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第五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67935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商洛市第五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商洛市第五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商洛市第五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商洛市第五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洛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第卷 阅读题(共70分)1 现代文阅读阅读(35分)(1)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项羽究竟死于何地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

2、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记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

3、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滩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故址犹存羽溃围南山驰,汉骑将灌婴

4、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3分)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2. 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3分)A

5、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2) 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丢失的香柚梁晓声“大串联”时期,我从哈尔滨到了成都,住气象学校,那一年我才17岁,头一次孤独离家远行

6、,全凭“红卫兵”袖章做“护身符”。我第二天病倒了。接连多日,合衣裹着一床破棉絮,蜷在铺了一张席子的水泥地的一角发高烧。高烧初退那天,我睁眼看到一张忧郁而文秀的姑娘的脸。她正俯视我。我知道,她就是在我病中服侍我的人。又见她戴着“红卫兵”袖章,愈觉得她可亲。我说:“谢谢你,大姐。”看去她比我大二三岁。一丝悱然的淡淡的微笑浮现在她脸上。她问:“你为什么一个人从大北方串联到大南方来呀?”我告诉她,我并不想到这里来和什么人串联。我父亲在乐山工作,我几年没见他的面了,想他!我委托她替我给父亲拍一封电报,要父亲来接我。隔日,我能挣扎着起身了,她又来看望我,交给了我父亲的回电写着“速回哈”三个字。我失望到顶点

7、,哭了。她劝慰我:“你应该听从你父亲的话,别叫他替你担心!”我这时才发现,她戴的不是“红卫兵”袖章,是黑纱。我说:“怎么回去呢?我只剩几毛钱了!”虽然乘火车是免费的,可千里迢迢,身上总需要带点钱啊!她沉吟片刻,一只手缓缓地伸进衣兜,掏出5元钱来,惭愧地说:“我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黑五类。我父亲刚去世,每月只给我9元生活费,就剩这5元钱了,你收下吧!”她将钱塞在我手里,拿起笤帚,打扫厕所去了。第二天临行时,她又来送我。走到气象学校大门口,她站住了,低声说:“我只能送你到这儿,他们不许我迈出大门。”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柚子给了我:“路上带着,顶一壶水。”空气里弥漫着柚香。我说:“大姐,你给我留个通信地

8、址吧!”她注视了我一会儿,低声问:“你会给我写信吗?”我说:“会的!”她那么高兴,便从她的小笔记本上扯下一页纸,认认真真给我写下了一个地址,交给我时,她说:“你们哈尔滨不是有座天鹅雕塑吗?你在它前边照张像寄给我,好吗?”我默默点了一下头。我走出很远,转身看,见她仍呆呆地站在那里,目送着我。路途中缺水,我嘴唇干裂了,却舍不得吃那个柚子。在北京转车时,它被偷走了。回到哈尔滨的第二天,我就到松花江畔去照像。天鹅雕塑已砸毁了。满地碎片。一片片仿佛都有生命,淌着血。我不愿让她知道天鹅雕塑砸毁了,就没给她写信去年,听说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又复雕了,我专程回了一次哈尔滨,在天鹅雕塑旁照了一张像,彩色的。按照那页

9、发黄的小纸片上的地址,给那位铭记在我心中的大姐写了一封信,信中夹着照片。信退回来了。信封上,粗硬的圆珠笔字写的是“查无此人”。她哪里去了?想到有那么多我的同龄人“消失”在那个年代之中了,我的心便不由得悲哀起来。 注:“大串联”:文化大革命中以“革命”的名义天南地北地联系。“黑五类”:文化大革命中,父辈或祖辈乃至曾祖辈是地主、富人、反革命、坏蛋和右派分子,其子女称作“黑五类”。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这是一篇带有散文风格的小说,它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B“我”从哈尔滨“串联”到成都,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去探望很久不见的父亲,这

