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7《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学视野拓展《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的联系与异同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537933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7《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学视野拓展《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的联系与异同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7《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学视野拓展《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的联系与异同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7《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学视野拓展《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的联系与异同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doc(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的联系与异同将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五言歌辞相比较,舍去音乐因素,就实体形式看,并无本质的区别。六朝以至唐宋人记载中两者的篇目多有重叠,如古诗生年不满百又作乐府西门行,词句更多雷同,如古诗孟冬寒气至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而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则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可见古诗和乐府在汉世是二而一的关系,被采入乐即为乐府,未入乐或入乐后又失其调名则为古诗,故清人朱乾乐府正义说:“古诗十九首,古乐府也。”古诗十九首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与汉乐府一样,继承了诗经以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所以说它是“风余”。但以群体

2、出现的古诗十九首,又是众多的汉代无名氏诗歌中一个有自身特点的类型。与一般汉乐府民歌比较,在风格上有以下异同:1感性方面二者均一事一诗,情事交融。民歌较多铺叙,叙事以见情;古诗则重于抒情,以情融事。2结构方面二者均结构浑成,无斧凿之痕。 民歌多以事情之自然顺序为线索;古诗则按照情感的起伏节奏驱遣剪裁事实。3语言方面二者均自然天成,富于感染力。民歌如胡应麟所称“质而不鄙,浅而能深”;古诗则“随语成韵,随韵成趣”,明谢榛称之为“秀才说家常话”。4境界方面由以上三者决定,二者均风格浑成,境界深远。民歌“遒深劲绝”(王渔洋语),其境深厚;古诗“怊怅切情”(刘勰语),其境旷远。这些异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古诗十

3、九首的作者,不同于乐府民歌之多为劳动者,而是具有相当文化修养的下层知识分子。他们为了更好地抒发因遭受压抑而产生的愤懑不平,一反当时上层统治者将文学作为雕虫小技的痼疾,打破了当时从形式上尊崇诗经,楚辞,专尚回言、骚体(及其流裔汉赋)的积习,大胆地向民歌学习,从而将分离达三百余年之久的文人创作语言与民间创作语言重新结合起来,将新兴的五言歌诗被上层文人视作“俳优倡乐多用之”的俗体诗作为主要的创作手段,同时将汉乐府中已有表现的叙事与抒情分流的倾向,加以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得自己的创作与汉乐府相比较表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于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钟嵘语)的一代新诗五言抒情古诗就应运而生了。这种诗体及其表现手法,在中古以后的古典诗歌诸形式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因此说古诗十九首又是“诗母”。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