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淮阴侯列传》精品教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79499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 《淮阴侯列传》精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 《淮阴侯列传》精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 《淮阴侯列传》精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 《淮阴侯列传》精品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教学重点: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教学难点: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2、设计相关的问题切入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设想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识

2、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体会。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韩信除了受胯下之辱外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二、介绍韩信: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

3、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三、诵读课文,正

4、音正字,并且根据文意,划分文章结构。(一)、容易读错的字:陈豨蒯通商贾诸母漂盗跖阏与井陉樵苏若虽长大(二)、通假字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晨炊蓐食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三)、文章结构1-3早年屈辱4-7井陉之战8被贬之后9-10谋反被诛11史官论赞四、研读文本1-3节难句疏解(一)、文章开始的三小节写了韩信早年生活的三个小故事。1、请同学们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用四个字概括每个小故事。2、说说这三个小故事说明了韩信早年生活的境况是怎样的?1、三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二)、请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找到每个故

5、事中的关键词,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结论:这三个故事都反映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第一个故事侧重表现他屈辱之中的自尊,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自信和抱负,第三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坚忍,忍辱负重。补充三个故事的结局:(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五、研读文本4-7节(一)先研究文本P138中“阅读与探讨”部分的“萧何追韩信”“登坛拜将”,提问:这是从正面还是侧面写韩信的卓越才能?(师)侧面表现(二)47节是写

6、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给这场战争取一个名称,并且说说是从正面还是侧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师)井陉之战。正面表现。(三)问题探究:(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师)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师)A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军进行对比,广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B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

7、等的用兵机智。六、研读文本810节总结关键语句第8节写刘邦忌讳韩信第9节舍人得罪韩信,“舍人弟上变”不足信;第10节蒯通劝韩信反他没有反问题探究:(1)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明确:“一知己”指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不仅概括了韩信一生,而且点出成败之由。(2)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师)三种说法各有道理,关键是联系文本,言之成理。一般多赞成“陷害说”。主要依据是:韩信临刑前的遗言:“恨不用

8、蒯通计”(“恨”意思是“遗憾”,不是“怨恨”),蒯通的话:“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不用”、“自夷”,反过来说明韩信不可能谋反。另外,与陈豨密谋叛逆,以及和在京城的内应,也显得很小儿科,一代大英雄竟如此小儿科,不大可信,所以有人说这是吕后等人的诬告。密谋造反与事实不合。参照陈豨传中记载,陈豨并没有谋反,而是被逼迫造反。还有其他种种理由。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因此,有人认为韩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人

9、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见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七、研读文本11节1、诵读论赞。2、难句疏解3、问题探讨: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内容,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有什么言外之意?明确:有三点内容:布衣时志与众异;没有做到“谦让”;在天下安定时密谋叛逆。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一般认为是反话:“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李慈铭)“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

10、!”(李笠)思考: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害?1、功高震主。2、狂妄傲慢,树敌太多,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主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杀韩信是吕后和萧何等干的,刘邦并不知情,当他知道后“且喜且怜之”,心情很复杂,也很真实。整理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成语:1、漂母之恩2、胯下之辱3、妇人之仁4、多多益善5、逐鹿中原6、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巩固与拓展:一、文言现象梳理(一)词类活用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2众辱之曰3樵苏后爨,师不宿饱4陛下不过能将十万。5辟左右与之步于庭6异姓并起,英俊乌集。(二)通假字1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2于是信孰视之3俯出袴下,蒲伏4虏魏王,禽夏说5能千

11、里而袭我,亦已罢极6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7出、背水陈8东乡坐,西乡对9兵法右倍山陵10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11人言公之畔12上怒曰:“亨之。”13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三)重点文言词语又不能治生商贾信与张耳以兵数万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信由此日夜怨望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不伐已功,不矜其能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四)重点文言句式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2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3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4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二、难句翻译1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12、。翻译: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2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翻译: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3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翻译: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4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已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翻译:假使韩信能够谦恭

13、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三、能力自测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14、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