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及其创作成就教学课件教案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0479529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仙李白及其创作成就教学课件教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诗仙李白及其创作成就教学课件教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诗仙李白及其创作成就教学课件教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诗仙李白及其创作成就教学课件教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诗仙李白及其创作成就教学课件教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仙李白及其创作成就教学课件教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仙李白及其创作成就教学课件教案资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仙”李白 及其创作成就,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天才诗人, 他的心灵犹如一注滔滔汩汩流淌不尽的诗的源泉。 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人事交往; 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所思所想, 在他的笔底统统可以谱成震撼人心的乐章。 而且,永远是那样雄浑而清新, 具有高山大河般的力量、初日芙蓉般纯粹的美感。 冰心主编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北京大学中文系 杜晓勤 2006年4月28日,太白行吟图(宋梁楷),李白及其诗歌创作,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李白的性格和思想 李白诗歌名作选读 李白诗歌艺术成就,太白醉酒图(清苏六朋),李白生平和创作分期,家世与少年生活 前期漫游与干谒 二入长安之风光 后期沉沦与漂泊,李白的家世与少年生

2、活,李白(701762),字太白。关于李白的贯望,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为蜀人(刘全白);一说为山东人(元稹);一说陇西人(李阳冰);一说出生于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范传正说)。现在一般认为,李白当出生于中亚碎叶,其家世已难于详考。据唐李阳冰草堂集序等记载,李白是凉武昭王九世孙,其先因故流亡到碎叶。中宗神龙元年,李白随父迁居唐剑南道绵州昌明县清莲乡。李父入蜀后,一直过着“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逸生活,可能是一个富商。 李白的家庭显然有浓重的西域文化背景。他幼年和青少年是在蜀中度过的,同时受汉和西域两种文化的熏陶。这就不仅给他一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的相貌,更赋予他追求自由和豪放不羁

3、的性格,“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与韩荆州书)。巴蜀那曾孕育了司马相如、扬雄、王褒和陈子昂的山川培养了他磊落的胸襟,慷慨的激情,更激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李白少年时,正当“开元之治”的前期,玄宗励精图治,使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特别是朝廷“广开才路”,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李白生活于这样的环境中,又加上他的父亲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因而他从小就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他读书泛览百家,不事章句,颂慕鲁仲连那样扶危济困、功成身退的英雄,鄙视皓首穷经的儒生。又向慕神仙长生之术,喜游侠击剑,曾从赵蕤学纵横家术,修炼剑道,多年后还在诗中描写自己“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江夏寄汉阳辅录事)的情景。,开元八年(72

4、0),礼部尚书苏頲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二十岁的李白带着诗文前去拜访,深得苏頲赞赏:“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与相如比肩也。”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引),李白纪念馆(四川 江油),李白二入长安之风光与失落,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可能是因元丹丘推荐(元则是以道士的身份受到玉真公主征召入京的),玄宗皇帝下诏,命李白入京。李白初闻征召,真是喜出望外,以为他多年的政治理想有了实现的机会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不过,这时的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了。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后,权力便由奸相李林甫掌握。所以玄宗召李白进京,并不是任用贤才,

5、治理国家,而是需要一个出色的文人来点缀太平。 初入长安,李白的确受到玄宗的眷顾。玄宗降辇步迎,云:“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焉能致此。”并赐七宝床,御手调羹,命待诏翰林。唐制,皇帝所在处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医卜伎术之流,随时待诏命,备顾问,玄宗时名其待诏之所曰“翰林院”。开元二十六年,又别建学士院,以他官兼充学士,专掌起草诏命,李白入翰林,只是以文词秀异待诏供奉而已,并未授正式官职,与以他官充任的学士不同。但以其声名之大,玄宗初亦颇加礼遇,并命其起草诏诰。据说他曾作过和蕃书、出师诏等文,又应诏作过一些描写宫廷歌舞享乐生活的诗文,如泛白莲池序、宫中行乐词、清平调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玄宗

6、的欣赏。玄宗带着大批妃嫔官员幸骊山温泉宫,李白也在侍从之列。他曾得意地说:“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甚至以为不仅可以平步青云,而且还能援引故人:“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但李白这时期的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平交王侯的态度,不肯屈己下人的故态。对于玄宗,他当时是歌功颂德,对官僚显贵,则取“平交”的态度,即所谓“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 。 没过多久,李白便发现玄宗对自己只不过是倡优蓄之,并没有委以大任,这与他的理想可谓大相径庭。于是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 。渐渐地表现

7、出厌倦情绪。这时,他和贺知章等人在一起喝酒,号称“酒中八仙”。杜甫曾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中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可见李白可能有借酒装疯、拒绝奉诏之举。又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 由于李白“戏万乘为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恃才傲物,遂遭谗谤,自知不为朝廷所容,便在天宝三载春,上书请“还山”,玄宗以其“非廊庙器”,赐金放还。这样,李白于天宝三载,怀着悲凉、怨愤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高吟“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的高傲诗句,告别了帝都,经由商州大道,离开关中,结束了他在长安一年多的宫廷生活。,李白作清平调词,清 苏六朋 作,李白作清平

8、调图,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开元天宝花木记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部。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辞三章。白欣然承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辞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龟年遽以

