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念奴娇 赤壁怀古达标课后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95642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念奴娇 赤壁怀古达标课后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念奴娇 赤壁怀古达标课后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念奴娇 赤壁怀古达标课后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念奴娇 赤壁怀古达标课后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锱铢(zh) 公瑾(jn)暴霜露(p) 直栏横槛(jin)B剽掠(pio) 拍岸(pi)谈笑间(jin) 鼎铛玉石(chng)C赂秦(l) 华发(hu)酹江月(li) 抱薪救火(xn)D故垒(li) 樯橹(l)阿房宫() 羽扇纶巾(ln)解析:B项中“间”应为“jin”;C项中“华”应为“hu”;D项中“纶”应为“gun”。答案:A2下列诗句诵读音节正确的一组是( )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C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解析:要注意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停顿。答案:C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

2、三项的一项是(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C强虏灰飞烟灭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解析:A、C、D三项中都是名词作状语。辇:名词作状语,乘着辇车;灰: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日: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B项中“礼”为“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待”。答案:B4以下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B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C多情应笑我。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被动句。答案:A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3、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5下列对这首词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长江。“淘”,冲洗。“风流人物”,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人物。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石”,石壁。“惊涛”,使人惊怕的巨涛。“千堆雪”,无数的浪花。C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强虏”,这里指曹操的水军。D “人间如梦,一尊还

4、酹江月。”“酹”,把酒洒在地上,这里指洒酒酹月,寄托自己的感情。解析:“风流人物”是指有功绩又有才华的人物。答案:A6下列对上片画线的写景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穿”字,凸显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B.“拍”字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声响。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浪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D.一个“惊”字既写出浪涛之气势,更写出浪涛给人的感受。解析:“卷”字不属拟人手法答案:C7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把滔滔东流的长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了一

5、个极为广阔的悠远的空间、时间背景。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由现实进入神游的境界,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息了。D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有人评论它“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堪称“千古绝唱”。解析:“作者由现实进入神游的境界”这种说法错误,应为“作者由神游故国回到现实世界”。答案:C8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景

6、,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大江”三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铺垫。D“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己。解析:“人道是”说明这里是“借地抒情”。答案:B9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解析:要抓住写景的关键字“穿”“拍”“卷”“惊”来分析,并

7、注意到写景和写人的联系。答案: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水调歌头苏 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亭:苏轼的友人在黄州的长江边建一亭台,苏轼为这个亭子起了一个颇为雅致的名字,叫“快哉亭”。兰台公子:这里指宋玉。战国时代楚国的宋玉,把自然风分为雌风和雄风,含有对楚王的讽刺和嘲笑。10词的上片写景的方式新颖

8、别致,请具体说明。解析:“落日”为远景,“亭下”为近景俯视。“知君”“认得”为叙事,其他句子描绘环境。在诗词中,写景与抒情是不可分的。答案:前两句总写,一为远眺,二为俯视。次三句插入叙事。后五句对落日下的快哉亭作具体描绘。同时取景中摄入“孤鸿”,别有用意。总写与分写结合,写景与叙事结合,写景为抒情服务。11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谈谈它是如何表现苏轼豪放的风格的。解析: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对苏轼豪放的风格有所了解。答案:景取其大,动作写其快而刚劲,意境取其旷远,抒情以快语出之,显出其词的清旷与豪放的风格。二、语言运用12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美联社华盛顿1月29日电:美

9、军驻中东地区最高指挥官今天指出,相对于结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恐”斗争而言,挫败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两国国内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是美国所面临的一项更大挑战。 这位指挥官说:“这不仅是一切军事上的战斗,而且是一场思想上的战斗。伊斯兰极端主义在阿民族内极具煽动力。沙特阿拉伯需要的并不是第82空降师所提供的那种帮助。”他所指的是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美国抵达沙特的首支地面部队。巧合的是沙特当局发言人今天也强调了他的这一观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语言概括能力。答案:美中东“反恐”斗争遭遇思想领域挑战(美在沙特及巴基斯坦“反恐”遭遇思想领域挑战亦可)。读书做人 苏轼,拥有超乎常人的生活达观,是一个

10、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真君子、伟丈夫。这种人生态度,伴随着苏轼度过一切的困难艰辛、无数次挫折,落魄而不落志,为我们留下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应该需要这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应从完善个人性格入手,塑造相对健全的人格;不断陶冶个人情操、端正人生态度,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积极进取,增长才干,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只要我们拥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就能不断前行,走出一条坚实而平坦的路来。其实,生活的本质就是一种信心与希望,我们不就应该保持以体现现代人热爱生命、热爱环境和独立自由、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吗?对此,你又有怎样的理解呢?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