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66095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城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仁者无敌:孟子的人生哲学 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和发扬者,他被尊为“亚圣”,而“孔孟之道”亦被当作儒学的代名词。孟子对如何做人有着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论述与阐释,今天读来仍能给我们很多启迪。 孟子主张人不分贵贱,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他喊出一句响亮的口号:“圣人与我同类者。”孟子这种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这基本的人性其实就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础。钱穆先生指出,孟子的“性善论”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启迪人们向上的自信;二是鞭促人们向上的努力。而孟子提倡学做圣人不仅有益

2、于挽救社会风气,更为重要也更积极的意义则在于肯定众生人格平等。每个人经过努力都能够成为圣人的命题,从终极目标上激励人们后天的努力和奋斗,同时表明国君、大臣和庶民在人格上并没有高下之分。在等级分明的古代社会,这一思想无疑是大胆而带有进步意义的。 在孟子看来,要想成为圣人就必须“保养本心”、善养“浩然之气”。纷繁世间,酒色才气,人生总是充满了欲望和诱惑,要想学做圣人就必须摆脱这些外在干扰。孟子认为,人们的差别不在于富贵贫贱,而在于能否保持高尚的道德,即做“仁人”。抵御外在物欲干扰,保养良好天性,既需要好的环境,更需要个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孟子更强调个人的立志和坚持,强调君子必须“穷不失义,达不

3、离道”。 与老子的清净无为不同,孟子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无可奈何更为坚毅和充满斗争意志。他相信即使暂时遇到挫折和困难,它们不过是一些必经的考验,人要想成功,必须经风雨、见世面。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只有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在面对困境时,“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自任以天下之重”,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仁人无敌于天下”,有了这样的修养和“浩然之气”,就能够无所畏惧。孟子在与诸侯王公交往中不卑不亢,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和气节。当弟子问孟子,

4、齐宣王对他很尊敬,为什么孟子对齐宣王反而不那么尊敬时,孟子用曾子的话回答说:“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孟子多次与诸侯论治,坚持仁政主张,言辞犀利,敢婴逆鳞,经常使国君们“勃然变乎色”,或者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正是在这种自信和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孟子提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一令专制君主嫉恨恐惧不已的著名思想。这种平等的君臣观无疑比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进步得多,它引起专制帝王和奴仆们的恐惧和指责,说它使人忘却“君臣大义”,“孔子之道,君君臣臣,孟子之道,人皆可以为君也”。

5、1500多年后,明太祖朱元璋读到这些“大逆不道”的话语时,仍咬牙切齿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乎?”他下令将孟子的牌位逐出孔庙,又大肆删削孟子一书,但是孟子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这些不过是徒劳罢了。(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1. 下列对文本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在与诸侯王公交往中不卑不亢,无所畏惧,是因为孟子具有“仁人无敌于天 下”的高深修养和“浩然之气”。 B. 追求人格平等、善养“浩然之气”、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是孟子对如何做人 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论述与阐释。 C. 人格平等决定了仁人无所畏惧,挫折和困难不过是一些必经的考验,能激发出强 烈的进取精神。 D. “浩然之气”,能使

6、人自信,积极入世,有效抵御外在物欲的干扰,拥有“浩然 之气”的人都能够成为圣人。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孟子的君臣观,其核心是君臣平等;孔子的君臣观,其核心是臣要对君服从。孟 子的君臣观比孔子的进步。 B. 孟子的“性善论”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础,不仅启迪人们不 断向上的自信,还鞭促人们向上的努力。 C. 人只有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孟子认为要实现自我人 生价值,就必须生活在逆境之中。 D. 圣人是可以学做的,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保养良好天性并坚持不懈地努力 和奋斗,才有可能成为圣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7、是 A.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可为尧舜”,证明在天性和人格上,圣人和凡夫俗 子是生而相等的,从而激励人们不断发展自己善性和道德。 B. “浩然之气”是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天性,是谭嗣同的“我自 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舍生大义。 C. 平等的君臣观引起专制帝王和奴仆们的恐惧和指责,但与“执政为民”理念一脉相承,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建设。D.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孟子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孔子则与之相反,“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消极避世。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完成46题。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

8、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于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

9、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

10、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阴:暗地里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 卒:通“猝”,突然C闻数有笺谏璋 数:多次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 谢:推辞5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3分)性好人伦,勤于长养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先主痛惜,言则流涕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

11、渐出了名。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第卷四、(23分)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于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5分)译文:_(2)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诗歌,完成8-9题。(共11分)别离 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12、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注】螫:毒蛇咬人。解腕:斩断手腕,以保全性命。8请指出诗歌颔联所运用的手法,并分析其作用。(5分)9请结合诗句对诗中的人物形象加以分析。(6分)10补全下列句子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 的两个句子, (2)不愤不启, 。(3) ,任重而道远。 (4)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人生当架几座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谈起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10岁那年,叔叔送我一本地图。在中国地图一页,我看见

13、台湾地区用墨涂黑了。我问:为什么台湾要用墨涂黑呢?叔叔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因为我国和日本打仗打输了,被日本人占了。我当时很气愤,心想,中国的领土为什么被日本人抢占了呢?一定要把台湾夺回来!”从此,茅以升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报效国家。茅以升从小天资聪慧,但他更得益于后天的勤奋刻苦。中学时,祖父教他读古文。祖父先将文章抄录一遍,要求他在第二天上课前背熟。没想到,祖父刚抄录完,茅以升已能背诵出来。茅以升锻炼记忆力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是他背诵圆周率的故事。1940年,茅以升任职的唐山工程学院迁到贵州平越县。校庆那天举行游艺会,同学们欢迎茅院长表演个节目。茅以升不会唱歌、跳舞,就说:“

14、我表演背圆周率吧。”他一口气背到小数点后一百位,同学们热烈鼓掌,赞叹不已。1933年春天,茅以升受命在钱塘江上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当时在杭州民间流传一句谚语,叫作“钱塘江上造桥”,意思是指不可能做成功的事。因为钱塘江的潮水和流沙都是别处罕见的。潮水来时,潮头壁立,毁坏力惊人。流沙是极细极轻的沙粒,一遇水流即被冲刷走。江底流沙覆盖,深达40多米。所以,杭州人说“钱塘江无底”,在钱塘江上造桥被认为是异想天开。而当时,中国所有的现代化大桥都是外国人修的。经过调查研究之后,茅以升认为在钱塘江上造桥是可以成功的。钱塘江大桥正式开工后,遇到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外面传着闲言碎语,说什么“这样干下去,哪里会成功?”银行也中断了贷款。茅以升的母亲听到这些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