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教案(7)

上传人:双*** 文档编号:140529097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教案(7)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教案(7)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教案(7)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教案(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教案(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2、在读懂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3、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与生活真实的关系。【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与生活真实的关系。【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收录在部编新教材六上第六单元中,单元主题是“艺术之美”。苏轼所写的这篇文章从体裁上来说应该算作一篇“观后感”,讲述了一个牧童发现并指出杜处士收藏的戴嵩斗牛图中错误的故事,结束了艺术也应当尊重事实的道理。【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单元初次接触文言文,对文言词汇的语音,句子的断句上可能存在诸多问题。对文章主旨中体会艺术创

2、作应当尊重事实的道理的把握也将面临很大的难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唤起旧知导入新课1、在浩瀚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有这样一位“明星”,他诗文兼长,领豪放一派词风,风流倜傥,且热爱美食,请大家猜猜是哪位大家?2、正是大文豪苏轼。今天我一起走进第22课苏轼的作品书戴嵩画牛。1、学生回忆,回答:苏轼。2、回顾苏轼的文学常识。唤起旧知,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朗读课文,解决字音、句读。指导读音及断句。2、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本文所叙述故事的要点。指导学生概括事件经过。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标注注音。齐读课文。2、学生根据提示,完成提炼与概括。通过朗读课

3、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细读课文把握人物1、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请大家圈划出描写牧童的句子,并进行朗读。2、牧童为什么“笑”? “谬”在何处?3、可以看出牧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文中另外一个人物杜处士一出场是如何介绍他的?5、请回到原文中找找哪里可以看出他“好书画”,完成检测卷。6、杜处士如此珍爱的画竟被小小牧童“拊掌大笑”,他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笑”有何意味?7、杜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学生回到文本中,圈划、朗读。2、因为这幅画画错了。学生从原文中找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3、学生回答

4、。4、他“好书画”。5、回到文本中阅读、圈划,完成检测卷。6、“处士笑而然之”:杜处士笑了,认为他说的对。预设:既是化解尴尬,也是对牧童表示赞许。7、谦虚大度,有德有才。借助人物形象,再次树立文章内容,并解决重点实词和句意。再读文本思考启示1、文章在结尾处引用了一句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什么意思?2、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耕田应该问农夫,织布应该问织工。2、做事情应该向内行人请教,不管他的地位如何。把握文章主旨,领会写作目的。补充积累拓展延伸1、介绍戴嵩其人。2、出示斗牛图图片。3、补充乾隆皇帝的题诗,辩证看待艺术创作。学生倾听。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辩证看待艺术创作的意识。作业布置1、用“三行法”翻译本文。 2、拓展阅读书黄筌画雀并完成相关练习。 学生记录作业。巩固所学拓展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