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5生产第五章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40428108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2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知识}5生产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生产管理知识}5生产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生产管理知识}5生产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生产管理知识}5生产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生产管理知识}5生产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知识}5生产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知识}5生产第五章(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生产能力和生产计划,1生产能力的概念和类型,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2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负荷系数的计算; 3企业生产计划中的主要指标和计算。 4 生产预测方法简介(主要是自学),第五章 第一节 生产能力,一、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和种类 1.生产能力的定义 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企业的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或者能够加工处理的一定原材料的最大数量。 (1)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 (2)生产能力是在企业可能达到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确定。 (3)以实物指标为计量单位 (4)综合平衡的结果

2、(5)一般以最大产品数量来表示,有时也以加工的原材料的最大数量表示。,2.生产能力的种类 (1)设计能力:是指工业企业基本建设时,设计任务书与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它是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后应该达到的最大年产量。 (2)查定能力:是指企业生产了一段时间以后,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企业的产品方向、固定资产、协作关系、资源条件、劳动状况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新的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大生产能力。 (3)计划能力:是指企业在年度内依据现有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实际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它是以现有生产条件,并考虑到在年度内能够实现的各种技术的、组织的措施的效果来确定的。,第五章 第一节,二、生产

3、能力的影响因素 产品的品种、数量构成、产品结构的复杂程度、质量要求、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水平、设备的数量、性能及成套性、工艺加工方法、生产面积的大小、工厂的专业化组织水平、生产组织及劳动组织形式、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及劳动积极性等。 (一)生产中的固定资产的数量 是指企业在查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能够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物的面积。 1.包括: (1)正在运转的机器设备。(2)正在修理安装或正等待修理安装的机器设备。(3)因生产任务不足、变化或其它非正常原因暂时停止不用的机器设备。 2.不包括:(1)判定不能修复、决定报废的设备。(2)不配套的设备 (3)留作备用的设备(4)封

4、存待调的设备,第五章 第一节,(二)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是指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利用时间。 1.制度工作时间 (全部日历日数节假日数) 每日制度工作小时数 2.有效工作时间 3.生产面积的利用时间为制度工作时间 (三)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1. 对于设备来说,它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 2.对于生产面积来说,是指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的大小及占用时间的长短。,第五章 第一节,三、生产能力的核定 (一)意义 1.是一项基础性工作;2.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前提;3.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基础;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5.有利于发现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富余环节

5、,做到心中有数。 (二)步骤 1.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 2.思想、组织和资料的准备 3.计算核定 (1)设备和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2)生产线和工段的生产能力 (3)车间的生产能力 (4)企业的生产能力,第五章 第一节,(三)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计算 1.单台设备及流水线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1)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 (2)流水线的生产能力 各工序生产能力平衡的结果 2.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 M1=M0S (S 设备组的设备数量) 3.工段的生产能力的计算 工段生产能力的计算在设备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工段往往要包括几个设备组,而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又往往不相等,这就要进行综合平衡工作。

6、 4.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第五章 第一节,第五章 第一节,1。以铣代刨 2。以车代镗 3。钻床组则技术革新或加班加点,(四)多品种条件下生产能力的计算 1.代表产品法 (1)选定代表产品 (2)计算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M0 = T效S / t0 (3)计算产品换算系数:Ki = ti / t0 (i=1,2, . ,n) (4)计算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将具体产品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产量: Q0i = Ki Qi 计算各产品占全部产品产量的比重: di = Ki Qi / Ki Qi 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Mi = di M0 / Ki,第五章 第一节,例 某厂生产A、B、C、D四

7、种产品,其计划产量分别为250,100,230和50台,各种产品在机械加工车间车床组的计划台时定额分别为50,70,100和150台时,车床组共有车床12台,两班制,每班8小时,设备停修率10%,试求车床组的生产能力。(每周按六天工作计算),第五章 第一节,解 (1)确定C为代表产品 (2)计算以C为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365-59)28(1-0.1)12 100 = 529 (3)用表格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M0 =,第五章 第一节,以代表产品计算生产能力换算表,2.假定产品法 在企业产品品种比较复杂,各品种在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方面 差别较大,不易确定代表产品时使用假定产品法。 (

8、1)计算假定产品台时定额(tm) tm = ti di ( i = 1,2,3,n ) 其中:ti第i种产品单位台时定额 di第i种产品占产品总产量的% (2)计算假定产品生产能力 Mm = T效S / tm (3)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Mi = Mmdi (i = 1,2, ,n),第五章 第一节,例 某厂生产A、B、C、D四种产品,其计划产量分别为100,80,150和170台,各种产品在机械加工车间车床组的计划台时定额分别为200,250,100和50台时,车床组共有车床15台,两班制,每班8小时,设备停修率10%,试求车床组的生产能力(每周按六天工作计算)。,第五章 第一节,提高生

