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环境电子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0477007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环境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区域地理环境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区域地理环境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区域地理环境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区域地理环境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环境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环境电子教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地理环境 与人类活动,第一章,地理(必修),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 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边界、异同、特色、联系),面状,线状和网络状,点状,岛状,3地域空间分布形式,三、区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概 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

2、力素质等。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2产业结构的差异 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反之,可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状况: 第一产业比重大: 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 工业化程度高; 第三产业比重大: 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及区域发展的趋势 1常用

3、指标 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区域类型: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2综合性指标 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3总体发展趋势 平衡不平衡平衡,低水平-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恶性循环 高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状态:,二、工业化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状态:,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

4、 区域发展状态:,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传统农业比重大,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内部差异小,低水平均衡状态,工业化阶段,中等,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加速,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速度,内部差异大,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第三产业超第二产业,向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差异逐渐缩小,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北京除外) 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

5、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暂未包括香港,澳门 台湾,而这三个省区都临海),我国三大经济地带,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秦)、宁、甘(陇)、青、 新等10个,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较差,薄弱,低,较低,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等9个,较优越,较薄弱,较低,较低,优越,雄厚,较高,高,(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 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较低,较低,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较高,较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取得了迅猛的发展,2产业结构差异 图114,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以重型产业为主,以轻型或轻重

7、混合型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南轻北重,东轻西重”,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图117,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相当于东部地带的1/3,而西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仅相当于东部的1/6,这说明东、中、西部地带的工业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相对滞后,较快,较低,较高,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较低,较高,较低,较高,较小,较大,第17页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

8、市的分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量、规模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第17页“阅读”材料(上) 城市化水平:一个地区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第17、18页“阅读”材料 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差异,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区域开放程度 图118,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9、 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较晚,较早,较低,较高,较弱,较强,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南方与北方 通常是针对_ _地区而言,以_ _一线作为分界线。 阅读第20、21页内容,理解南方和北方在以下几个方面的

10、差别: 气候、地形、自然资源、限制性因素、面临问题等方面。,东部,秦岭淮河,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钙质土、黑土,第21页“探究活动”,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以公路、铁路为主,水运、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对外开放较早,开发程度高,优势,三、西部大开发,综合地理界线:秦岭淮河,综合理论界线:秦岭淮河,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和形成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

11、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区域经济合作一般在国家的主导下进行,或者是通过地方政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协商联系而形成的。 第24页“阅读”材料: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1区域经济一体化 含义: 形成:二战后 特征:1)内向的保护性: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实行关税互惠,取消贸易壁垒,加强技术合作,实现经济互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2)外向的竞争性:某区域经济集团以整体优势与其他经济集团相抗衡,提高本地区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和政治地位。 类型: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

12、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 世界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投资加大 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实现了合作双方的相互发展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意义:中国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空间分布不均,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南水北调 规划出“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 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 意义: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

13、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了“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华北,西北,返回,(二)西气东输 主体工程: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的天然气输送至上海 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的区域,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 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站场最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管道工程。,思考: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哈密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太行山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思考: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西气东输除了上述主体工程外,还包括? 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

14、然气输送工程。 西气东输的意义:(第27、28页),(三)西电东送 含义: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原因: 1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2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意义:会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量大、周期长,对调出、调入区的地理环境有明显影响。 以煤炭为例: 调出区:煤炭资源减少、地面发生沉降、产业层次偏低 调入区:大气污

15、染、废渣处理 有利影响是, 不利影响可以。 三、产业转移,(一)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公用事业费用等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导致产业转移,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也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二)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 机电、IT、化工等行业 加速产业化步伐(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创造就业机会 (三)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发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地区便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在边远地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以逐渐缩小地区差别,从而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四)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产业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 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所不同,产业转移同样会给转出区和转入区的地理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环境;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和扩散。,再见,2011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