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国古代的赋税、徭役制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40421807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中国古代的赋税、徭役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专题中国古代的赋税、徭役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专题中国古代的赋税、徭役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中国古代的赋税、徭役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中国古代的赋税、徭役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20 中国古代的赋税、徭役制度专题 20中国古代的赋税、徭役制度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相适应,随着土地制度的 变化而变化。西周:诸侯必须向周王纳贡履行义务,派兵随 周王打仗。春秋,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 亩” , 客观上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 有田者按亩纳税。秦 商鞅变法时奖励耕战 ,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秦朝按亩纳税,上交收获物的三分之二;兵役、徭役十分频 繁。西汉实行编户齐民。入籍的平民百姓,身份独立,依 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田租较轻,但人口 税、更赋及附加税很重。有利于控制农民,保证政府的财政 收入,巩固封建统治。北魏至唐前期:北

2、魏实行租调制、该文档为文档投稿赚钱网作品,版权所有,违责必纠隋唐实行租庸调制。隋 50岁以上可纳绢代役 , 称为庸;唐朝 庸不受年龄限制。庸的实行有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唐朝 推行轻徭薄赋的方针, 体现了“存百姓” 的思想。 天宝年间, 土地买卖和兼并盛行, 政府支配土地锐减, 均田制无法推行, 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财政收入减少。 780 年,杨炎建议实 行“两税法” :每户按资产纳户税,按田亩交地税,取消租 庸调和杂税、杂役。一年分夏、秋两季两次纳税。改变了战 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惟资产为宗,放松了对农民的该文档为文档投稿赚钱网作品,版权所有,违责必纠人身控制,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

3、和进步。实物地租代替了徭役地租。北宋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经济基础;王安石变法时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 田均税法等财政改革的措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明清之 际,货币地租趋势加强。 明张居正在全国推行 “一条鞭法” , 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役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 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 担。纳银代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 本主义萌芽成长。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货币地租代替了实物地租。清康熙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 归现在耕种人所有,称谓“更名田” 。又规定以康熙五十年 人丁数为准, 固定丁税丁数, 此后

4、“滋生人丁, 永不加赋”。 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的“地丁银”制度。把丁税平均摊 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了人头税,鼓励人口增 长和经济发展。但人口的过快增长与社会经济增长不相适应, 又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该文档为文档投稿赚钱网作品,版权所有,违责必纠评价: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由以 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过渡到以土地财产为主征税标准,直至 取消人头税(分别以两税法和摊丁入亩为标志) ,说明封建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一是由赋役分摊过渡到赋 役合征,名目和手续更简化,由实物、劳役地租逐渐变为货 币地租(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说明我国商品经济在不断发该文档为文档投稿赚钱网作品,版权所有,违责必纠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