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68095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安康市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安康市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安康市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安康市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安康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到答题卡。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

2、,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

3、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益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

4、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

5、。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摘编自李长空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中国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无法达成审美共识。B.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却忽略诗歌的主题思想。C.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地位越来越低,有了自闭倾向。D.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

6、成主义等。B.中国新诗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C.中国新诗在商品经济时代内容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D.质量上乘的中国新诗越来越少,大多数中国新诗的内容较为平庸。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B.白话新诗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D.中国新诗只要与时代结合,继承发扬传统诗词艺术,就一定能改变“尴尬”处境。(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

7、字,完成46题。材料一:“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改变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说。当下,人工智能正在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需求、新产品、新产业,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处在了爆发前夜,很多人把人工智能

8、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硬件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传统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摘编自刘坤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热潮)材料二材料三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后,有着来自政府、企业、资本的多重推力。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人工智能”被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国际上,英、美、韩、日等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2013年,百度成立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Facebook、谷

9、歌等巨头也不约而同提出了“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转变。互联网数据和咨询公司IT桔子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分析与创业投资盘点收录了467家AI企业和636起投资事件,其中,人工智能总获投率为67.65%,高于其他行业2-3倍。但是,商汤科技CEO徐立直言,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大多扎堆在应用层面,创业者使用开源算法,找到某个垂直领域便套上“人工智能”概念扎进去,但真正从算法层出发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而这块才是核心,是最需要厚积薄发的。”就国内而言,人才储备方面还相对薄弱。来自领英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195万,中国只占2%,排名第七。(摘编自张意轩、王威人工智能需要翻越三道坎

10、)材料四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它注定会重断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权力格局。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人类正面临着很难妥善共存的两个发展前景:一方面我们迎来了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而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也将因此而下岗和失业。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得的数据就更多;数据更多,就更吸引

11、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一言以蔽之,最大程度地缩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经济失衡和贫富差距,已是当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差距不仅体现在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与国之间。(摘编自李开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美国AI企业增量长期大于中国,但2015年和2016年中国AI企业增量反超,总量差距有所缩小。B.从2004年至今,中美AI企业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但美国增长的爆发期和回落期都比中国早些。C.中国AI企业增量在2008年短暂回落后一路上扬,在2015年达到峰值,AI企业共计166家。D.经过创业持续火爆增长的高峰期,中美两国

12、AI企业数量预计将进入休整阶段,只是小幅增长。5.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被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但要真正飞起来,还需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B.面对人工智能的热潮,不少国家积极应对,中国将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资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C.人工智能注定在改变我们的世界的同时,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导致各行业都出现严重的失业。D.人工智能不仅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权力格局。6.阅读材料,请谈谈企业和个人面对人工智能热潮应该怎么做。(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

1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不可忍潘向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今天读它,我仍能清晰地听到易水边那萧萧的风声,和那个叫荆轲的侠士苍凉的歌声。他答应了燕太子去刺秦,但是并不等于他天生喜欢送死,他也本能地希望制定更周密的方案,使自己有哪怕微小的可能生还;重然诺爱名节,更使他希望增加刺秦成功的胜数。而这一切太费心思,所以他拖延了下来。但燕太子丹不理解,开始怀疑荆轲是不是因为对虎狼之秦的恐惧,而有意拖延时日。怀疑,是荆轲不能忍受的。于是直接奔赴死亡而去。死亡是可以忍受的,对人格的怀疑是不能忍受的。这就是荆轲用行动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的价值观。这么“傻”的还不止荆轲一个人。还有一个渔

14、父。请听渔父歌:日月昭昭乎寝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寝急兮将奈何?芦中人,其非穷士乎?这首诗显得很急促是一种催促,也是一种呼唤,呼唤迷失的人性。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逃往吴国,后有追兵。在江上遇到一个渔父,于是向他求救。渔父将他渡了过去,伍子胥藏身芦苇荡中。渔父看见他面有饥色,就说去给他拿点吃的来,伍子胥起了疑心。当渔父拿来饭菜,他却躲进了芦苇深处。渔父于是“歌而呼之”。“芦中人,其非穷士乎?”这个“穷”,应该是日暮途穷的“穷”,但我分明从伍子胥后来的行为中,看出了他内心更具深刻意味的“穷”。在渔父的一再呼唤下,在饥饿求生的本能催促下,伍子胥从芦苇丛中出

15、来了。吃完渔父送来的饭,政客的本能又抬头了,先是“解百金之剑以赠”。渔父不受。他又自作聪明地问渔父的姓名他认为对方不要谢礼,一定是希图钱财之外的好处,等他日伍某人得了天下,给你弄个官当当。“渔父不答”。伍子胥疑心更深,反复叮嘱对方要保密,不要泄露他的行踪。“渔父诺”。“诺”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答应”,但是这个答应的代价却让人不寒而栗伍子胥走了几步,渔父就自己把船弄翻,沉入了江中。曾经很不明白,即使救了伍子胥,看到竟是这样不知好歹的人,而且一再侮辱自己,渔父为什么要答应?为什么不怒斥,不径自离去?现在我开始明白了,或者说自以为明白了:那一刻,渔父是看到了人性本质中最丑陋的东西,在他毫不设防的情况下,尘世的肮脏劈头盖脑地掩杀而来。他的心,死了。这样的大义凛然,这样的不屑一顾,这样的深哀大痛。我相信那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渔父,而是一个隐士,他坚守着自己的清洁,也坚守着无边的寂寞。当他看到伍子胥,这个被追杀的人那时伍子胥的神情一定很仓皇吧?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也许就是这恻隐使他的心打开了门,处于没有防备的境地。他还以为这是上天送来一个可以彼此明白的人,好给他寒冷的生涯带来一星温暖。但是他错了。对不同境界的人,任何解释都只能带来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