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鸿门宴 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90449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鸿门宴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鸿门宴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鸿门宴 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鸿门宴 苏教版必修3.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鸿门宴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卮酒(zh)鲰生(q)瞋目(chn)人为刀俎(z)B.桮杓(zhu)犒劳(ho)樊哙(kui)戮力同心(l)C.跪跽(j)飨客(xin)玉玦(qu)否极泰来(p)D.彘肩(zh)参乘(shn)毋庸(w)睚眦必报(z)思路解析:A项中“鲰”应读“zu”;B项中“杓”应读“sho”,“犒”应读“ko”;C项中“玦”应读“ju”。答案:D2.文学文体常识填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开创了我国正史的体例,它分(12篇)、(30篇)、(70篇)、书(8篇)、表(10篇)等五种体裁,共130篇,50余万字。鲁迅曾高度赞誉史

2、记为“,”。作者,字子长,(时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曾任太史令,他曾自述编著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思路解析:识记并积累一定数量的文学常识,既有助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也有利于知人论世,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由于这类题目的能力要求一般较低,解答时在熟记的基础上细心书写就行了。答案:纪传体本纪世家列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西汉3.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距关,毋内诸侯因击沛公于坐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范增数目项王令将军与臣有卻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拔剑切而啗之张良出,要项伯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秋毫不敢有所近A.B.C.D.思路解析:本

3、题所选例句均出自课文注解,目的在于检测预习效果。“距”通“拒”,“内”通“纳”;“坐”通“座”;“倍”通“背”;“卻”通“隙”;“啗”通“啖”;“要”通“邀”;“蚤”通“早”;“豪”通“毫”。两句不含通假字。答案:D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籍吏民,封府库()(2)范增数目项王()(3)若属皆且为所虏()(4)会其怒,不敢献()(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6)道芷阳间行()思路解析:本题需要解释的词语,课文中都加有注释,安排本题的目的在于检查预习效果。平时应养成认真阅读注释,借以理解课文的习惯。参考答案:(1)名词活用作动词,登记(2)音“shu”,屡次,多次(3)你们这些人,表复数(

4、4)适逢(5)责备(6)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形势和关系是如何转换的?思路解析:答题关键词在“如何转换”。在鸿门宴上,刘、项的斗争在宴会的不同阶段,呈现了双方各自形势的变化。参考答案:宴前(非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两告两定。曹无伤告密是导火线,战云密布;项伯夜告却是一个转折点,缓和气氛。项羽攻刘的决定是一时之气,不久“风正云散”;刘邦见项羽的决定却是深思熟虑之举,次日即成行。宴中(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三起三落。范增“数目”“举玦”,一起;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二起;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跽”,三起。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5、,似乎一场血肉横飞的争斗不可避免。但樊哙的受赐、慷慨陈词竟让项羽“不忍之心陡起,英雄相惜之念顿生”,刘邦的借故逃席更是将危险消弥于无形。宴后(非正面交锋)刘主动项被动,两毁两受。借故离席毕竟是权宜之计,毁约逃席脱身回营则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项羽受璧既预示了情节的彻底缓和,也更强烈地体现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至于张良受托,是其“忠心之举”,范增毁玉,则为“愤怒之为”。2.“鸿门宴”的故事发生时,项羽为诸侯上将军,刘邦因起兵于沛,人称沛公,都还没有称王。但课文中却都超前称了“王”。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且前后俱称沛公,何忽于张良三称大王耶?”又说:“羽时亦为王,故沛公称

6、羽将军,以其为诸侯上将军也。史记乃预书为王,此下项伯曰项王,范增、项庄曰君王,张良、樊哙曰项王大王,沛公曰项王。凡书王者二十几,似失史体”,你同意梁玉绳的批评吗?为什么?思路解析:读懂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批评的话的大概意思,再联系刘邦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就能正确地理解认识梁玉绳的批评。答案示例:超前称王,并非失误,自有其因。如张良对刘邦三次直呼“大王”,前两次只有他与刘邦在场,后一次只添了几个自己人,称大王正表露出他们君臣同心协力,决心与项羽抗衡,战而胜之的雄心壮志。再如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属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称王称霸、理所当然的心理状态。而张良、

7、樊哙都是刘邦的部下,由于力量悬殊,出于表面上的曲意奉承,自然也称项羽为王。刘邦毕竟身份不同,用语不宜过分阿谀,所以在项伯、项羽面前,先后六次称项羽为将军,只有最后一次与张良谈话时,称项羽为“项王”。一方面他明知项羽称王是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是在自己部下面前,无失身份之虞。看来,司马迁在使用称谓时,是经过仔细斟酌的,既符合当时两军对垒的实力状况和刘邦一方的斗争策略,又符合人物的心态,绝不是任意安排的。(能自圆其说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8、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

9、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10、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相同的一项是()常以身翼蔽沛公吾得兄事之沛公欲王关中刑人如恐不胜越国以鄙远沛公军霸上A.B.C.D.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卮酒安足辞何辞为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C.哙拜谢乃令张良留谢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其意常在沛公5.下列句中“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A.沛公默然B.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C.沛公然其计,从之D.輮使之然也6.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

11、一项是()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实际上是指责项王。B.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伯的对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C.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是刘邦,而不是你项羽。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3.思路解析: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为名词作状语,为名词的意动用法。答案:D4.思路解析:A项“辞”的意思分别是“推辞”,“告

12、辞”;B项“如”的意思均为“好像”;C项“谢”的意思分别是“称谢”,“辞谢”;D项“意”的意思分别是“料想”,“打主意”。答案:B5.思路解析:B项与例句中“然”字均为连词,意为“不过,可是”;A项,为形容词词尾,意为“的样子”;C项,为动词,意为“认为是对的”;D项,为代词,意为“这样,那样”。答案:B6.思路解析:C项中“应该当王的是刘邦”错,樊哙说这番话的意图是为沛公辩解。答案:C7.思路解析:文言文翻译是考查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它既能检测对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文段的理解能力,也能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参考答案:(1)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2)那秦王有像虎

13、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B.项伯杀人,臣活之C.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而耻学于师思路解析:例句中“故”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意思是“旧交,老交情”。A项中“善”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交好”;B项中的“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下来”;D项的“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把当作耻辱”;C项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意思是“疑难问题”。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战河北,臣战

14、河南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旦日飨士卒思路解析:A项中“河南”古义指“黄河以南地区”,B项中“婚姻”古义指“儿女亲家”,C项中“非常”古义指“意外的事故”,均与今义不同。答案:D3.为下列各句的加点词“间”选择恰当的解释。(把答案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里。)间:期间,时候(指时间)。音“jin”。片刻,一会儿。间隔,隔离。参与,介入。夹杂,搀杂。从小路,走小路。A.奉命于危难之间()B.遂与外人间隔()C.沛公已去,间至军中()D.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E.中间力拉崩倒之声()F.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思路解析:解答这样的题目,应根据语境加以辨别或推断。答案:ABCDEF4.下列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欲呼张良与俱去不然,籍何以至此毋从俱死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