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7_2018下学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62043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7_2018下学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重庆市2017_2018下学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7_2018下学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7_2018下学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綦江中学高2020级高一(下)语文期末模拟题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

2、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

3、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4、(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1.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A. 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B. 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C. 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D.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2. 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 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

5、文化消费品位。B. 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C. 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D. 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3. 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A. 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B. 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C. 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D. 文

6、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答案】1. C 2. B 3. D【解析】视频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祉”的说法扩大范围,另外“文化活动是文化消费的体现”表述有误,第一段中的表述意思是 “文化消费属于文化活动”。【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

7、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即可得到答案。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项,“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说法绝对,原文第四段的表述为“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以“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

8、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得到答案。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项,由原文可知,“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不管是买的图书还是借的图书,都能从中获得精神享受,所以都应属于文化消费。B项,“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错,说法绝对。C项,由原文第四段可知,文化消费品味的形成要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选项中“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错。【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以推断题的形式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

9、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二)文学类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各题。两家客店【法】都德在那小村的边界上有两所大客店,静立在街的两旁。那边,是一所高大的新建筑,尽是热闹、生动的气象。门都敞着,门前停着驿车,远客们在墙阴遮挡的大道旁酣饮。庭院里挤满了骡马和车辆,车夫在棚下躺着,等候夜间的凉气。屋里溢出狂暴的呼号和叫骂,酒杯在叮当相碰,拳头在乱击着桌子。还有一种清脆欢快的歌声超出一切喧嚣之上,震得窗户都在颤动。这边呢,静悄悄地像是没有人住。大门前乱草丛生,窗扇都已

10、破碎,一株脱皮的冬青树横悬在门上。进门来是一间狭长的房子,荒凉而惨淡,从三个没有帘子的窗口中透入些微光,屋子越显得荒凉难堪;桌子上放着积满灰尘的破玻璃杯;一张黄色小榻和一张书桌,似乎都在那里打瞌睡。好多的苍蝇,聚集在天花板上,爬在窗户上。推开门,只听见一阵嘤嘤嗡嗡的翅子声。房子尽头,有一个妇人紧靠窗子站着,眼睛茫然地向外边张望。这是一个衰老的农妇,皱痕满面,容色灰暗。“你要什么?”她擦了擦眼睛说道。“我想在这里休息,还想喝一杯酒。”她惊愕地注视着我,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这不是一所客店么?”妇人长叹了一声:“就算是吧。可是,为什么你不到对面去呢?那里多热闹呵。”“我受不了热闹,我想

11、安静的休息一会儿。”不等她的答复,我就在一张桌子旁边坐下。看出了我说的是实话,这女店主才显出忙碌的样子。她打开门,搬过酒瓶,擦净杯子,竭力想驱散那成群的苍蝇。今天来了一位客人,显然是一件郑重的事情。这女人不时停步,手摸着头,像是因为东西不齐供应不周而觉得失望。她走进后面的屋里去,我听到她的大钥匙在摇动作响,听到她在摸索锁孔,在开面包箱,在洗拭盘子,时时传来沉痛的悲叹和掩抑的抽咽。这样过了一刻钟,我面前有了一盘葡萄干,一块干面包,石块一般硬,还有一瓶新制出来的酸酒。“替你预备好了。”这古怪的老妇说完,又回到窗口去了。我一面喝酒,一面想些话来和她攀谈。“不常有人到你这里来吧?”“从没有一个客人,先

12、生。比起从前真差得远了。这里本是换马的地方,还要替打猎的人们预备晚餐,终年有牛马在这里往来停留。但是,自从我们邻家的铺子开张以后,就什么都完了。客人都跑到对面去,觉得这里太无趣味。实在呢,这屋子里确乎没有一点儿快乐处。我既长得不好看,一向又害着热病,我的两个小女孩也都死了。对面店里可大不同,他们终日地欢笑。有一个从阿莱来的女人一个美貌的女人,衣上镶着好看的花边,脖子上挂着三串金珠在看管店房。驿车上的车夫就是她的情人;所以把车子赶到那边去。她又雇了几个轻贱的女孩做使女,怎能不得顾客的欢心?车夫们不惜绕着远道在她的门前经过,可我呢”她迷惘地,冷冷地说着,前额还紧紧地压着玻璃,显然是对面店里的事情能

13、引她的注意。突然间,大道那边起了一阵骚动,驿马车轧着尘灰向前移动了。鞭声在空中爆裂,跑到门外的女孩们都喊道:“再会呵!再会!”那里又发出一种洪亮的歌声,压下了别的声音,就是我刚才所听见过的。这歌声飘来,使女店主听了浑身颤抖。她回过身来对我说道:“你听见没有?那就是我的丈夫,唱得好么?”我茫然望着她。“什么?你是说他?”她脸上现出伤心的神情,但又柔声答道:“自从两个女孩死后我只是悲泣。这屋里充满了忧郁和苦痛,自然没有人肯来了。受不了这样的烦闷,我可怜的约瑟就跑到大道那边去喝酒了。他有一口好嗓子,那阿莱的女人就教他唱歌,听啊!他又在那边唱了。”她僵直地站着,神魂恍惚,颤抖着,泪珠从颊上滚下。4.

1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 )A. “她惊愕地注视着我,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表现了老妇人对于我的话很怀疑,她不相信我真的会光顾她的客店,足以看出店里无人光顾时间之久。B. 顾客都不约而同地光顾对面小店,即使等待也愿意,其中有顾客喜新厌旧的心理原因,同时也与老妇人的小客店卫生条件差、饮食质量不高、服务不周到有一定关系。C. 丈夫痴迷于对面酒店,跟着那个女人唱歌,说明他是一个逃避苦难、脆弱、轻浮而不负责任的男人。D. 老妇人小店衰落的原因有对手的恶意竞争,有男主人的软弱轻浮,也有女主人的沉溺痛苦不能自拔。这种一言难尽的丰富性正是小说韵味所在,令读者久久回味。5. 小

15、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作为小说另外一个主要形象的约瑟,始终以暗线的形式出现,作者为什么如此安排?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理解。【答案】4. B 5. 对比的手法。两家客店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丈夫的逃避、贪图快乐和妻子的忍受痛苦形成对比;“我”想拥有清静和众人的贪图热闹形成对比。 6. 作者这样安排使小说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同时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约瑟与自己的妻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小说更跌宕多姿,活泼灵动;约瑟的追欢逐笑、轻浮放荡,和众多光顾对面客店的顾客一样,只是人物群像中的一部分没有突出描写的必要;约瑟处于暗线中,使作者节约出更多的笔墨,对老妇人

16、和客店的环境加以更充分的表现;约瑟在暗线中有限的笔墨,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B项,“同时也与小客店卫生条件差、饮食质量不高、服务热情周到不够有一定关系”说法错误,这只是眼前的现状,什么时候变成这样并不清楚,所以因果关系错误。故选B。5.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表现手法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通读文章可知,本文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主要有两个环境两家客店的现状的对比,两个人物丈夫和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