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046394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 120-123 页执教教师:泽普县第二小学薛建功一、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从文本价值上说,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理应成为学生语

2、言学习的重要资源。所以,教学这篇老课文,就必须立足新课程背景做新的文本审视教学处理,注重阅读感悟,着力言意兼得,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名人一向是很崇拜的,用名人效应教育学生,事半而功倍。而普通人的教育,同样激发学生: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也能办到。毅力是靠长期的坚持才练就的。中年级的学生在毅力的训练方面容易出现反复,因而思想上的教育尤为重要。而本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感悟人物的品质和精神,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习通过人物

3、心理、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四、教学重难点: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突破方法:充分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结合插图,假想情景。研读有关人物面写的语句,从中揣摩方法。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导读法。学法:质疑探究读议法。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教学课件、课文插图等。 七、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学时间 1 分钟)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世界名人,谁知道他

4、的名字?(幻灯片一) (生:伽利略,师:板书)他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同时他还是现代实验科学的先驱,但是,大家知道吗?伽利略真正被世人所认识和熟悉还源自于他 25 岁时所做的一次伟大的试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伽利略,走进这次伟大的试验。(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6 分钟)1、指名学生读课题, (师,强调“着”的读音) ,请大家齐读课题。2、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试验呢?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本 120 页,认真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开始吧!(3 分钟)3、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三个词:(幻灯片二) (信奉、固执 、胆大妄为)指名学生读,强调信奉的“奉”的读音和固执的“执”的

5、读音,并理解“信奉”的意思。平常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固执”的人?(预设:坚持自己的想法的人,不听别人劝告的人,师及时补充固执的解释。 )请大家看第二个词“胆大妄为”的“妄” ,注意上面是“亡”字,你能为“胆大妄为”找个近义词吗?(预设:胆大包天、狗胆包天)是啊!“胆大妄为”就是毫无顾忌地干坏事,请大家再读这三个词。【设计意图】:扎扎实实识字学词、让每个孩子读通读顺课文,应当成为阅读教学的头等大事。从学生大声读课题,到集中主要的生字词的认读要求准确,以及联系实际理解“固执”等;每一个环节,无不是围绕“读通课文识字学词”而展开的。同时,以“信奉”和“责备”两词为本节教学的主要线索,为学生后续学习明

6、确了目标和方向,从而为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作了充分而有力的准备。 (三)悟读课文,感知“信奉”之久远。 (17 分钟)5、大家想一想,文中写到了两个人物,除了我们刚认识的伽利略,还有一位是:(生:亚里士多德,师:板书)这两个人都是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但是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谁的地位更高呢?(生:亚里士多德)6、那好,我们现在就来认识一下亚里士多德。文中哪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生:第二段) (幻灯片三)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写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预设:希腊哲学家,地位很高,人们很信奉他引导学生理解人们对他的信奉) (师:及时纠正“当作” 的“当”的读音 dng)你可以从这段话当

7、中的哪句话能读出“信奉”来?(生: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家的话当作是不容更改的真理。)是啊!不容更改就是不容易改变, (指导学生读:不容更改,注意“更”gng 的读音)的确,我们从不容更改可以看出,人们“信奉”的态度很坚决。你还可以从哪句话读出“信奉”来?(生:谁要是怀疑真理吗?)那你知道什么叫真理吗?(预设:真实的话,真实的道理,不能违背的东西师及时补充真理的意思)真理啊!就是能经得起事实检验的标准。7、大家看,人们是如此的“信奉”亚里士多德, “信奉”了多长时间哪?(生:两千多年)你可曾知道这两千多年在我们中国已经经历了 14 个世纪啊!(师范读:那时

8、候,研究科学的人不容更改的真理。生齐读:)从大家的朗读声中我听出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难怪,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生: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你注意到了吗?简短的两句话就用了两个问号,试着读出反问的语气来。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我听出了人们强烈责备的声音不时回响于耳畔。由此可见,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亚里士多德简直就是一位人人膜拜的神仙啊!8、然而就是这位神一般重要的人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两个铁球,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 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 1 磅重的 10 倍。 ) (幻灯片四)指名学生读,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9、?你读懂了吗?(师:演示) (幻灯片五)大家看,像神一样的亚里士多德说过的这句话,难道当时的人们敢怀疑吗?(生:不敢)可是,就有一位青年对他的这句话产生了怀疑,而这位青年就是(生:伽利略) 。【设计意图】:以信奉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利用多种形式,通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要表达的情感。读中感悟,悟中感知。(四)悟读课文,感知责备之严厉。 (14 分钟)9、同学们,伽利略竟敢怀疑在人们心目中像神一样的亚里士多德!这时候,你想对伽利略说点什么?(预设:伽利略你胆子可真大啊!你不要命了,你简直是疯了!)可问题是,他现在

