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土壤卫生ppt课件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0513759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220 大小:5.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土壤卫生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0页
第六章 土壤卫生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0页
第六章 土壤卫生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0页
第六章 土壤卫生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0页
第六章 土壤卫生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土壤卫生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土壤卫生ppt课件(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土壤卫生,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鲁英,基本教学信息,教学目的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课时安排,小结、思考题与参考书,大纲要求,1.掌握 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镉污染引起的痛痛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2.熟悉 土壤的卫生防护与卫生监测监督。 3.了解 土壤的卫生学意义;土壤的污染与自净;土壤生物性和农药污染的危害 ;制订土壤卫生标准的原则和研究方法。,土壤?,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1998年公布的土壤定义为: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第一节土壤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土壤的卫生学意义,土壤的组成,固相 土壤颗粒(soi

2、l particle) 土壤有机质 土壤微生物 液相土壤水分 气相土壤空气,土壤的特征 ,物理学特征 化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固相 土壤颗粒 液相土壤水分 气相土壤空气,砂土、壤土、粘土,表61我国土壤颗粒成分分级标准,引自:姚志麒主编环境卫生学 1994,(一)土壤的物理学特征 (与其物理性质相联系),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排列状态决定着土壤的孔隙率、透气性、渗水性、容水性和土壤的毛细管现象等许多物理特性,影响土壤的卫生状态。 土壤空气成分的变化受土壤污染程度、土壤生物化学作用和与大气交换的影响而变化。,(一)土壤的物理学特征 (与其物理性质相联系),若渗水性过大,地面污染物容易渗入地下水中,不利于

3、水源保护;土壤容水量大,其渗水性和透气性不良,不利于建筑防潮和有机物的无机化;建筑物地面、墙壁的潮湿与基地土壤毛细管作用有关,(二)土壤的化学特征化学组成与成土母岩成分有密切关系,沉积岩 含必需元素 火成岩 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不利) 人体内 化学元素 土壤中 地球化学元素的变化超出人体的调节适应范围 不利健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病 、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土壤的化学特征,本底值(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 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掌握本底值的意义: 1、是评价化学污染物对土壤污染程度的参照值; 2、是制订土壤中有害化学物质卫生标准的重要依据; 3、是

4、评价水土化学环境对居民健康影响的重要依据; 4、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科学依据。,土壤的化学特征,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越高,卫生上越安全。,(三)土壤的生物学特征,天然土壤中生存着大量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土壤是一些蠕虫卵和幼虫生长发育过程所必需的一个环境,因此,土壤受生活污水和粪便等污染在寄生虫的流行病学上有特殊的意义。,第二节 土壤的污染与自净,土壤污染,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染:包括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 工业和交通

5、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机动车废气污染。 农业污染:主要是农药和化肥污染,油渍斑斑的路面,土壤污染物种类,化学污染物(主要是一些重金属和农药) 生物性污染物(如病原体等) 放射性污染物,污染土壤的方式,气型污染 水型污染 固体废弃物型污染,二、土壤污染的自净,土壤污染自净是指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各种有害物质转化到无害的程度,土壤可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土壤污染的自净,()病原体的死灭 有机物的无机化 (二)有机物的净化 有机物的腐殖质化 (三)化学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残留,有机物的净化,有机物的无机化 1、含氮有机物 微生物 氨 或

6、氨盐(氨化阶段)氧、亚硝酸盐菌 亚硝酸盐 硝酸盐菌 硝酸盐 2、含碳、硫、磷的有机物 亦有各自的无机化途径 有机物的腐殖质化,?腐殖质,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为简单的化合物的同时,又重新合成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腐殖质。,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残留,化学污染物(如重金属和农药)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因此,研究化学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残留情况对土壤卫生防护有重要意义。,1化学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作用,复习概念 1)什么是迁移? 2)什么是转化?,影响因素 :,(1)土壤pH 酸性易被农作物吸收或迁移; 碱性多数重金属离子溶解度降低。 (2)土壤氧化还原状态 还原状态下,许

7、多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的硫化物被固定在土壤中,砷与重金属不同,在还原状态下的三价砷比五价砷容易被植物吸收,且毒性增强。 (3)土壤腐殖质的吸附和螯合,2重金属和农药的残留,残留情况用生物半减期和残留期表示。 (铅、砷、汞等农药的生物半减期为10-30年,有机氯农药也要2-4年),3土壤的环境容量,土壤对某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土壤对该污染物能容纳的最大负荷量。 土壤的环境容量是制定卫生标准和防护措施的重要依据。,生物性污染的危害,农药污染的危害,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镉、铊、铬),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土壤中常见的三类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的危害,镉(

8、cadmium ) Cd,患者骨骼严重畸形,骨痛病事件,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废水,病 因,土壤,稻米,人体,痛痛病主要临床表现:,腰背疼 膝关节疼 遍及全身的刺痛,止痛药无效,患者易在轻微外伤下发生多发性骨折,甚至在咳嗽、喷嚏时也引起骨折。,四肢弯曲变形,脊柱 受压缩短变形,骨软化和骨质疏松,行动困难,被迫长期卧床。 最后患者多因极度衰弱和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痛痛病流行病学特征,多在营养不良的条件下发病,镉污染区四十多岁的妇女高发,发病缓慢,最短潜伏期为24年。,尿糖,尿镉,尿钙,尿中低分子蛋白,升高,痛痛病防治措施,本病无特效疗法 ,病死率很高。 预防措施 1、保

