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046289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摘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永恒璀璨的意象。在古代,杨柳并不是杨跟柳的合称,而是单指柳树。古人借杨柳表达多种情意,有借杨柳抒发惜别深情,有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有借杨柳描写女子的美丽形态,有借杨柳书写爱情与闺怨,还有借杨柳揭示一些生活哲理。关键词:杨柳,惜别,依恋,闺怨,哲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依依的垂柳,陌生的岸边,清晨的凉风,残缺不全的弯月,柳永在这里创造了一个适合千古离别故事发生的场景。为什么将杨柳安排在这么一个离别的场合呢?杨柳为什么会被赋予惜别的内涵呢?古典诗词中的杨柳跟我们今天所说的杨树与柳树是一回事吗?杨柳作为一个经典的文

2、学意象,除了蕴含惜别之情,还有哪些深刻的含义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杨柳在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历久不衰的原因。一、杨柳的释义汉典中对杨柳的解释有三种,其一为泛指柳树;其二为杨树和柳树的并称;其三为借指侍妾、歌姬。 战 国 策 西 周 中 有 这 样 一 个 典 故 : “楚 有 养 由 基者 , 善 射 ; 去 柳 叶 者 百 步 而 射 之 , 百 发 百 中 。 ”在 该 典 故 中 善 射 者 所 射 的明 明 是 柳 叶 , 可 由 此 概 括 而 成 的 成 语 却 为 “百 步 穿 杨 ”; 我 国 神 话 传 说 中观 音 菩 萨 手 持 的 净 瓶 名 为 “杨 枝 净 水 瓶 ”,

3、 如 果 大 家 有 留 意 的 话 , 会 发 现瓶 中 插 着 的 却 是 柳 枝 , 所 以 我 们 有 必 要 对 古 代 的 杨 树 与 柳 树 的 含 义 提 出 质 疑 。那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到底为何意呢?姑且让我们先来看两首诗吧!“杨柳”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的小雅采薇篇有这么一句千古名句: “昔 我 往 矣 , 杨 柳 依 依 。 今 我 来 兮 , 雨 雪 霏 霏 。 ”此 外 , 南 朝 人 费 昶 在 其 和 萧 记 室 春 旦 有 所 思 一 诗 中 也 有 这 样 的 描 写 :“水 逐 桃 花 去 , 春 随 杨 柳 归 。 杨 柳 何 时 归

4、 , 袅 袅 复 依 依 。 ”我 们 不 难 看 出 ,这 些 诗 句 中 所 提 到 的 杨 柳 明 显 地 都 是 指 柳 树 ( 确 切 地 说 是 指 垂 柳 ) , 因 为 现代 植 物 学 意 义 上 的 杨 树 叶 圆 、 树 高 、 枝 挺 , 是 绝 无 “依 依 ”、 “袅 袅 ”之态 的 。 清 代 张 英 等 奉 敕 于 康 熙 年 间 编 撰 而 成 的 类 书 渊 鉴 类 函 中 “杨 柳 ”条 目 下 诸 多 的 古 诗 文 例 句 中 “杨 柳 ”词 义 均 被 解 为 “柳 ”。 而 当 代 汉 语大 词 典 中 所 收 录 的 以 “杨 柳 ”为 词 素

5、的 三 音 节 词 十 余 条 , 其 中 的 “杨 柳 ”的 意 思 亦 皆 为 “柳 ”, 如 “杨 柳 腰 ”就 是 “柳 腰 ”的 同 义 词 。 我 们 再 来 看看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对“ 杨”与“柳”的解释,尔雅释木中有“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由此可见,在古代,杨是柳的一种。在古典诗词中,杨柳实则专指柳树。当然,由柳树这个本义延伸出去,就有了汉典中对杨柳的第三种解释,即借指侍妾、歌姬,如白居易的别柳枝:“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嫋多年伴醉翁。”一诗中的杨柳则指白居易家中的歌姬。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刘禹锡在杨柳枝词九首中写到:“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6、”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 代 交 通 与 通 讯 都 很 不 方 便 ,此 一 别 , 就 不 知 何 年 何 月 才 能 再 相 见 了 , 今 日 的 生 离 甚 至 有 可 能 成 为 明 天 的死 别 , 所 以 古 人 对 分 别 那 么 敏 感 , 表 现 得 那 么 哀 痛 也 是 可 以 理 解 的 。 古人在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习俗,在文人墨客中更为常见。我国折柳送别的习俗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想当初离开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乐景写哀

7、情,春天,垂柳随风飘扬,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我”却要出门到遥远的地方去,远离家乡。当然,此处的“杨柳依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被折下的柳枝传达出友人或者是亲人对“我”的依恋之情,一个“杨柳”意象就把这种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诗人,也留下了与杨柳有关的缠绵悱恻的诗意。自 古 以 来 多 情 的 人 最 伤 心 的 是 离 别 , 更 何 况 又 逢 这 萧 瑟 冷 落 的 秋 季 , 这 离 愁哪 能 经 受 得 了 ! 谁 知 我 今 夜 酒 醒 时 身 在 何 处 ? 怕 是 只 有 杨 柳 岸 边 ,

8、面 对 凄 厉的 晨 风 和 黎 明 的 残 月 了 。 为 什 么 柳 永 要 说 离 别 伤 醉 之 后 在 杨 柳 岸 边 呢 ? 很 显然 , 古 人 分 别 喜 欢 折 柳 相 送 , 因 而 要 在 杨 柳 岸 边 送 别 。 杨 柳 一 旦 跟 最 伤 心 的离 别 扯 上 关 系 , 就 会 被 赋 予 跟 离 别 一 样 的 忧 伤 感 情 , 因 而 柳 永 这 首 雨 霖铃 中 运 用 了 杨 柳 一 个 意 象 , 就 使 离 人 更 感 肝 肠 寸 断 。 施肩吾的杂曲歌辞杨柳枝:“伤见路傍杨柳春,一枝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也写到折柳送别,路傍

