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1《窦娥冤》王实甫轶事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532559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1.1《窦娥冤》王实甫轶事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1.1《窦娥冤》王实甫轶事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1.1《窦娥冤》王实甫轶事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doc(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实甫轶事西厢记是王实甫在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基础上创作,共五本二十一折。西厢记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剧作,在元代就被誉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她诞生七百年来,被全国多个剧种演唱至今,久演不衰。可关于西厢记作者王实甫的生平史料却极为少见。元末钟嗣成所编纂的元杂剧作家传录鬼簿,也只说他“名德言,大都人”,列“前辈已死名公才人”等,寥寥数语。也难怪,元杂剧作家大多是混迹于倡优之间,纵情风月的市井文人,无权无势无地位,谁会为他们树碑立传!王实甫虽然生平史料留下的不多,但他的老子和儿子却都是元代显赫的官场人物,留下了一些翔实的史料,从中倒可以了解王实甫的一些形状。据元史记载,王实甫的祖籍是今

2、河北保定的定兴县。他的父亲王逖勋从质子军,跟随成吉思汗西征至西域,娶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噜浑氏为妻。阿噜浑人在元代为色目人之一种,亦称回回人。这样,王实甫应该有一半回族血统。如果按现在的不同民族配偶所生子女,可自由选择族别的政策,王实甫可以选择汉族,也可以选择回族。至于元代的政策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元代色目人的地位是高于汉族人的。王实甫是回族,还是汉族?现在也还两说呢。王实甫的父亲,曾“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太原郡侯。”母亲阿噜浑氏,“赠太原郡夫人”。王实甫不仅出身官宦名门之家,而且他自己也是做过官的。先以县官入仕,因治县有声,后提升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但总因“与台臣议不合,40岁即弃官不复

3、仕。”王实甫40岁就当了省级领导干部,本来前途无量,却弃官不仕。回到大都后,他一头扎进关汉卿的“玉京书会”,出入于歌台舞榭之中,厮混于勾栏瓦舍之间,开始了他的戏剧创作生涯。王实甫的儿子王结,元史中有传,“以宿卫入仕,官至中书左丞、中书参知政事,地位显赫。”王结对自己有这样一位不务正业的父亲,大概觉得脸上无光,曾劝解父亲不要涉足“歌吹之地”,在家安心养老,有“微资堪赡赒,有园林堪纵游”。但王实甫痴迷于“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他乐此不疲,已不可能放弃他的创作了。王结也无可奈何。元大都时期的西四砖塔胡同一带,有勾栏

4、数十处,是元杂剧演出的主要场所,也是三教九流聚集的地方。王实甫、关汉卿等,整日流连于此,能体味到社会下层人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愿望。王实甫一生共创作了14部杂剧,除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留有全本外,还有苏小卿月夜贩茶船、韩彩云丝竹芙蓉亭各一折。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在戏剧结构、矛盾冲突、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元杂剧的一个高峰,成为最具舞台生命力的一部佳作。西厢记所表达的“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格式,长达五本21折,不因篇幅限制而造成剧情简单化和模式化的缺点。这一形式上的大胆革新,对后来的戏剧创作起到了引领作用。西厢记不仅是一部戏剧,她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谁不为这华彩的词章而拍案叫绝?!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