10、不仅仅是怀疑,他还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为此,围观的人们将会有怎样的评论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幻灯片六) (指名学生读第一句,师再读。 )请大家仔细听,我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之处!(生:去掉了“真是”和“竟” )请大家再读读书上的这句话,边读边想,这两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生:两人小组交流汇报)是啊!你看看作者用词多准确啊!这句话不仅体现出了人们对伽利略深深地责备,同时还体现出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无尽的信奉。10、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对伽利略的责备?(幻灯片六) (指名读,齐读。 )请大家再看这句话,同样是对伽利略的责备,大家想一想人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带着什

11、么样的神情和动作呢?(预设:有的面带嘲讽地说及时指导朗读)我听出了嘲讽的声音, (预设:有的一脸坏笑地指着他的鼻子说在学生想不到的情况下适时地补充以提示。 )你看看这分明就是在嘲讽他。11、大家想一想,斜塔下面还有那么多的人,他们还可能会怎样责备伽利略呢?(预设:有的说,你脸皮可真厚啊!)你看看,刚才所说的这些话都是通过人们的评论来体现人们对伽利略的责备,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再这两个句子。12、面对这么多人的责备,你觉得伽利略做这次公开试验心中还有把握吗?(生:有)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写伽利略心中有把握的句子。 (幻灯片七: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

12、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师读: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数十次试验,结果都证明(生读: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上百次试验,结果都证明(生读: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上千次试验,结果都证明(生读: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那么,伽利略反复试验的正确结果是什么呢?(生: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再说简单一些就是:指读题目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13、尽管伽利略做这次公开试验胸有成竹,心中无比坚定,但是人们还是对他冷嘲热讽。此时的伽利略可能会有很多话

13、想要说,他会想些什么呢?请大家拿出纸和笔,把他想的写下来 。 (幻灯片九:小练笔:反复试验后,伽利略准备在斜塔上公开试验,面对亚里士多德的权威,面对质疑他的人们,他想:。 (预设:我一定能成功的。其实大家怀疑我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亚里士多德,也为人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他也有出错的时候啊!)【设计意图】:课文在描写伽利略宣布要做公开试验和人们的反应,留下了许多空白,这就为语言实践提供了可能,搭建了平台。于是,在这一环节,我们设计了人们在责备伽利略的时候,会带着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指导有感情朗读人们责备伽利略的话语;展开想象,让学生学习用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把伽利略可能想的,但又没

14、有说出来的话鼓励学生写下来。通过听、说、读、写、思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五)总结回顾,感受“真理”之不易。 (2 分钟)14、同学们,伽利略虽然想了很多很多,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一切说出来,而是用铁一般试验的结果诉说了这一切。那么,在人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意大利,在人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环境下,伽利略并没有盲目信奉,他冷静地思考,还进行了反复的试验。那么,你觉得伽利略信奉的是什么呢 ?(预设:追求真理、信奉科学及时引导学生抓住真理)是啊,他信奉的是科学是真理,为了追求真理,伽利略还对亚里士多德说过的那句话,进行了严密的分析和推理,伽利略是怎么严密推理的呢?等待

15、我们下回分解。八、板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人 亚里士多德 信奉 伽利略 真理九、设计理念和思路: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想,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就是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把探究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得到主动发展。而我在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学习的内容、形式等方

16、面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第一教学环节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入手,抓重点词句进行研读,通过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给了学生一个完全自由的读书空间,通过读去感悟,去收获,做到读中感悟,悟中感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用心去读书,在交流、探究中得到主动发展。我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中提出伽利略竟敢怀疑在人们心目中像神一样的亚里士多德!你想对伽利略说点什么?你还从哪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伽利略的责备?以及伽利略内心想要说而没有说的话?等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为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提供了可能和便利。使学生明白只有这样用心去读、去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