9、证土壤中镉含量不超过 1.0mgkg 2、成人每周摄入的镉不应超过400500 g 。 3、为了早期发现镉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我国制定了环境镉污染所致健康危害区判定标准(GB17211-1998),健康危害指标,先决条件,镉污染区的鉴定,定居人群镉负荷量增加;,需排除的因素,判定需考虑的因素,联合反应率,尿镉,尿NAG酶,尿微球蛋白,职业性镉接触,镉污染所致健康危害区的判定标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铊,铊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周围神经炎以及脱发(可出现斑秃或全秃)等。,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铬,土壤铬污染主要来自铬矿和金属冶炼、电镀、制革等工业废水、废气、废渣 六价

10、铬毒性最强 影响体内氧化还原过程和水解过程;六价铬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二、农药污染的危害,()急性中毒 (二)慢性中毒 (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三、生物性污染的危害,()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二)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 (三)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第四节土壤质量标准和废物排放标准,一、土壤卫生标准,(一)制订土壤卫生标准的原则 1不影响人体健康,在该标准的范围内,土壤不致使农作物、水和空气超过各自的卫生标准而影响健康。 2保证土壤的自净过程的正常进行。,(二)土壤卫生标准的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 (1)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稳定性的

11、研 (2)有害物质向农作物、地下水和空气中迁移情况的研究 (3)有害物质对土壤自净过程影响的研究 (4)卫生毒理实验研究,2.流行病学调查 (1)调查各类型土壤中该化学物质的本底水平,各地区土壤实际污染情况,以及迁移、转化和自净规律。 (2)研究土壤污染与居民的健康状况、生长发育、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某些生理、生化、免疫反应指标之间的关系,查明土壤中有害物质对居民健康有轻微影响的浓度和对健康有危害的浓度,为制订土壤卫生标准提供直接依据。,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是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 该标准根据土壤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规定不同土壤功能

12、执行不同标准值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类,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 ii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 iii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三、废物排放标准,废物排放标准的制订原则和方法,通用的是用标准浸出试验。 国际上都采用标准浸出液浸出废物中有毒物质进行测定,浸出液的浓度是1:10(固液比)。浸出液中有害物质浓度的限制数值标准是以饮用水卫生标准为基础制订的。,第五节,土壤卫生防护 与 卫生监督监测,粪便无害化

13、处理和利用(了解),粪尿混合发酵法 堆肥法 沼气发酵法,(二)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利用,(1)垃圾的压缩、粉碎和分选 (2)垃圾的卫生填埋 (以武汉金口垃圾场的参观见闻为例) 场址选择 有防渗漏的衬底 设排气管 设排水管 (3)垃圾的焚烧,二 、土壤卫生监督和监测,(一)预防性卫生监督 (二)经常性卫生监督 (三)土壤卫生监测,小结与思考题,1.土壤自净、土壤的环境容量的概念; 2.痛痛病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3.与土壤的特征相结合谈谈土壤的卫生学意义。 4.土壤自净包括哪几个方面? 5.如何对土壤进行卫生监督监测?,第七章 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鲁英,本次课大纲要求,1.掌握 住宅

14、的基本卫生要求 2.熟悉 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居室规模,住宅朝向、间距、日照采光和照明)和某些卫生措施。,第一节 住宅的卫生学意义和要求,一、住宅的卫生学意义,一、住宅的卫生学意义 ()住宅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重要的场所 (二)住宅的卫生条件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住宅的卫生条件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Why ?,住宅的卫生条件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1良好的住宅环境对健康有利 2不良住宅环境对健康不利 3住宅卫生状况可影响数代人和众多家庭的健康 4住宅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病态建筑物综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现代住宅中多种环境因素综合地对健康的

15、影响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SBS的成因,主要是由于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封闭的建筑结构和通风不良等导致室内小环境污染和空气质量明显下降 。,SBS主要表现,1.眼睛、鼻子和咽喉部的刺激症状; 2.皮肤和粘膜的干燥感觉; 3.红斑; 4.精神疲劳; 5.头痛和高频率和上呼吸道感染及咳嗽; 6.嗓子嘶哑、气喘、痒和非特异性过敏反应;恶心、头晕、头昏。,住宅卫生研究的主要任务,1研究住宅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2研究对住宅的有效卫生监督 3提倡和推广先进的住宅,二、制定住宅基本卫生要求的原则 ,1保护和提高机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 2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老年人身心健康 3防止疾病传播(外、内、间) 4提

16、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请你找出下张图中各套住宅的相同之处,并根据生活经验和刚刚学过的制定住宅基本卫生要求的原则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1小气候适宜 2采光照明良好 3空气清洁卫生 4环境安静整洁 5卫生设施齐全 6防止疾病传播 7尽量接近自然,第二节 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一、住宅的平面设置 二、住宅的卫生规模,一、住宅的平面配置,住宅的平面配置主要包括住宅的朝向、住宅的间距、住宅内各户之间关系和住宅中各类房间的配置等,在住宅平面配置中要注意贯彻住宅的卫生标准和要求。,()住宅的朝向,指住宅建筑物主室窗户所面对的方向,它对住宅的日照、采光、通风、小气候和空气清洁程度等都能产生影响。 选择的原则是: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使居室能满足在冬季得到尽量多的日照,夏季能避免过多的日照和有利于自然通风的要求。,朝向,1朝向与日照 若地理条件一致,朝向与日照的关系与太阳在不同季节各个时间的方位角和高度角有关。 太阳方位角 指日出后各个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