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方言与南昌地名的人文地理特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044490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方言与南昌地名的人文地理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南昌方言与南昌地名的人文地理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南昌方言与南昌地名的人文地理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南昌方言与南昌地名的人文地理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南昌方言与南昌地名的人文地理特色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昌方言与南昌地名的人文地理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方言与南昌地名的人文地理特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方言与南昌地名的人文地理特色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名称都是由语言构成,地名具有语言的基本要素音、形、义,它也具有语言的基本特性符号性。地名是人类语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更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离开了语言,任何事物的名称都不存在。因此,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地名与社会文化有着不能分割的关系,一个地区的地名不仅和地理特征有关,往往和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习俗、时尚、人物等各种社会现象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讲,一个地名的演变历程,就是一个社会的演变历程,它浓缩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演变的历史,我们往往可以根据一个地名,来认识这个地区的过去和将来。就像我们南昌市以“八一”

2、命名的地方,它们完全可以向世人显示我们南昌的过去和将来。一般地说,一个地区的地名往往可以反映这个地区的人文历史、移民运动、经济特色、地理交通以及人物典故等方面的面貌和特色。但地名并不等于语言,地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它具有很强的符号性和指代性,其作用相当于名词的作用,通过地名,人们可以准确地了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的位置和范围,从而更好地进行相互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地名就像语言一样,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域的文化,都是互相各具特色的,这些特色主要表现在地名的文化内涵和语言形式的差异上,当然也包括方言的差异,不同方言区的地名具有不同的语言特色,如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语言中多用“

3、寨、寮、坝、峒、那、基、濑”来表示农村居民点的通名,北方方言多用“庄、屯、台、堡”来表示,南方方言多用“村、墟、镇”来表示。在具体的南方方言中,地名也有不同的特色,如吴语中多用“浜、埭、渎、汇、泾”等作通名,湘语多用“冲、垅、湾、塘、陂”等做通名,粤语多用“屋、场、涌、氹、湴、墺、垌、圳”等作通名,闽语多用“厝、里、墩、埔、崎、垵、竂”等作通名,而赣语则多用“坪、墟、坑、堎(塄) 、兜、岗”等作通名,客家语则多用“屋、坑、塘、集、埠”作通名,也有些通名在不同的方言共同使用,如“塘、墟、埠、镇”等在南北方言地名中都经常见到。我们往往可以通过一个地区地名的特色,来考察这个地区方言的历史层次和移民史

4、的相互关系及其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尤其是人文变化发展的历史。1、南昌地名的地理特色所谓地名的地理特色是指地名所属区域内的地理特色,这里主要指地名通名的特色,常用的通名有:江、河、溪、湖、泊、池、海、港、山、岭、峰、岗、谷、高原、山脉、坡、岛、屿、沙漠、草原、盆地;局部地区使用的通名有:坂、浜、泾、咀、洼、埠、圩、塘、梁、湾、垄。如前所述,每一个方言区都有各自不同的地理通名,这些地理通名既可以反映方言区地名的地理特色,也往往反映方言区地名的语言特色以及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1、 南昌方言区和水域有关的地名通名特色 南昌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境以平原为主,

5、大部分地域是江河冲积层,水域占 29.8%,自古以来,赣抚平原,河道众多,湖沼广布,南昌地区是水网密布,赣江、抚河、锦江、潦河纵横境内;湖泊众多,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南昌市区更是一派湖光水色,城外有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黄家湖(含礼步湖、碟子湖)四湖,城内有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四湖,真可谓“城在湖中,湖在城中” ,简直可以和杭州湖景媲美。由于水域面积广大,因此南昌地区许多地名(特别是居民点的名称)和水有关,反映了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常见的有“洲、港、渡、塘、埠、溪、滩、圩”等通名。由于人文地理的差异,各地区在使用这些通名时有所偏重。洲tiu :南昌方言区最常见的地

6、理通名, “洲”一般指河流中由沙石、泥土淤积而成的陆地,属原生层词汇。 “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变迁,湖沼消失,沙土淤积增高扩大,逐渐变成了有人居住的“洲” 。南昌地区原本为赣江和抚河冲积平原,极容易形成“洲” ,所以自古民间就有“七门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的说法,根据清代南昌府治图所绘,清代“九洲”是指城外赣江和抚河交汇处的“新洲、潮王洲(现为朝阳洲)、黄牛(泥)洲、新添洲(现为新填洲) 、打缆洲、杨家洲(现为扬子洲) 、里洲、大洲” ,这九个洲原来是人烟稀少的草洲,但已经全部成为城内繁华的居民点,地名现在基本保存。目前南昌地区以“洲”为地名通名的仍不少,如

