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20届高三语文8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39970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2020届高三语文8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贵州省贵阳市2020届高三语文8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2020届高三语文8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2020届高三语文8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贵阳市2020届高三语文8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今年3月22日,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时,习近平主席表示:“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

2、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无我”一词,看似简单,却含义深刻、底蕴深厚,表现在实际政治行动中,就是要秉承大公无私之心治国理政。能够“无我”,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完全以国家、人民为念,既是古代政治思想家对理想政治人物的最高期许,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写照。在中国思想史中,“无我”具有重要地位,儒家、道家思想中均有“无我”观念。大致来说,“无我”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人格修养上的,一是施政方略上的。作为人格修养的“无我”,是要杜绝私人的利益与偏见,以公正之心为人、为政。论语子罕中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可写作

3、“无”,“毋我”即是“无我”。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能够杜绝四事:凭空臆测、武断绝对、固执拘泥、自以为是。宋代邢昺的论语正义里提到,“常人之情,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孔子却能做到“群众萃聚,和光同尘,而不自异”,表现出博大宽宏的精神境界,彰显了不以个人私见、不戴有色眼镜看人的“无我”态度。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无我”也有解读。他认为,在孔子杜绝的四件事中,最根本的就是“无我”,必须破除一己之私念,方能展现出“无我”的高尚境界。道家对“无我”的论述与儒家有近似的思想内核,但具体观点略有差异。庄子逍遥游中“无己”的说法与“无我”近似,指应该排除个人私欲、世俗成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万物,顺应事物的

4、本来规律。庄子齐物论中的“非彼无我”,认为私人的观点只是一偏之见,需要否定这种“小成之见”,才能突破个人的局限性,抵达更高明的境界。“无我”表现在实际政治行动中,就是要摒弃个人欲望,以大公无私的精神治理国家。滕文公曾向孟子请教治国方略,孟子指出最重要的是“民事”,令人民生活富足,精神充实,鼓励滕文公实行仁政。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评论说,孟子的意见代表了“圣贤至公无我之心”,即以无我、无私之精神,服务于追求公益、公正的事业。道家经典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在老子看来,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圣人

5、立于天下,要收敛谨慎,为百姓倾尽全部身心。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公开论述传统政治思想对当代治国理政实践的借鉴意义,通过对“无我”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习总书记高远的精神境界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情怀、大同理想、奉献精神、“无我”观念等,也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治理实践的不断发展,发挥出超越时代的文化魅力和现实价值。(摘编自苏爱萍“无我”之境)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我”在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是政治思想家对理想政治人物的最高期许。B. “无我”一词在儒道两家的经典著作中均有提及,思想内核近似,具体观点

6、略有差异。C. “无我”的内涵在儒家看来就是“必须破除一己之私念”,从孔子到朱熹一以贯之。D. “无我”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要摒弃个人欲望,以无私精神服务于追求公益、公正的事业。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习近平主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回答开头,交代了论证的背景,引出了“无我”这一话题。B.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论述“无我”的内涵,最后总结“无我”的现实意义。C. 文章大量引用儒道经典中的有关论述,清楚地揭示了“无我”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重要地位。D. 文章论证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观照,对古代经典相关内容的梳理,是为

7、揭示现实意义服务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心中完全“无我”,把国家、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心上,就能成为民众心目中的理想政治人物。B. 庄子的“至人无己”、范仲淹的“不以己悲”、王国维的“无我之境”都体现了本文的“无我”思想。C.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指向。D. 从政治思想角度看,“无我”的两个层次中,政治家的人格修养高于施政方略,是实际政治行动的前提。【答案】1. C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浏览选

8、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无我”的内涵在儒家看来就是必须破除一己之私念错误,表述片面。原文中是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孔子能够杜绝四事:凭空臆测、武断绝对、固执拘泥、自以为是”;而“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无我也有解读。他认为,在孔子杜绝的四件事中,最根本的就是无我,必须破除一己之私念,方能展现出无我的高尚境界”。所以,“从孔子到朱熹一以贯之”也不恰当。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

9、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首段提出中心论点”错误,本文首段是以习近平主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回答开头,引出了“无我”这一话题,在第二段提出了中心论点。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只要心中完全无我,把国家、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心上,就能成为民众心目中的理想政治人物”错误,说法太绝对,原文是说“能够无我,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完全以国家、人民为念,既是古

10、代政治思想家对理想政治人物的最高期许,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写照”;B项,“都体现了本文的无我思想”错误,本文的“无我”思想是说“在实际政治行动中,就是要秉承大公无私之心治国理政”。而庄子的“至人无己”,是说“应该排除个人私欲、世俗成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万物,顺应事物的本来规律”。 范仲淹的“不以己悲”是说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是说把观者的情感置于景之外;D项,“政治家的人格修养高于施政方略”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

11、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级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一时间

12、,垃圾分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近年来,全国各地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看,20132017年,上海、北京生活垃圾产生量稳居全国前两位。五年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736.0万吨、742.7万吨、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北京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671.7万吨、733.8万吨、790.3万吨、872.6万吨、90l.8万吨。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已高达900万晚/年,亟待通过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围城”难题。2005201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长率为3.1%。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平均增长率甚至接近7%,出现了

13、垃圾减量每年“越减越多”的尴尬局面,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已迫在眉睫。(摘编自矫旭东上海垃圾分类如何引领“新时尚”)材料二早在2000年6月,我国就将8个城市列为垃圾分类试点,但时至今日,垃圾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拎不清”。“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云指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李长军说:“我们通过七年的研究发现,垃圾分类要

14、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递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圾分类。”在他看来,志愿者不是单纯的督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拜访,与居民的平时交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等等。(摘编自光明网垃圾分类如何“拎得清”)材料三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推进,不仅促进变废为宝,还催生出了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他们用互联网在线接单,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一名上门回收员表示,自己目前己靠“收垃圾”月入过万。垃圾分类是进行垃圾减量化、集约化、无害化等科学处理的基础性工作,看似寻常却不容易,既要严格遵守程序规范,进行有效的细分,又要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进行精准投放,需要花费一

15、定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成本和日常负担,一些市民原有的处理习惯难以短期内改变。细分化时代,若是没有专业服务的介入和替代,垃圾分类的日常化处理,就会遭遇各种因素的限制。垃圾分类上门回放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首先,实现了“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服务升级,可以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其次,激活了参与的源动力,减少了拾荒者、废品回收站等中间环节,把一部分利益让给市民,同时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品质也更有保障。再次,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拉长和延伸了产业链。最重要的是,回收员上门回收,连接了垃圾从收集存放到运输处置的全过程,成为首尾两端的纽带,继而产生闭环和聚合效应。(摘编自唐伟垃圾分类上门回收是服务升级下的多赢之举)4. 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在上海率先出现,与生活垃圾产生量“越减越多”密切相关。B. 垃圾分类已试行将近二十年,与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相比,居民分拣意识更为重要。C. 垃圾分类是科学处理垃圾的基础,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有效细分、精准投放。D.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岗位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将在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