9、辞进。 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太真妃持玻璃七宝盏,酌西凉州蒲桃酒,笑领歌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敛绣巾重拜上。龟年常语于五王,独忆以歌得自胜者,无出于此,抑亦一时之极致耳。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 松窗录,李白于文苑图,李白后期的沉沦与漂泊,天宝三载(744)春,李白忧愤出京。五月,至洛阳,与杜甫相会,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次年春,再与杜甫、高适会鲁郡和济南,和杜甫结下深厚友谊。十一月,李白从高天师受道箓于济南郡紫极宫。回任城后,修酒楼,日夜沉饮其上,以示绝意仕进。天宝五载,漫游越中,临行赋梦游天姥吟留别,渲泄郁闷。于越中,李

10、白经贺知章故宅,追忆当年长安相见事,不胜感慨。天宝六载,北海太守李邕和淄川太守裴敦复同遭李林甫陷害,李白不胜悲愤,于金陵作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鸣不平:“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天宝九载,白五十岁,深感从政无望,欲以诗文为终身事业,作古风大雅久不作等诗以明志。天宝十载秋,白在南阳附近石门山中元丹丘处作客,颇有出世之意,忽又寄诗幽州节度使判官何昌浩,想弃文就武,从军赴边。秋末,有幽州之行。白于幽州目睹塞垣真象,知禄山有作乱之心,便毅然南返,三入长安,欲向朝廷反映真象。但因安禄山深得玄宗宠信,虽忧心如焚,然无计可施,乃离开长安。不久,从河南梁园南下宣州(安徽宣

11、城),作远离别。天宝十二载秋,与族叔侍御使李华登谢眺楼,作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起,官军一触即溃,战火迅速蔓延。次年正月,洛阳沦陷,李白携宗氏夫人仓皇南奔,开始欲往越中避难,继而又西入庐山。天宝十五载六月,潼关失守,玄宗奔蜀,七月,玄宗至汉中,从房琯议以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诸王分领诸道节度使,并遣永王璘出镇江陵。时李亨于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李亨命璘还蜀,璘不从,十二月,璘出兵沿江东下,三次派人请白入幕。白素怀报国之心,遂入永王军中,作永王东巡歌十首。未及一月。亨、璘内战,璘败亡,白以“附逆作乱”罪入狱,幸得友人推覆清雪,以无罪开释。御使中丞宋若思上书荐李

12、白,肃宗非但不准,又判长流夜郎。至德二年春,行至奉节,遇赦返江陵,作早发白帝城。 他以为长安、洛阳两京恢复,国家中兴在望,又有用世之意,还至江夏,广事干谒,结果又告失败,唯有痛饮浇愁,狂歌当哭。 上元元年,李白六十岁,还至豫章(江西南昌),再登庐山,作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意欲求仙学道,以度残年。上元二年,复游金陵,物是人非,生活拮据,以随身宝剑抵偿酒钱。是年,贼势复炽,天下兵马副帅李光弼出镇临淮,将北上讨贼,李白又欲立功报国,遂请缨入幕,因病半途而返,往依族叔李阳冰。次年春,病稍痊可,复游宣城,又因病重到当涂,时李阳冰将辞官归隐,白无处可去,作笑矣乎、悲矣乎二诗,语无伦次,疑是悲愤至极、精

13、神失常之作。 宝应元年(762),白六十二岁,十一月,卒于当涂,有临终歌,自比大鹏凌空,中天摧折,但仍相信他激起的余风足以流传万世。关于白之死,亦有二说,一说死“腐肋疾”,一说醉后入水捉月而亡。,李白性格与思想,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兼有儒、道、游侠、纵横家的成分,而以儒、道为主。但其避开科举,而其思想显为盛唐之产物。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功名心很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李白的政治理想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答孟少府移文书)。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隐逸于世,广为交游,寄希望于风

14、云际会,以便名动京师,待朝请之。他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其慕姜尚、范蠡、鲁仲连、张良、谢安之风,且益加之。期为帝王之师,以建奇功,后便功成身退。然而时过境迁,正当其要有所作为之时,开元盛世已经过去,朝廷日趋腐化,社会酝酿着新的危机。其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之中,定然要遭致失败。欲望极奢,实现的希望却极渺茫,因此他对自己遭到的打击也倍感沉重。每当遇到挫折和不平,他都爆发出强烈的愤慨,他对现存秩序的大胆批判和否定,往往有排山倒海之势。然而愤慨之余,又常欲用隐居求仙、狂饮颓放,来暂时解脱精神的痛苦,可见道家之批判现实与隐逸思想对其影响亦深。其狂傲不羁

15、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 龚自珍曾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最录李白集),李白的一生,是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的一生。虽然历尽坎坷,屡遭打击,他的雄心壮志,总不消歇。受挫之后,他亦时作出世之语,但往往其言愈冷,其心愈热,为时不久,便又热血沸腾。终其一生,为苍生社稷之心,无时或忘。在这种追求和奋斗中,他虽然没有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却成为一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明清版李太白文集,李白诗歌名作选读之一,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内容和艺术欣赏,早

16、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题 解,内容和艺术欣赏,静夜思内容和艺术欣赏,夜深人静,月寄思乡; 构思深曲,浑然成章; 清新朴素,意味深长。,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 (绝句)盛唐唯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王世懋艺圃撷余) (最后三字)旅中情思,虽说明却不说尽。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早发白帝城内容和艺术欣赏,如释重负的轻松,莫可名状的喜悦; 简练生动的叙事,骏马注坡的爽利; 高妙流畅的语言,历久弥新的鲜活; 平声删韵作韵脚,读来悠扬、轻快。,写出瞬息千里,若有神助。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画家布景设色,专于此处用意。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可与杜诗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比并以吟哦也。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在近于绝望的心境中,忽然在半途遇到大赦,李白的高兴是可以想见的。有名的七绝早发白帝城,唐人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