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2第3单元一轮复习课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3教学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0543064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2第3单元一轮复习课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3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民版必修2第3单元一轮复习课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3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民版必修2第3单元一轮复习课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3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民版必修2第3单元一轮复习课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3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民版必修2第3单元一轮复习课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3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2第3单元一轮复习课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3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2第3单元一轮复习课件: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3教学教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数字背后的历史,数字能反映历史吗?,数字背后的历史,数字能反映历史吗?,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数据1,1根据你的认识,?处应填 ?,219481953年该村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什么变化?,3历史上把这一类事件称为 ?,(地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数字能反映历史吗?,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构图,数据3,3分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是如何实现的?,1:个体农业3.7 个体手工业8.3 私营1 2:农业合作社96.3 手工业合作社91.7 公私合营99,数字能反映历史吗

2、?,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数据4,1思考并完成以上两个填空?,21956年我国为社会主义经济,那么1950和1953年我国为 经济?,1950年 1953年 1956年,(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数字能反映历史吗?,“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数据5,1据图分析:“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注:1953-1957年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数字能反映历史吗?,1957年“一五计划”成果数据统计,数据6,2结合主要任务,对“一五计划”完成情况作一总结?,3解释“一化三改造”的含义?,(超额完成;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

3、始),(尝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数字能反映历史吗?,有关人民公社发展状况的记载,数据7,1分析农村人民公社的特点?,在初期的人民公社,大多是几乡一社,平均规模为4797户,2万户以上的特大社,全国就有51个。 人民公社成立,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把原来的几十个贫富不同、条件各异的合作社合到一起财产全部上交公社,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195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1960年比1959年又下降16.2%。,2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一大二公”),(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数字能反映历史吗?,1962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数据8,1

4、1962年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是什么?,(1960年“八字方针”),数字能反映历史吗?,杭州市工农业总产值中农轻重比重变化,数据9,1根据数据分析,“八字方针”的核心是什么?,(调整),数字真的能反映历史吗?,数字背后的历史,数字真的能反映历史吗?,数据10,1你能从图中获取什么信息?,(市斤)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1949 1952 1955 1958 1961,数字真的能反映历史吗?,湖南某地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10,2指出发生于1958的历史事件及其典型特点?,(市斤)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1949

5、1952 1955 1958 1961,(大跃进;浮夸风),数字真的能反映历史吗?,1962年的粮棉产量指标,数据11,3指出大跃进运动的另一个典型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数字真的能反映历史吗?,1966-1976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统计图,数据12,1美国学者麦克法夸尔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用“经济的崩溃”作为标题来述说“文革”时期的经济状况。 你如何看待?,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百亿) 34 32 30 28 26 24 22,数字真的能反映历史吗?,1966-1976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统计图,数据12,2有人提出“文革”时期的这些统计数字是

6、否准确?,数字真的能反映历史吗?,资料,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的文章回答说:“现在公布的十年内乱期间的数字,尽管有若干估算成分,但数字来之有据,又经过反复核对,可以说是基本可靠的。” 李成瑞:十年内乱期间我国经济情况分析兼论这一期间统计数字的可靠性,数字启示录?,数字背后的历史,数字启示录?,有关文革的经济损失,数据13,1从以上数据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文化大革命”动乱10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李先念 60年代初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

7、二号经济大国,60年代韩国、新加坡也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经济。,2回顾本堂课的数据,你还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过去百多年来的动乱,并不是所谓道德不良,人心不古,也不是全部军人专横,政客捣乱,人民流离中国是一个大陆性格浓厚的国家,与西方和现代社会用数字管理之距离愈远-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数字启示录?,数字启示录?,新中国成立60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高频试题-历史定量分析类试题,命题专家开始在近年的高考历史命题中推出了一种高频试题历史定量分析类试题。 这种试题以大量的统计资料为依据,用表格、坐标图、曲线图、柱状图等计

8、量手段为呈现方式,要求考生对命题者提供的历史统计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后,再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观念和方法作出符合实际的定性解答。,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数字背后的历史,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2010天津文综,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2010天津文综,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9、D开展大跃进运动,先读设问再读材料,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先读设问再读材料,设问中含有丰富的解题信息,特别是设问中的中心语、限定语和求答项,这些信息从“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等角度直接指导考生如何阅读图表。所以读设问很关键,是阅读图表的方向。,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先读设问再读材料,先读外部再读内部,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先读外部再读内部,图表内部和外部都有解题信息,考生往往十分重视图表内

10、部的信息,却忽视了图表外部的信息。,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先读设问再读材料,先读外部再读内部,先读整体再读细节,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先读整体再读细节,读完整体再读细节。提取信息一定要全面否则容易犯错,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重视整体,了解整体趋势,又要重视细节。,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值的直接原因是 A

11、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先读设问再读材料,先读外部再读内部,先读整体再读细节,结合所学解读信息,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文化基础愈深厚,对信息感觉愈敏锐,理解愈深刻,判断愈准确。,结合所学解读信息,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高考真题演练,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施,(上海):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高考真题演练,(广东单科)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

12、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高考真题演练,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年至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一种经济形态?,所占比重,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 单位:钱,(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 单位:钱,(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13、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 单位:钱,(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 单位:钱,(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高考真题演练,表1: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 :,表1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如何透视数字背后的历史?,高考真题演练,表1表明,,分析图示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问贸易的发展;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