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61177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不妨从语文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上感受一下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主体(编者按:文本和师生)关系问题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文本,实际上是人类的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它是过往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他们的创造,体现的是他们的创造者的主体意志和思想愿望,他们对于他们的创造物是有主体性的。我们要感受和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不是从它对我们现实人的直接使用价值来判断、衡量,而更应当从他对当时社会、当事人的作用和意义来衡量。在这里,重要的不是这种遗产的本身,更是创造者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过程

2、。一代代的人要得到更迅速的成长,是不可能一切从头开始摸索和创造的,而必须首先了解过往人类的创造成果和创造过程。在从事各项具体社会事业的社会成员则需要掌握过往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他们要通过现代知识分子的著作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文化遗产,以具体的从事各项事业,他们在这种文化传承的关系中更接近语文教学中的学生的位置。这也就有了社会文化中的三个主体的关系的问题。这三个主体是有差异、有矛盾的。创造者的主体性假若压抑了现实社会知识分子和一般社会成员的主体性,古代文化的创造者就被神圣化了、绝对化了。在这时,现实的人就成了传统文化的俘虏,文化遗产表面上得到传承,但一代代人却失去了古代文化创造者的创造精神,它所导致

3、的是现实文化的衰弱和现实社会的主体性地位的丧失。若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并不尊重人类的、民族的文化遗产,并不尊重过往人类的创造意志和创造精神,并不想感受和了解这些遗产是怎样被古代人创造出来的,而是一味根据自己的现实愿望和要求抹杀古代人的创造成果,他们的创造性也是得不到发展的。这种虚无主义态度同时也意味着对自我以外的所有人的主体性的蔑视,意味着把其他社会成员都置于自己的奴从者的地位,它抹杀了古代人对于自己创造物的主体性地位,同时也压抑了接受者的主体性地位。这正像一个教师既不想切实的感受文本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也不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的地位。这时,社会表面上很繁荣的文化,知识分子编织着五花八门的理论

4、,但这些理论却不是从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理解中产生出来的,而是从与别人对着干的方式中产生出来的。你说向左我向右,你说向右我向左;你讲唯物我唯心,你讲唯心我唯物,其实他自己是什么思想也没有的。但是广大社会成员的主体性也不能无视人类文化遗产的创造者的主体性,不能抑制和窒息的现实社会,知识分子的主体性。在这时,整个社会陷入愚昧和盲目,否认知识、文化、历史和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把狂妄当个性,把蛮干当创造,把迷信当信仰;整个社会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盲目状态。以上这三种社会状态是我们都经历过的,我们应当吸取这些历史的教训。(节选自王富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1. 下列关于原文内

5、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文本的价值和意义,由我们师生直接使用价值来判断、衡量。B. 作者、教师和学生衡量“文本”价值所产生的矛盾和差异需统一,不能对着干。C. 古代文化被神圣化、绝对化,现实社会人就不是文化遗产传承的主体和创造者。D. 教师采取虚无主义态度解释文化遗产时,文本、师生三个主体性都会受到伤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类比论证,指出文化传承主体之间的关系近似于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B. 文章主要运用假设推理的方法,论证衡量文本的三个主体有差异、有矛盾的观点。C. 文章分析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主体关系的问题,旨在强调文化传承是语文

6、学科的使命。D. 文章以反思与关怀历史的视角,论述了社会成员主体性膨胀导致的不良社会状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风影响世风,世风反映学风,我们要注意二者关系,以学风带动世风。B. 对待前人的创造,后辈不是推倒重来,必须虚心学习,这样才能迅速成长。C. 文化创造者和师生都是主体,唯有彼此尊重,文化价值才能得到良性的衡量。D. “你说向东我说向西”或许有利于对话者衡量对方,从而利于它们的产生思想。【答案】1. D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述类文本相关信息的综合与概括能力。需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主要观点和文章重要概念,对照选项,逐一精准核对

7、。这种题型考验学生对议论文文体内容的把握程度,有一定难度。加强训练,完全可以应对。A项,“直接使用”判读错误,与原文“我们要感受和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不是从它对我们现实人的直接使用价值来判断、衡量,而更应当从它对当时社会、当时人的作用和意义来衡量”相悖。 B项,“矛盾和差异须统一”判断错误,与原文“这三个主体是有差异、有矛盾的”相悖。C项,“现实社会人就不是文化遗产传承的主体和创造者”夸大其词,原文“在这时,现实的人就成了传统文化的俘虏,文化遗产表面上得到传承,但一代代人却失去了古代文化创造者的创造精神,它所导致的是现实文化的衰弱和现实社会的主体性地位的丧失”,可见只是丧失了主体性地位

