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信息管理资料教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544099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情信息管理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灾情信息管理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灾情信息管理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灾情信息管理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灾情信息管理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灾情信息管理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情信息管理资料教程(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灾害信息管理,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 张云霞,目 录,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灾害信息员职业建设情况,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1,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的修订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解读,1-1-1 修订背景和思路,2007年旱灾和冬春救助等救灾工作政策变化,会议决定:(二)提高倒房重建补助标准,将因灾倒塌房屋重建的补助标准由每间600元提高到1500元,地震灾害损房补助标准也相应提高。(四)提高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由每人42元调整为50元。(五)增加旱灾救助项目,对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需要政府救济的群众给予适当补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2、议,研究部署抗灾救灾工作。,1-1-1 修订背景和思路,路途滞留人口、断水断电影响人口等都需要纳入救助范围 直接经济损失要划分行业损失 倒房补助要细化到家庭类型,五保户、低保户和困难户需特别对待,2008年初南方地区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1-1-1 修订背景和思路,1-1-2 修订内容,报表体系及填报说明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1-1-2 修订内容,把“本级、上级救灾款和救灾物质折款”直接改为“省(地、县)级救灾款财政支出”和“省(地、县)级救灾物质投入折款”。,1-1-2 修订内容,报表体系及填报说明 三个台账表,因灾死亡人口台账全面修改,要求同快报一同上报。 因灾倒房户台账中家庭类型改为

3、: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和一般户四类,房屋结构:增加“钢筋混凝土”结构。 春荒、冬令需政府救济人口台账改名为冬春因灾生活困难政府救济人口台账,家庭类型改为: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和一般户四类,增加已救济项目的系列指标。,1-1-2 修订内容,报表体系及填报说明 填报说明结构,(1)突发性自然灾害快报,包括初报、续报和核报; (2)旱灾情况报告; (3)半年报; (4)年报,包括年报初报和年报核报; (5)冬春灾民生活救济情况报告。,“同时上报相关灾情文字说明”,上报时间 核报方式,6月下旬已救济,半年报 9月下旬需救济,年初报,各级民政部门在上报半年报(年报初报)前应与国土、水利、农业、统计、

4、林业、地震、气象、海洋等部门会商核定 。,1-1-2 修订内容,指标体系及解释,报表指标及解释 附表指标及解释 死亡原因解释,1-1-2 修订内容,指标体系及解释,报表指标及解释 附表指标及解释 死亡原因解释,1-1-2 修订内容,旱灾、洪涝、风雹、台风、地震、低温冷冻和雪灾、高温热浪、滑坡和泥石流、病虫害和其他共10大类。,灾害种类术语解释,报表指标及解释 附表指标及解释 死亡原因解释,1-1-2 修订内容,1-2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解读,报表体系及填报 指标体系及解释 灾害分类及解释 附录(乡、村级灾情统计规程),1-2-1报表体系及填报,县级数据为基础,省、地级数据在县级数据基础上汇总、

5、核定。,1-2-1报表体系及填报,1-2-1报表体系及填报,突发自然灾害快报和旱灾情况报告。 半年报、年报和冬春灾民生活救济情况。,1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表,1-2-1报表体系及填报,2小时报告制度 越级上报制度 零报告制度 核报制度,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上报,10日一报,旱灾的上报,1-2-1报表体系及填报,突发性自然灾害快报,1-2-1报表体系及填报,旱灾响应标准,需救济人口 四级响应: 占农牧民人口15,人口达到100万; 三级响应: 占农牧民人口20,人口达到150万; 二级响应: 占农牧民人口25,人口达到200万; 一级响应: 占农牧民人口30,人口达到250万;,旱情露头初报,每10日

6、一报,核报。,旱灾情况报告,应急救助工作规程,1-2-1报表体系及填报,(半)年报,1-2-1报表体系及填报,半年报、年报(初报和核报)和冬春灾民生活救济情况。,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表,人口受灾 情况,农作物受灾 情况,损失 情况,救灾工作 情况,冬春灾民生活 需救济情况,冬春灾民生活 已救济情况,1-2-1报表体系及填报,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表,1-2-1报表体系及填报,三个台账表,1-2-1报表体系及填报,1-2-2指标体系,共计60个指标,1-2-3灾害种类,1-2-4附录 乡、村级灾情统计规程,“十一五”期间,95以上的城乡社区有1名灾害信息员。

7、 国家减灾“十一五”规划,2,灾害信息员职业建设情况,引入灾害信息员制度的政策背景 灾害信息员制度设计 灾害信息员制度建设情况,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 我国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必须提高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水平,形成灾害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为快速减灾救灾提供准确依据。 我国基层灾害信息员人数较少,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引入灾害信息员制度的政策背景,灾害信息员制度,灾害信息员 从事灾害信息的收集、传递、整理、分析、评估等工作的人员(职业标准给出的定义)。 推行灾害信息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对灾害

8、信息管理人员实行职业化管理,建立规范的灾害信息员任用、考核、评价体系。,灾害信息员分五级 “初级灾害信息员” 、“中级灾害信息员” :现场灾害信息采集、灾害信息报送、灾害现场信息评估。 “高级灾害信息员” :多源灾害信息收集、灾害信息整理汇总、日常信息管理。 “灾害信息师” :灾害信息分析、灾害信息评估、业务培训。 “高级灾害信息师” :灾害信息管理方案设计、科研与技术开发、业务培训与指导。,灾害信息员制度,职业人群构成与行业发展潜力 作为国家新颁布的一项新职业,灾害信息员面向全社会,只要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以申请鉴定并获得资格证书。 地方各级灾害信息管理人员 社会人员,灾害信息员制度,职业培训