7、“百花洲、芳洲、瓜洲、沙洲、老洲、新洲、莘洲、前洲、后洲、南洲、滕洲、观洲、丰洲、涂洲、鲤鱼洲、凤凰洲、张家洲、晏家洲、晒网洲、汆水洲、北首洲”等。在南昌方言区(特别是南昌市区) , “洲”的使用范围较大,可以说,以“洲”为地名通名是南昌方言的一大特色。港ko :地理通名,本指“小河” ,后指“港口” 。在南方各方言(特别在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流域的方言)中, “港”一般不用作“港口”之义,而专指“河” ,可以说“港”原是一个南方特有的衍生层方言词。南昌方言以“港”为地名的一般是指“河” ,如南昌市区的“双港、臣港、沙港、吴沅港、大港、汪家港、港口、港下、港前”等。而南昌表示“港口”的地名一般

8、用“津” 。“津”原指渡口,清代南昌城外有九津,即“章江门北面的庶征津、章江门南面的五福津、广润门东面的五行津、广润门东南面的五事津(水关桥) 、进贤门西面的五纪津、惠民门边的八政津、顺化门北面的归极津、德胜门边的稽疑津、永和门北面的三德津” 。宋诗人杨杰有诗云:“沟环故道穿城角,沙涨平江压水涯。江外西山衔落日,几重苍翠衬残霞。 ”其中的“沟”或许就是指“九津” 。所谓“九津”实际上是人工水渠,是古代南昌城重要的水利枢纽,既和城外两河(赣江、抚河)相通,又和城内三湖(东湖、西湖、北湖)相通,安上闸门,便可以抗洪排涝,但主要是为了排涝,相当于现在的下水道。同时还是城内外重要水运渡口,相当于今天的

9、港口码头,可以在此装卸人员货物。可惜九津的地名早已废弃,现在南昌地区以“津”作通名的地名非常少,只有安义县有一个叫“龙津”的镇,也应该是潦河流域的古渡口地名保存至今。 “港”在南昌县范围使用较多。渡tu :作为地名, “渡”一般指“渡口” ,属原生层词汇。南昌地区以“渡”作通名的地名也不少,比较有名的乡镇如“南昌县的梁家渡、渡头,新建县的义渡,进贤县的李家渡、南台渡”等。在南昌方言中, “渡”和“津”虽然都指“渡口” ,但两者还是不完全相同, “津”多用于小江小河的渡口, “渡”则多用于赣江、抚河的渡口,这说明了两地方言在词汇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渡”在进贤县范围使用较多。 塘t :“塘”是一

10、个多义词,其本义是堤,属原生层词汇,多用于“河塘、海塘” ,也有“池塘”之义,所谓“圆者为池,方者为塘” 。但南昌地名中的“塘” ,主要不是指“池塘” ,而是指“堤塘” ,因为,我们可以发现,南昌地区凡是以“塘” 为地名的地方,都靠近赣江、抚河、鄱阳湖,可以肯定,这些地方在古代都是江河湖堤所在。比较有名的乡镇地名如“大塘乡、二塘乡、塘山镇、莲塘镇、向塘镇、塘南乡”等。当然,南昌也有以“池塘”之义为通名的地名,如“吴塘、墩子塘、丝网塘、耙子塘、竹麻糖、大溪塘、罗家塘”等。 “塘”在南昌县范围使用较多。埠p u :本义是“码头” ,后来引申为“商埠” ,乃外来层词汇。 “埠”属于南方方言地名词,据

11、学者考证, “埠”乃古百越语的残留词汇, 正字通 “埠,同步 ,吴楚间谓浦为步 ”, “埠”可以说是“步”的俗字, “浦”和“步”很可能都是出于古越语的同一个词(游汝杰方言与文化155 页) 。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说:“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 。南宋以前,地名中一般使用“步” ,南宋以后才逐渐被“埠”代替,宋以前,北方方言地名中很少用“埠” 。南昌地名中的“埠”应该是“码头” ,近似于表示渡口的“津”和“渡” ,但“码头”和“渡口”并不完全相同,一般说来, “码头”偏重于货物的转运, “渡口”偏重于人员的转运,从这个意义看, “埠”作为地名通名,应该理解为“商业性的码头” 。南昌地名的“埠

