚非的,在这个热闹的商品社会里,为什么唯独要求文人自甘寂寞呢?D假

7、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解析:选C。A项,“因人成事”: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一般指借别人的光来成就事情。B项,“评头论足”:泛指对人对事多方议论、挑剔。C项,“无可厚非”:不可以过分指责。D项,“巧立名目”:想方设法制造种种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二、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7题。我是一条小河冯至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裁剪成她的裙裳。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纺织成你的花冠。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那无

8、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我也随了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竟也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5诗中的小河和大海各象征什么?答:_答案:“小河”象征多情的男子,大海象征封建的礼教及守旧势力。6在第一节中小河和岸上人原本并不相干,诗人是如何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答:_答案:小河和岸上人原本并不相干,但诗人抓住人有倒影、水能映照的特点,把两者紧紧地结合起来,用以表达青年男女从无心邂逅到萌生情意的微妙过程。7诗的第二节、第三节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诗人用两节对称的诗正面写出“我”的柔情:不管是流过森林还是花丛,总忘不掉那个倩影,随时捡拾途中的

9、奇珍异宝来献给这私心钟爱的姑娘。这两节诗以小明大,以动作表深情,表达了作者“我”心中甜蜜的情意以及对姑娘的奉献之心,从而把前面悄悄萌发的爱情推进到一个“寤寐求之”的更深层次上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何处是江南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

10、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

11、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 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藩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