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庆典-春分竖蛋技巧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500278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日庆典-春分竖蛋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节日庆典-春分竖蛋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节日庆典-春分竖蛋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节日庆典-春分竖蛋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节日庆典-春分竖蛋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日庆典-春分竖蛋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日庆典-春分竖蛋技巧(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春分竖蛋技巧篇一:春分节气五习俗 为什么鸡蛋容易竖起来 春分习俗一:立春蛋 在每年的春分这天,世界各地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中国民俗竖鸡蛋”。 春分这一天为什么鸡蛋容易竖起来?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竖蛋成功。更重要的是,鸡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间的距离在0.5一0.8毫米之间。根

2、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和决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那么这个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此外,最好要选择生下后45天的鸡蛋,这是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春分习俗二:吃春菜 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

3、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习俗三: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春分习俗四: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

4、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春分习俗五:祭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

5、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篇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邻水二中 邓明红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纬度变化 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

6、平分。在这一天,自北纬(90-)至南纬(90-),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北极

7、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 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南半球各地反之。 4全球各地,春秋分昼夜平分。北半球各地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半年内,

8、昼长夜短;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半年内,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反之。 二、昼夜长短的判断技巧 1利用太阳直射点来判断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 2利用日出日落时间来判断昼夜长短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或昼长2|12-日出时间|。理论上来讲,某地的日落时间(地方时)与日出时间(地方时)之差即为该地昼长。某地的正午时间(地方时12点)为白昼的中间时刻,上午(晨至正午)与下午(正午至昏)的时间相等,均为昼长的一半,则可在只知某地日出时间(晨)或日落时间(昏)的情

9、况下,便可求得该地昼长和夜长。3特殊地区在特殊日期的昼长 夏至日,10N地区昼长为12小时34分,20N地区昼长为13小时13分,40N地区夜长为09小时09分,40N地区昼长为14小时51分,50N地区夜长为7小时51分,65N地区夜长为2小时51分。冬至日,15N地区夜长为12小时53分,55N地区昼长为06小时53分,60N地区夜长为18小时30分。 1.地球上某日甲地(110E,40N)昼长比乙地(115E,30N)长56分钟,则甲地比乙地 日出早8分钟 日出早56分钟日落晚20分钟 日落晚48分钟 A BC D 解析:不同经线不同纬度要考虑两地地方时的早晚。设乙地的昼长为t分钟,则甲

10、地为(t+56)分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表中的结论。(北京时间是120E三、纬向行程中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 纬向(东西向)运动的物体上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公式360/(15):为纬向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角速度,单位为度/小时。当纬向运动的物体向东运动时,公式中取加号;向西运动时,公式中取减号。 1.当纬向运动的物体向东运动时,即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15度/小时,物体运动的角速度为度/小时,那么最终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为(15+)度/小时,因而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加快,因此物体上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短于一个太阳日。 2. 当纬向运动的物体向西运动时,即物体的运动方

11、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1)若015时,那么最终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为(-15)度/小时,因而物体围绕地轴运动速度减慢,因此物体上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长于一个太阳日长,只不过T值为负,理论上观测者看到太阳西升东落。 2.一飞机沿赤道以555km/小时的速度向西飞行,乘客感觉到的昼夜长短 A.昼长约12小时,夜长约12小时B.昼长约9小时,夜长约15小时 C.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18小时D.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6小时 解析: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弧长为111km,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该飞机绕地飞行的角速度地=(555111)/h=5/h;地球自转的角速度15/h。由于飞机的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

12、向相反,用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公式360/(15-);在飞机上一个昼夜更替周期=360/(15-5)=36h。在赤道上昼夜等长,所以乘客感觉到的昼长=夜长=362=18小时。 :C 3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上的自然法则,但在某些特条件下,在较高纬度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飞行员却能够看见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需要具备的特定条件是 A清晨,飞机向西飞,飞行速度越快 B清晨,飞机向东飞,飞行速度较快 C傍晚,飞机向西飞,飞行速度越快 D傍晚,飞机向东飞,飞行速度越快 解析:纬向运动的飞机向西运动,其运动角速度/h,若3015时(飞行速度运行的角速度比地球自传的角速度15/h快,说明飞机飞行速度快),

13、飞行员才能够看见太阳西升东落。太阳从西边升起,说明太阳位于西方,此时应是傍晚。 答案:C篇三: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及昼夜长短变化的判读是认知地球运动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态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地理现象。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是平行光线,故此在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现象。晨昏线成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成为地球上各地进入昼或夜的标志线,但晨昏线的位置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偏移(如下图),使晨昏线切割纬线的状况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发生有规律性的

14、周年变化。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并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夜长12小时。 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交点位于赤道上),北纬(90-)内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自北纬(90-)至南纬(90-),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夜长由0小时递增至24小时。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此半年内,北半球越往北,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越往南,纬度越低,昼

15、越短,夜越长。南半球反之。(例: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极圈(北纬6634)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南纬6634)内出现极夜现象,自北纬6634至南纬6634,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夜长由0小时递增至24小时。)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南纬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交点位于赤道上),北纬(90-)内出现极夜,南纬(90-)内出现极昼,赤道上昼夜平分,自北纬(90-)至南纬(90-),昼长由0小时递增至24小时,夜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此半年内,北半球越往北,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越往南,纬度越低,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反之。(例: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自北纬6634至南纬6634,昼长由0小时递增至24小时,夜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12月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礼仪/庆典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