9、:拟设高级、中级、初级三级培训网络。 高级培训机构1个,承担全国灾害信息员培训的宏观管理职能,同时负责一级和二级国家灾害信息员的培训工作。 中级培训机构规划建设32个,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灾情管理部门代管,负责三级灾害信息员培训。 初级培训机构按照地(市)级行政区规划建设,每个地(市)设1个,负责本区域四级和五级灾害信息员的培训工作。,灾害信息员制度,考核鉴定:拟设高级、中级两级考核鉴定机构网络。 规划高级技能鉴定所(站)1个,设在民政部(可具体由国家减灾中心承担相应工作),承担全国灾害信息员考核鉴定的宏观管理职能,同时负责一级和二级国家灾害信息员的考核鉴定和发证工作。 中级技能鉴定所(站

10、)规划建设32个,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设1个,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灾情管理部门代管,负责三级、四级和五级灾害信息员的考核鉴定和发证工作。,灾害信息员制度,经费来源 财政列支专项经费 政府购买服务 社会机构,灾害信息员制度,灾害信息员制度筹建情况,2006年11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批准了民政部提交的灾害信息员新职业申请,民政救灾司、国家减灾中心启动新职业建设工作。 2007年6月,民政部提交了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标准审订稿。 2007年8月底,国务院召开“关于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会议”,要求全国各级、各部门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建立预警工作队伍。9月民政部下发通

11、知,要求全国各省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 2007年10月,民政部救灾司编制了灾害信息员制度建设“总体规划、分类实施、分级管理、分步推进”的发展规划。,2007年12月17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和民政部办公厅联合发文,正式印发实行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职业编码(X4079912)。 国家减灾中心已提交灾害信息员培训基地(中央级)和灾害信息员鉴定站(中央级)申请,目前正在等待审批。 10个试点省份灾害信息员职业鉴定站及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已启动。 灾害信息员培训教材初稿已基本完成。,灾害信息员制度筹建情况,灾害信息员制度推进情况,2007年9月,救灾司、减灾中心有关人员赴安徽、浙

12、江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 2008年4月2425日,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和国家减灾中心组织召开了“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 2008年9月3日,救灾司下发了关于报送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情况的通知(民救办字200861号”)。,根据 2008年“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 会议材料及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情况调查表,粗略统计,目前,全国共有灾害信息员约30万人,建立灾害信息员制度乡镇近2万个,占全国乡镇个数(4万)的近50%;建立灾害信息员制度行政村20余万个,占全国行政村总数(68万)的30%左右。,灾害信息员制度推进情况,人员配备方面: 目前,灾害信息员的人员选配主要有救灾工作人员或

13、城乡基层干部群众兼职、社会公开招聘等办法。 在信息员的选拔过程中,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严格把关,提高各级灾害信息员的个人素质。 在组建灾害信息员队伍时,重视人力资源的整合,尽量做到统筹考虑,综合使用。 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灾害信息员制度建设经验,日常管理机制方面: 明确职责。不少地方为明确灾害信息员的权利和义务,专门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化制度。 建立档案。完整记录灾害信息员的姓名、单位、住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并登记造册。 建立日常管理制度。立足于与现行灾害信息管理制度的衔接,着手制定基层灾害信息管理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建立灾害信息员管理的长效机制。 制定考核奖惩机制。

14、,灾害信息员制度建设经验,资金、技术与政策支持: 编制、待遇。解决编制、落实待遇,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经费保障。灾害信息员基本采取“自愿无偿”的原则开展工作,部分地区给予少量补贴或奖励。 装备支持。如微机、摩托车、数码相机、手机等。 技术支持。,灾害信息员制度建设经验,培训工作: 培训方式上注重灵活性。 培训内容注重实用性。既培训报灾内容、程序和办法,又培训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防和灾害程度判断标准,使信息员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灾害信息员制度建设经验,灾害信息员是一个新生职业,灾害信息员制度也是一项创新的工作制度,这一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灾害信息员制度推

15、进情况,灾害信息员的职业体系有待于建立 经费保障机制有待于建立 制度化的培训机制有待建立,3,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升级背景 建设目标 系统结构 基本功能 进度安排,统计制度的修订 原有报灾系统存在缺陷,系统结构方面 功能设计方面 实际操作方面,升级背景,1操作简单方便。前台基于B/S结构的网页式管理,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推广使用;且县、地市、省、中央四级系统功能逐级强化。,2维护快捷、高效,易于扩展。后台数据库采用集中式数据库管理方式,即服务器置于民政部,由中央层面统一管理灾情、维护系统。地方各级只要拥有简单的网络环境,根据指定的帐号和密码,即可登陆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本级数据的管理。

16、同时,系统易于更新升级和扩展。,系统建设目标,3界面友好。无论是系统登陆界面,还是数据录入、输出、查询和统计界面均从各级系统实际工作出发,满足工作人员的视觉需求和操作习惯;尤其是查询统计出的各种统计图形式多样、色彩搭配协调。此外,系统设置有关报送灾情的时间要求、不同模块的操作规则等的友好提示。,4安全性能好。为保障系统安全,服务器端采用硬件防火墙,中央及省级客户端采用软硬密匙,地市及县级客户端采用软密匙。,系统建设目标,系统结构,基本功能,1、数据的上报接报。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实现县地市省中央四级民政系统间的灾情及救灾工作数据的上报和接报功能,上报和接报的数据包括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年报表(含灾情、救灾工作以及冬春灾民生活政府救济情况)、因灾死亡人口台帐。 (2)留出相应接口,为乡镇一级纳入报灾系统作准备。此外,考虑后期开发中增加乡镇一级上报救济台帐和倒房台帐的功能。,一般快报表上报常规流程上报,当自然灾害发生后,县级民政部门灾情管理人员核定灾情数字,并认定灾种,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