10、并不是为了表现“我”的自私,实际上是对“文革”中所谓的“革命大串联”的嘲弄和讽刺。 C“大姐”对“我”一往情深,而“我”却并没有及时寄照片过去,这表现了“我”有些自私,没有珍惜“大姐”的真情。 D这篇小说立意深刻,以小见大,发人深省,是小小说中之大手笔。5.“大姐”为什么希望“我”在哈尔滨的天鹅雕塑前照张相送给他?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5分)6. 文章以“丢失的香柚”为题,有什么深刻用意?(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本,回答79题。巴金为何能“感动中国”鄢烈山自巴金辞世以来,各种媒体的报道与评说铺天盖地,其哀荣远远胜过前些年去世的沈从文、冰心、萧乾等新文学大师。我相信,人们

11、对巴金的哀悼是发自肺腑的,意在藉此向他致敬,并寄托自己的情与思。 巴金何以能“感动中国”呢? 论文学创作,在新文学大师中,他的成就并不是数一数二的。郭沫若诗集女神对个性解放的热烈呼唤,茅盾小说蚀对“幻灭、动摇、追求”心路历程的描摹,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清新纯朴,老舍小说骆驼祥子对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关注,都比巴金代表作家更切合时下的情境,能引起我辈共鸣。 巴金的女儿对记者说,他未能成为“与他经历相符合的文学大师”。他写得最成熟的小说寒夜,由于时代的变迁,甚至不如谌容的人到中年更能打动我们。而论晚年对时事的投入,他也许还比不上对教育改革和反腐败有激情表达的冰心老人。 文革后的二十多年,巴金呼吁建立现代文

12、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很艰难地写作五卷本随想录实际上做的是一件事反思;实际上表达一个心愿讲真话。 随想录有什么了不起,比得上他翻译的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吗? 比不上,根本不可比。巴金写作随想录始于1978年,时年七十有四,这样高龄带病写作,难免朴拙,难得的是执着;而随想录的出版颇有曲折,他的故乡心有余悸的出版社不经同意就某些“敏感”篇页删得有题无文,我们怎忍心责备他的思考情胜于理,“没有达到他理应达到的深刻”? 然而,随想录体现了他早年秉持的写作信条“将心交给读者”,他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我要把随想录当作遗嘱来写。把心交给读者,呼吁世人讲真话,他“揪出示众的首先是自己”。他的这种光辉人格不能不

13、感动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他是一个正直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善良的人道主义者,他具有我们这片土地所稀缺的“求真意志”与“忏悔意识”。正是出于这样的钦敬,他的同辈人戏剧大师曹禺称他为“二十世纪的良心”。新华社在他逝世当日播发特别报道,大标题就是别了,“二十世纪的良心”,内文称他为“讲真话的一面旗帜”。 讲真话又有什么了不起?“实事求是”是中国古训:从小幼儿园阿姨就教导我们“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教训人们:求真求实是何等艰难,“讲真话”要付出多少代价?五卷随想录耿耿不忘的、记录的、反思的不就是几十年间巴金及同代人被迫自诬诬人“由人变兽”的经历吗?浩劫过去了,提议建造“文革”博物

14、馆,不过是要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我们今后堂堂正正做“人”。但是他的愿望至今未能实现,我们只能记住老人的这个遗愿,等待着告慰巴金在天之灵的那天到来。 心理常识告诉我们,感动源于共鸣。人们“接受”巴金作为“世纪良心”的符号,认同其意义,盖因“讲真话”很难,非平常的血肉之躯甘愿承担其沉重。若不然堂堂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较多披露审计报告,教育副部长张保庆直率批评地方官员,怎么会说反正自己快退下?而人的天性是,消极地讲希望“免于恐惧”,积极地讲渴望表达个人意见,以参与社会活动与公共事务。 道理其实很简单,巴金对讲“真话”的呼吁之所以“感动中国”,其实就像“超女”大赛主题词“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

15、”之所以激起千万人响应一样,不过是与人们的心声发生共振了。唐诗有言:“人无百年寿,百年复如何!”如果我们连“讲真话”都不敢都不能,苟活到一百岁也不过是行尸走肉,活着有什么尊严有什么价值? 人民日报10月18日李辉悼念巴金的专文题为巴金:巨星陨落,光还亮着。那么让我们在巴金老人心灵之光照耀下,继承他坚守良知顽强求真的精神,去开创讲真话的美好未来。 (选自新京报有删节)相关链接:随想录是巴金一生的心血。他在晚年终于写下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如果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完成了最真实人格的塑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