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2单元 教学反思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40530065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2单元 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2单元 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2单元 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2单元 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2单元 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2单元 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全册第2单元 教学反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1.oe教学反思oe的教学,这是汉语拼音单韵母教学的起始课。对于已经上过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这些拼音他们都已经会读了,因此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在oe的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掌握知识,教学主要显示几个特点: 1、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从图入手,我先把oe情境故事放给孩子们听,让他们自己发现故事中出现的拼音宝宝。而后在根据课本上的图让孩子们对这三个单韵母有所认知。如,第一幅图:小女孩张大嘴巴发出的声音就是字母“”的音。张大嘴发“”要响亮。这样初入学的儿童易于接受,知识给的很自然,重点观察小女孩的头,以配合字母“”的字形记忆。

2、 2、借助儿歌,识记字形。 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oe”时,教学朗读儿歌:“嘴巴张大,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 3、联系实际,掌握四声。抽象、死板地给学生讲,什么是四声,学生很难理解,就算老师反复示范四声的朗读,效果也不会很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故事正好是学生最喜欢,最愿意接受的方式。我觉得课本中的图画很直观,一方面是汽车的行驶路线,像四声的形状,学生一目了然,一下子就能把四声记住,同时,我边讲还边让学生比划四个过程

3、(四声),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掌握了四声的写法。另一方面,我和学生简单地分析了汽车行驶过程中所花费的力气,目的也是为了渗透四声的发音方法。所以,我试着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读四声。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措施:练习四声重点放在二声、三声。通过手势的帮助使四声发音更加准确。有的学生是对声调的把握有问题,特别是二声和四声很难区分。要突破拼音这个难关,就得抓住所有拼音练习的机会,特别是要落实口头拼读的练习。今后要坚持反复有序的练习以及循序渐进的复习。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i u y w教学反思i u y w是第二单元的五个单韵母,本课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和两个声母和三

4、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一幅乡村生活的情境图。晾衣竿上晒着一件衣服,其中“衣服”的“衣”提示i、y、yi的音,衣服的前襟和前襟顶上的纽扣构成的图形提示i的形,树杈、衣服袖子和一身之间的皱痕提示y的形。一只乌鸦停在大树上,一只乌龟在河里游,乌鸦和乌龟的“乌”提示u、w、wu的音,停着乌鸦的大树杈和乌龟壳的形状提示u的形,屋顶的形状提示w的形。一个小男孩正在和水中的鱼儿、乌龟打招呼,“鱼”提示和yu的音,一条口吐水泡、翘着尾巴的鱼提示的形。第二部分是单韵母i、u、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的四声。第三部分是yiyi、wuwu、yyu的比较。同时学习y和组成音节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第四部分是要求

5、书写的字母i、u、y、w的笔顺以及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学重点:三个单韵母和两个声母,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正确认读,三个单韵母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韵母和声母和音节的初步区分,知道y和在一起组成音节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发音指导时,利用第一单元学过的汉字“一”和“五”帮助正音,学生说说有哪些数量是“一”和“五”的景物,如一件衣服、一个男孩、一棵树、一条鱼,将学习拼音与既有的知识相结合,由旧知到新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编字母口型歌,帮助学生掌握三个单韵母的发

6、音,如:“牙齿齐齐i i i,嘴巴突出u u u,嘴吹口哨 ”。2.引导学生识记单韵母的四声,强调i上标调要去点的规则,通过讲故事、听儿歌的方式让学生熟记于心:“小i标声要注意,先摘帽再标调, 。”而上标调时不能去点。3.四声是学生朗读的难点,教师借助课本中的小汽车的行驶路线方向和声调手势,来帮助练习单韵母的四声调,学生先自由试读,同桌互听,再放录音正音正调。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第二、第三声。借助日常生活中的词语:阿姨的姨,蚂蚁的蚁,蜈蚣的蜈,五个的五。2、 成功之处教师在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情,有效开展教学,如单韵母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教师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三

7、、不足之处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韵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书写时缺少教师对个别学生的重点指导,导致个别学生在书写w时,“v”写得太宽。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课堂上把握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书写教学时,教师范写后,对个别书写不规范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b p m f教学反思这一课学习b p m f四个声母的读法、写法,以及和韵母的两拼读法。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是掌握b p m f的发音、写法。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6个单韵母,从而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声母b p m f。课后,有如下

8、思索:1.情境导入教学,我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看看图上画了什么?并引导孩子们理解图意,引出b p m f四个声母,继而一起读一读语境歌。通过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识记,为学生学习字母提供了一个语言背景和环境。2.始终把准确拼读、正确书写字母作为重点。引导学生用手掌感受b和p发声时气流的强弱,以便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3.指导学生书写的重点在于写字习惯的养成,写字过程中,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字时观察范字的习惯、按笔顺写的习惯、写完后检查的习惯、簿本的整洁等,这个过程的重要意义远远甚于字写得好与坏。写字时握笔姿势:笔拿高,一关节;两点靠,两点捏;掌心空,立掌写;“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