8、,不是“就不是文化遗产传承的主体和创造者”。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述类文本相关信息的综合概括能力,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正确判断,学生议论文基础知识薄弱的,这种题型不易拿分。学生需要加强议论文三要素知识点的学习。C项,“旨在强调文化传承是语文学科的使命”错误,应该是强调“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这一论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型需要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看法,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和设置陷阱的主要方法: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不合逻辑,等等。同时需要学生细心和耐心,仔细甄别选项和原文的区别。D项,“或许有利于对话者衡

9、量对方,从而利于他们产生思想”与原文观点不一致,原文“你说向左我向右,你说向右我向左;你讲唯物我唯心,你讲唯心我唯物,其实他自已是什么思想也没有的”。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如何审题?(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题干中

10、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全国人大代表丁小兵表示,我国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人口正在进入老年,中国社会在经历30年一胎化政策后,迈入老龄化阶段。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不见了计生委,新添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尽管计划生育仍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一项职责,但在部门名称中删除了计划生育字眼,这是政策重

11、心转变的一个明确信号,意味着政府希望弱化生育限制,更多专注于人口老龄化相关问题。中国的老龄化形势已经相当严峻,对老年人的赡养和照料是家庭和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表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应该做到两个一体化,一是医养结合,医院和养老院一体化;二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融合,实现机构、社区与家庭三种养老服务一体化,“一定要有大型的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要有分支机构进到社区去,开展社区的养老服务,医养的服务要延伸到家庭,帮助实现居家养老,这三者形成统一整体,我们的养老服务效率才是最高的。”(

12、选自国际在线)材料二:(节选自未来你将这样养老:看智慧养老如何破解人口老龄化)材料三: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失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半失能老年人达到4063万元,占老年人口 18.3%。而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2015年11月,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文,给出了“医养结合”的时间表到2020年,所有医疗机构都要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按照顶层规划,所谓“医养结合”,指的是通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有效结

13、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则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节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材料四:近日,一场空巢老人和大学生签约仪式在武汉龙王庙社区服务中心举行。20多名老人和大学生志愿者结成互助对子,大学生们每周抽出固定时间帮助和陪伴老人,老人则腾出一间空余的房间给大学生免费居住。这个被称为“空巢不空,租客守望”的“亲情互换”养老模式,由一家社工服务组织发起,社会反响积极。?签约大学生都要通过社工服务组织的把关和考核,社工服务组织还会给签约协议的双

14、方建档,留有相关证件复印件,老人须出具一份房屋物品清单,以保障老人的权益。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与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还有数据显示,我国有约1/3的老人处于独居、空巢状态。“十三五”时期是应对老龄化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窗口期,能否利用好这段时间做好应对,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养老,是今天的问题,是关系到每个人明天的问题,愿能让更多的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选自人民日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

15、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只有让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这三者形成统一的整体,我国养老服务才会是最高效的。B. 老人晚年的幸福生活涉及医疗、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这种幸福的实现,需要包括老人自身在内的多方面的努力。C. 医养结合是一种集医疗、康复、养老等为一体,将医院和养老机构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D. 武汉市龙王庙社区服务中心通过“亲情互换”模式,在追求学生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保障老人权益,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卫生健康委取代计生委,

16、这表明政府已认识到我国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从国家层面更多专注应对老龄化问题。B. 情感需求、受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老人晚年生活中比较高级的需求。这些需求必须是在前两个需求满足的基础上才会有的新需求。C. 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文给出“医养结合”时间表,表明我国应对老龄发展趋势信心足,目标明确,计划性强。D. “亲情互换”养老模式比较明确的规定了大学生每周抽出固定时间帮助和陪伴老人,这种模式对老人和大学生皆有利,不失为一种双赢。6. 根据以上材料,对未来的养老事业提出你的建议措施。【答案】4. D 5. B 6. 完善两个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根据老人需求有效利用未来科技;发动群众,集中社会力量。【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