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琵琶行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428227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琵琶行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 琵琶行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琵琶行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琵琶行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琵琶行教案http:/www.DearEDU.com教学目标: 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 2.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 3.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 教学设计: 1.两课时。 2.借助诵读和音乐,感受诗情。 3.借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2.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

2、“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 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 “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

3、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三、简析诗前小序: 、注意几个字词: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贬官。 明年:第二年。今指今年下一年。 委身:托身。嫁的意思。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命,叫;酒,名词作动词。 因:于是;为:作,写。 命:命名,取名。 2、小序有何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述琵琶女身世; 点明写作动机; 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四、听诵读录音,感受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要求:1.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感情。 2

4、.分别从诗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五、简析诗歌的内容 师生互动,依次简析各节诗歌内容。 1.第一节:诗人:浔江送客闻琵琶 琵琶女:孤寂月夜弹琵琶 其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为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 2.第二节:琵琶女:月夜弹奏琵琶曲 诗 人:江心聆听琵琶曲 3.第三节:琵琶女:江心自叙身世苦 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 4.第四节: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 诗人:同病相怜感慨多 5.第五节: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 感情在“满座皆泣”中达到高潮。 6.小结: 诗人 琵

5、琶女 浔江送客闻琵琶 孤寂月夜弹琵琶 江心聆听琵琶曲 月夜弹奏琵琶曲 同病相怜感慨多 江心自叙身世苦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重闻琵琶皆掩泣 同情歌女遭遇 感伤身世时局 双线结构 虚实相生 对比衬托 深化主题 六、扩展练习: 读下面白居易的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联系琵琶行,选出说法错误的项:()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语。 A、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歌女,诗人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6、。 B、两诗都用秋江月夜之境来渲染悲凉的气氛,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C、琵琶行在表现手法上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叙述、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并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而夜闻歌者则基本上采用白描手法。 D、夜闻歌者以朴素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如琵琶女一样完整丰满的少妇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并掌握诗歌描摹音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注意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本课目标:理解并掌握诗歌描摹音乐的方法

7、。 三、欣赏诵读表演录像,进一步品味感情,后有感情齐读第二节 四、分组讨论: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五、师生共同品读、分析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

8、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如前分析) 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

9、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师:当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 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意。 琵琶女以情演曲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

10、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5、小结: 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 整体感知,品味感情 五、比较阅读: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耳鬓厮磨,窃窃私语)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由刚转柔起伏回荡

11、,如浮云柳絮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以上是正面描写,多用比喻,且带感情。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

12、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简析: 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难怪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湿衣”句与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显豁罢了。 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 六、课后作业: 欣赏青藏高原这首歌,然后写一个300字左右的语段来描摹这首歌。 用心 爱心 专心 121号编辑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