9、,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4.在写字过程中,我注意孩子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尽量设计多种多样的适合儿童的练习,避免简单机械地抄写。教授书写字母口诀:有头向上升,有尾向下拖,没头又没尾,只能驻中格。并巡视指导,一笔描红,笔笔到位,表扬写得好的学生。5.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是,没能根据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合理安排课间活动;二是,读的方式不够多样,可以范读、领读、齐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等方式;三是,学生扮演的b p m f,不需要立刻指出错误,可以集体订正、比较,以提醒其他同学不要犯类似错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情,以生为本,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处,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学习了6个单韵

10、母,开始学习声母,声母的发音与单韵母不一样,要求短而轻,刚开始孩子们还不太适应,后来慢慢改过来了。在教学中,对比b和p的发音时,我让孩子们分析它们像什么?有的孩子说b像广播,p像小红旗,还有些孩子说p像小气球,我当时并没有细想,后来一想,q不是也像气球吗?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应该进行更准确的引导。另外,对b与p的读音指导时,我叫孩子和我一起把手放到嘴前,示范发b读音时气流有没有碰到手,而发p读音时,气流有没有碰到手,让孩子们感觉有没有变化,这样孩子们区分的可能比较清晰。经过b p m f的教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肢体语言的运用,我想我有必要学一学。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d t n l

11、 教学反思本课共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配有一幅校园艺术节的情境图。舞台右侧,一个男孩打着鼓,鼓声提示d的音,鼓和鼓槌的组合提示d的形。男孩手中敲打乐器的两根鼓槌提示l的形。舞台中间,一个女孩正在表演节目,她手中握着的伞柄提示t的形。舞台背景中的拱门上有“艺术节”三个字,拱门提示n的形。第二部分是d、t、n、l和带调单韵母、e、i、u、组成的音节。第三部分是“马路、泥土”两个词语,其中“马、土”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四部分是儿歌轻轻跳,其中tu、ni是本课新学的音节,“不”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马、土、不”,要求书写的字母d、t、n、l的笔顺以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

12、置。教学重点为正确认读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正确拼读声母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正确朗读儿歌轻轻跳,认识“马、土、不”三个生字。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做什么,再找找图画中藏着哪些字母,从而引出d、t、n、l。这四个声母都是舌尖音,学生很难直观感知其正确发音部位,因此,我通过形象可感的动作,帮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找准发音部位,掌握发音要领。教学d、t时,请学生把手掌放在嘴前感觉不同的发音方法,发d时,手掌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t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教

13、学n、l时,我放慢发音速度,拉长发音过程,让学生皱着眉头,捏着鼻子发l的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的感觉,松开鼻子笑眯眯地发n的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的感觉。学生对发音有了了解,在能初步掌握发音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利用与声母发音相似的“的、特、呢、了”,编成儿歌,帮助学生加以区分。2、 成功之处本课所学d、t、n、l与前一课所学的b、f、m形体有相似之处,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弄清它们的区别,学生掌握读音后,出示字母图片,仔细观察,反复比较中,小组讨论得出它们的不同点:左下半圆是d,右下半圆是b,一只伞柄是t,一根拐棍是f,一个门洞是n,两个门洞是n。课前准备

14、了雨伞,课上相机展示实物:雨伞朝上就是t,伞柄朝下就是f,加深了记忆。三、不足之处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声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词语教学中缺乏对词语的理解,如:马路就是城市里的宽阔平整的道路,我们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路线;“泥土”就是小草、野花生长的地方,然后,教师借助生字卡片引导学生正确拼读音节。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马路和泥土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马路和泥土,然后借助卡片指导拼读。识字效果会更好。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kh教学反思kh是汉语拼音教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15、学生通过学前教育,已对汉语拼音有所掌握,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也对如何学习拼音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大胆地采用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并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教学效果:所以在第二课时学习认字的环节中,我就改变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采用游戏“摘果子”。方法很简单,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再在上面画几个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写在果子里,让学生来拼读,读对了,这个果子就被摘走了。为了加强学生的兴趣,我还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写在果子上面。这样一来,学生可来劲了,都想摘到果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等到学生音节拼读得熟练了以后,我再出示字型,让音节和字一一对应。然后去掉音节,让学生看着字型来叫出果子的名字。这样从音音形结合形,学生几个回合下来掌握的情况就比较好。当然在“摘果子”的游戏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在游戏过程中整个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性高。但是没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却似乎表现得不高兴,有几个甚至拍打桌子。应该要让学生明白即使你没有被请到发言,你也要礼貌、文明地听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发言。二、成功之处:1.创设情境,在具体情景中学习。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兴趣是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果孩子对所学知识感兴趣,那么他会投入更多的注意,从而使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