9、的杨柳一年复一年被离人攀折,杨柳逢春依旧可以长出新的枝条,尽管还是折着去年那一处的杨柳,但已经不是送去年离别的人(而是又有亲友离别)了。此处的折柳还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不觉令人更加感伤了。此 外 , 借 杨 柳 抒 发 惜 别 之 情 的 诗 词 还 有 王唯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宋璟的送苏尚书赴益州:“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 李 白 的 春 夜 洛 城 闻 笛 :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 白 居 易 的 忆 江 柳 :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

10、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古 典 诗 词 中 借 杨 柳 抒 发 惜 别之 情 的 佳 句 真 是 俯 拾 皆 是 , 数 不 胜 数 。那 么 , 为 什 么 古 人 分 别 时 要 折 柳 相 送 呢 ? 为 什 么 要 借 杨 柳 来 表 达 惜 别 之情 呢 ? 我 们 最 经 常 听 到 的 解 释 是 , “柳 ”与 “留 ”谐 音 , 折 柳 相 送 暗 含 挽留 之 意 , 也 有 以 柳 作 为 留 念 的 意 思 , 表 达 不 忍 分 别 之 情 , 希 望 对 方 永 远 不 忘自 己 。 但 我 认 为 折 柳 送 别 在 古 代 作 为 一 种 非 常 普 遍

11、 的 风 俗 , 能 留 传 那 么 久 ,绝 不 可 能 只 是 因 为 一 个 谐 音 , 肯 定 会 有 其 他 因 素 。 清 朝 褚 人 获 云 : “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送行的人难道没有其他的树枝可折却必须用柳枝送人,并不是说柳枝在江边亭旁便于采摘,人离开要去他乡就好比树木离开土壤,希望他能够随遇而安,这正如柳树枝随便在哪都能存活,用柳枝来表达住祝愿罢了。柳树与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随手折一枝柳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最后变成一棵茂盛的柳树。送行的人借杨柳的这种品性

12、来祝愿或者是勉励远行的亲友要随遇而安,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在他乡也能生活得安适,一切遂愿。褚人获的这一说法无疑比通常流传的谐音一说更有哲理性与文化品味。此外,我觉得应该还有一种文化传承的原因,前面我们说过,我国折柳送别的习俗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古代的读书人必然要读到的,而且这几句诗还是名句,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更便于口耳相传。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喜欢引经据典,诗经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无疑是经典,故“杨柳依依”便奠定了后来的送别诗的文化基调。三、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天是一年中

13、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形容、赞美春天。春天有太多景物值得赞颂了,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绿柳成荫、莺歌燕舞、花香鸟语杨柳在这百花争艳的季节实则是很平凡的,那么古典诗词是如何通过杨柳这个意象来歌咏美好的春光呢?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可以说是借杨柳来歌咏美好春光的代表之作,“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 ”像 碧 玉 一 样 梳 妆成 的 高 高 柳 树 , 千 丝 万 缕 的 柳 枝 都 垂 下 了 绿 色 的 丝 条 。 不 知 道 这 细 细 的 柳 叶是 谁 裁 剪

14、 出 来 的 , 乍 暖 还 寒 的 二 月 春 风 恰 似 剪 刀 。 这 里 借 写 柳 条 的 美 好 姿态 来 赞 美 春 天 的 神 奇 , 无 形 的 不 可 捉 摸 的 春 风 被 诗 人 用 “似 剪 刀 ”形 象 地描 写 出 来 , 春 风 一 吹 , 就 能 梳 理 出 千 万 条 嫩 绿 的 柳 条 , 春 风 吹 到 哪 里 , 哪 里就 是 一 片 绿 色 的 生 机 。 晏殊的诉衷情:“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则描写了一幅春雨过后垂柳青翠欲滴的美丽画面,展现了春日里的美好场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志南和尚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生动而脱俗,遂

15、成为千古名句。雨,是杏花浸湿过的雨,似乎更纯净;风,是杨柳筛滤过的风,似乎更清爽。悠然徜徉在这样的春色里,该是何等的惬意啊!清 朝 高 鼎 的 村 居 有 :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 这 两 句 诗 描写 农 村 的 春 天 , 农 历 二 月 , 村 子 前 后 青 草 渐 渐 发 芽 生 长 , 黄 莺 飞 来 飞 去 。 杨柳 披 着 长 长 的 绿 枝 条 , 随 风 摆 动 , 好 像 在 轻 轻 地 抚 摸 着 堤 岸 。 在 水 泽 和 草 木间 蒸 发 的 水 汽 , 烟 雾 般 地 凝 聚 着 , 杨 柳 似 乎 为 这 浓 丽 的 景 色 所 陶 醉 了

16、。“拂堤杨柳醉春烟” 一 句 把 杨 柳 当 作 人 来 写 , 杨 柳 为 烟 雾 迷 蒙 的 景 色 陶 醉 ,人 则 为 烟 柳 图 而 陶 醉 , 诗 中 有 画 , 画 中 有 诗 , 一 股 浓 浓 的 春 意 在 这 两 句 诗 中表 露 无 遗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陶 渊 明 归园田居 )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祁玉楼春 ) 都 是 借 杨 柳 歌 咏 美 好春 光 的 。四、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这两句诗堪称形容美女的经典之作。美姬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现代人形容美眉们说什么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见过垂柳的人都知道柳条随风摆动的婀娜多姿,这不难让人联想到妩媚多情的女子,但要是把女子的腰比作柳条,未免也太夸张了,无论多细的腰也不可能跟柳条相提并论,所以,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