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2《故都的秋》郁达夫《故都的秋》与老舍《想北平》异同点浅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530236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1.2《故都的秋》郁达夫《故都的秋》与老舍《想北平》异同点浅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1.2《故都的秋》郁达夫《故都的秋》与老舍《想北平》异同点浅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1.2《故都的秋》郁达夫《故都的秋》与老舍《想北平》异同点浅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1).doc(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郁达夫故都的秋与老舍想北平异同点浅析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二册选了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并在读本中配以老舍的同是写北平的散文想北平。比较阅读之后,二文有不少异同点。下面笔者试作一点分析。首先二文皆流露出浓厚的平民意识。前者选取的是北平最平常的民居、平常的牵牛花、无声无息落满一地的槐树的花蕊、叫声凄切的寒蝉以及“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可以说,一切都那么平常,那么亲切,那么富有地方特色。为何不选别的,我想这与作者具有的平民意识是分不开的。而以平民文风著称的老舍在想北平中依然流露出他一贯的平民意识。文章写到了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而且物美价廉。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赞美,令人深受感动。其

2、次是二文都运用对比手法对故都进行烘托。故都的秋中,郁达夫拿南国之秋来与北国之秋做比,因为郁达夫是南方人,这样对比,自然真切得很,突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老舍呢,好像觉得国内的城市很不够味,干脆将列为欧洲四大名都的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来做北平的配角,越发衬得北平的那种复杂而又没有边际的特点突出了。最关键的是北平的特点令作者心安,回到北平,就像久别的游子匍匐在母亲的脚下一般恬适、平和和满足。而且老舍在写到北平的果子多时,还特意拿了令人产生隔阂的美国橘子来和新鲜上市的带有浓厚自然气息的黑枣、柿子作比。相形之下,那份北平人特有的自豪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读到此处,读者仿佛看到了老舍先生

3、脸上的那份自得不已的神态。同样的,同中有异。我们知道,郁达夫出生于浙江,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他喜欢故都北平,是在与其他城市做了比较之后得出的,是出于北平的氛围与他的喜好、他的心境相吻合的情况下的喜欢;而老舍对北平的那份情愫就不是如此简单了。因为在老舍心中,对于北平,已不能仅仅用喜欢来描绘,简直就是热爱。老舍生于斯,长于斯,由他来写北平,那份热爱是从血脉里流出的。正如他自己所写的一样:“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他写到动情处,竟忍不住要落泪了,那是怎样的一份深情啊,只有久离故乡的游子才能体会得出。再者,二文写作的切入点也不同。故都的秋写的是北平的秋天,表现的是作者欣赏的那种秋姿秋态秋声秋实秋意;而想北平则信笔拈来,选择整个儿与作者心灵黏合的那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以及它们承载的情感来写。可以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