12、” ,基本上位于水路岸边,比较有名的乡镇如“石埠、下埠、万埠、赵埠、长埠、闽埠、文埠、塘埠”等。 “埠”在安义县范围使用较多。溪i :“溪”的本义是“山间水沟” ,后来泛指小河,为原生层词汇(也有学者认为“江”和“溪”均来自古百越语) 。南昌地区虽然多为平原,但很奇怪以“溪”为通名的地名却非常多,比较有名的乡镇如“璜溪、罗溪、黄溪、艾溪、池溪、武溪、溪霞、六溪、万溪、棠溪、板溪、钱溪、蛟溪、濡溪、南溪、泮溪”等,以“溪”为名的村落那就不计其数了。至于南昌地区为何如此多地用“溪”作地名,恐怕并不是因为南昌地区山多,而是因为河多,尤其是小河多,因此可以断定南昌地名中“溪”无疑是泛指“小河” ,绝不

13、指“山间水沟” 。 “溪”在南昌县范围使用较多。滩tan :“滩”的本义是水中沙石堆,后引申为水中平地,面积比 “洲”要小,地势也较低,后来泛指水流冲积的平地,如“海滩、河滩、湖滩、沙滩”等,属原生层词汇。南昌地区本为江河冲积平原,因此以“滩”为地名是十分自然的,不过,以“滩”为地名都是一些小村落,如“下滩、西河滩、河滩、滩子头、见滩头”等,大的乡镇并不多见。 “滩”在南昌县范围使用较多。圩ui :本义为堤岸,在南方诸方言地名中, “圩”的使用频率实非常高的,衍生层词汇,在南昌方言中, “圩”有时读成y 。 “圩”的意义和“塘”相似,但两者还是有所区别;“圩”是规模较小的“堤” , “塘”是规

14、模较大的“堤” 。“圩”在南方诸方言中还有个读音y ,表示“ 集市”的意思,南昌方言中常用“墟”来代替,一般不说“赶圩” ,而说“赶墟” 。南昌地名中的“圩”一般指堤,比较有名的乡镇如“联圩、白圩”等。 “圩”进贤县范围使用较多。、南昌方言区与地形有关的地名通名特色 南昌地区的地形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平原占 35.8%,岗地、低丘占 34.4%。全市平均海拔 25 米,城区地势偏低洼,平均海拔 22 米。西部是西山山脉,最高点梅岭主峰洗药坞,海拔 841.4 米。市区大部及南昌、进贤两县多为低洼平坦地形,市区湾里及新建、安义两县多为岗地丘陵地形。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南昌方言

15、中常用“坡、岗、坑、垄、堎(塄) 、坪、丘、坳、坞、墩、矶、槎(榨) ”等作为地名通名,特别是山区,通名变化较大。通过相互比较,可以间接反映这些地区不同的移民发展历史。坡po : 说文释义:“坡,阪也” 。在南昌方言区内(特别是南昌市区) ,以“坡”为地名是一个很突出的语言现象。实际上, “坡”是衍生层词汇,“坡”作为地名在南方方言中并不多见,往往见于北方方言,如河南许昌、山东济南地区就有许多以“坡”为地名的乡镇村落。根据中国移民史资料显示,秦汉至唐,迁入赣北地区的北方移民主要来自河南、山东两省(陈昌仪赣方言概要14 页) ,可见南昌方言地名中“坡”的使用是和早期北方移民的方言性质密切相关的。

16、过去南昌民谣中有“七门九洲十八坡”的说话,据考证十八坡即是“傅家坡(今名傅家坡巷) 、凤凰坡(上下两坡合并为一,在今中山路西端,现凤凰坡小学西侧) 、骆家坡(在广外茅竹架附近) 、戴家坡(今名为戴家巷) 、十家坡(今称十字街) 、总镇坡(今中山路西段、统称铁街) 、铁树坡(今称十字街) 、十八坡(今前进路中之一段) 、槐树坡(后名槐树巷,今称邓家巷) 、帅家坡(今称爱国路) 、乐家坡(今称高家巷) 、砧头坡(今称犁头咀街,在广外) 、金鸡坡(今广场东路,金盘路旁,附近有一街名称坡头街) 、桃树坡(今象山南路、六眼井以南,都司前街口) ,跃龙坡(今象山南路、古跃龙桥即高桥南端) 、灌木坡(今蓼洲街附近,该处现尚有一街称“波头上” ) ,煤炭坡(有两处,故因称两个坡,一在今煤炭街;一在今三眼井街,校厂东巷附近。 ) ,黄泥坡(一说在城北沙井附近;另一说在塘塍上) ”。根据古今地势地名对比,古代南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