9、产能力的外部途径:兼并,企业兼并的形式主要有: (l)横向兼并,即生产或经营同一产品的两个企业之间的兼并。 (2)纵向兼并,即两个在生产工艺或经销上有前后关联的企业之间的兼并。 (3)混合兼并,即相互无直接生产或经营联系的企业之间的兼并。 这三种兼并形式是通过以下方式具体实现的: (1)购买式兼并,兼并方通过对被兼并方所有债权、债务的清理和清产、清资,进行协商作价支付产权转让费,实现企业产权的合理转移。(2)接收式兼并,兼并方以承担被兼并方所有的债权、债务、人员安排以及退休人员的工资、劳保为代价,全面接收兼并企业,取得被兼并方资产的产权。(3)控股式兼并,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在共同的生产经营

10、过程中,某一企业以其在股份比例上的优势吸收其他企业的股份份额,形成事实上的控制关系,最终实现兼并的目的。(4)行政式合并,即通过行政干预方法将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的企业之资产、债务、职工全部划归本系统内或行政地域管辖内有经营优势的企业,这种形式兼并不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企业兼并。在我国,企业兼并起步较晚,是1980年以后才出现的经济现象。,第二节 生产计划的编制 一、种类和作用 (一)企业的生产计划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 1.长期计划 2.中期计划 3.短期计划 (二)作用 1.长期生产计划是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年度计划是编制其它计划的重要依据 3.企业生产计划既是

11、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手段,是组织企业生产有计划进行的依据,又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基础。,第五章 第二节,二、指导原则 1.科学性 2.严肃性 3.应变性 三、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1.产品品种指标 生产什么 品名、规格、型号、种类数等 2.产品质量指标 一级品率、合格频率、废品率、返修率等 3.产品产量指标 生产多少 4.产值指标 (1)商品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可供销售的产品价值 (2)总产值:企业在计划其内完成的以货币计算的生产活动总成 果的数量。 (3)净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通过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 5.出产期,第五章 第二节,第五章 第二节,三种产值对照表,四、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滚动式

12、计划 (一)计划的编制步骤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确定目标 (1)需求分析与预测 有三个途径: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建议数字、有关指标。 用户的直接订货 市场需求预测 (2)资源分析 (3)能力分析 2.统筹安排,初步提出计划指标 内容:品种的选择和搭配;产量指标的选优和确定;产品出产进度 的合理安排;车间之间的选择等。,第五章 第二节,3.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1)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的平衡 (2)生产任务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 (3)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之间的平衡 (4)生产任务与生产技术准备的平衡 (5)生产任务与资金占用的平衡 4.报请批准,确定计划 5.实施计划,评价计划,第五章 第二

13、节,第五章 第二节,工业产品产量计划表 年度,工业产值计划表 年度 单位:万元,(二)滚动计划的编制 1.滚动计划的特点 将整个计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执行计划,后几个阶段为预定计划。执行计划具体详细,要求按计划完成;预定计划比较粗略,允许调整。经过一段时间,计划向前推进一个阶段,原预定计划中的第一阶段经调整修改后变为执行计划,而预定计划也向后延一个阶段。 2.滚动期和计划期 (1)滚动期:修订计划的间隔时期,它通常等于执行计划的计划 期限。年度计划一般以一季为一个滚动期;五年或五年以上计划以一 年为一个滚动期。 (2)计划期:滚动计划所包括的时间长度。,第五章 第二节,第七章 生产计划

14、第二节 生产计划的编制,3.滚动计划的优点 (1)使计划的严肃性和应变性更好的结合 (2)计划的连续性强,为组织均衡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使两相邻年度的计划相衔接;长期计划与中短期计划以及年度计划内的季、月度计划相衔接。,第五章 第二节,第五章 第三节生产预测,一、生产计划的准备工作 1.生产能力核算; 2.生产预测 二、生产预测的方法(统计学讲) 1.市场调查法 2.移动平均法 3.指数平滑法 4.直线趋势预测法(简单易用),习题 (作业) 1.某车床组有车床10台,生产ABC三种结构工艺相似的产品,每台车床全年有效工作时间为4648小时,其计划产量与台时定额如下试用代表产品法核算生产能力.

15、答案(291;416;229),第五章 习题,2.某机床组共有铣床14台,每台铣床全年有效工作时间为4553小时,其计划产量与台时定额如下用假定产品法核定生产能力(答案:214;111;149;176) A B C D 计划产量 200 100 140 160 台时定额 100 60 100 120,第五章 习题,3.设车床组共有车床18台,二班制度作业,停工率为10%,各产品预计废品率为2%.生产ABCD四种产品,其计划产量与台时定额如下(年按306天计算) A B C D 计划产量 1000 900 1800 400(合格品) 台时定额 10 30 20 25 (1)用台时平衡法进行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之间的平衡,并计算设备的负荷系数. (2)用代表产品法对铣床组的生产能力与任务进行平衡 (3)用假定产品法对铣床组的生产能力与任务进行平衡,第五章 习题,第3题答案:,(1)M效=18*2*8*0.9*306=79315台时 M任=(1000*10+900*30+1800*20+400*25)/0.98=84694 所以,不能完成任务 K设= M任/ M效=106.8% (2)代表产品法: 第一步:选C为代表产品 第二步:计算以代表产品表示的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MC=79315/20=3966(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第三步:计算各产品的换算系数及转化为代表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