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同步课件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0421579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同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同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同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同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同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同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无言之美》同步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部编版),九年级 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 无言之美,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多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 比较A、B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有意境,更能打动人?,A句。虽然B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包括了A句中的景物,但是,它缺失了A句中悲凉雄浑的意境。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B句的描写更加细致,为何反而达不到A句的效果呢?难道是因为说得太多反而不够好?也许,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能够解答这个疑问。,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

2、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意蕴 (yn)缥缈 (pio mio) 附丽 (f) 铢两悉称 (zh chn) 惟妙惟肖 (xio) 寂寥 (lio) 渊穆

3、(m) 信手拈来 (nin),词语释义 附丽: 附着,依附。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 悉,都。称,相当。 尽致: 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词语辨析 “瞬息万变”和“变幻莫测”两个词都有变化较快、较多的意思。“瞬息万变”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多端,难以揣测,没有规律可循。,1通读课文,划分层次,写出大意。,【合作探究】第一部分(13):用孔子“无言”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

4、。 第二部分(413):先反驳“和自然逼真”的观点,然后分别列举绘画、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合作探究】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真切。,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合作探究】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2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合作探究】言不尽意。,3作者对文学的是怎样定义的?,【合作探究】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

5、产生美?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合作探究】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1)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1概括说明第3自然段中作者认为“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理由。,【合作探究】(1)“言”是“达意”的手段,它固定、有迹象、散碎、有限。(2)“意”是“言达”的目的,它多变、无踪、混整、无限。(3)“言”不可能完全“达意”,只能述其大概。,2怎样理解第3自然段中“以言达意,好

6、像用断续的虚线画事物,只能得其近似”这句话的含义?,【合作探究】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以言达意”比作“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说明了“言是不能完全达意”的。,3第4自然段文字论述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这段文字论述了文学作品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只有“以言达意”才会引起美感。这一段为下面阐述文学尽善尽美的条件,以及表明作者的观点做了铺垫。,4试分析第8自然段的论证思路。,【合作探究】作者先对比相片和图画哪一个更“和自然逼真”;然后又进一步提问:两者“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自然得出图画具有美感,直接反驳了“和自然逼真”的观点。,5请结合全文,阐释“无言之美”的内涵。

7、,【合作探究】(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2)“无言”是一种含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演绎更值得玩味。(3)“无言”留下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美的体验。,归纳课文的中心主旨。,【合作探究】本文先用孔子“无言”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然后分别列举绘画、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最后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1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合作探究】举例论证。为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无言之美”,作者分别列举了绘画、文学、音乐、雕塑等具体

8、的实例,然后从中进行分析,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道理论证。文章开篇就引述孔子与子贡的对话,目的是引出对“无言”的论述。第9自然段在列举不同文学作品的例子时,分别引述了论语时运读山海经等文学作品中的语句加以论述。在第10自然段中又列举了琵琶行和希腊花瓶歌的诗句和原文,进行有力证明。 对比论证。第3自然段把“言”和“意”进行比较,第8自然段把相片和图画进行比较,第10自然段将流露和含蓄进行比较,这些都是为证明“无言之美”服务的。,2思路清晰,论证有力。,【合作探究】文章先用孔子“无言”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然后提出文学尽善尽美的条件“和自然逼真”,再对比相片和图画

9、,予以反驳。紧接着分别列举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最后一段作结,得出结论。层层推进,论述有力。,回顾课文内容,说一个你品味到“言不必完全达意”“无言之美”的例子。,宋徽宗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前来参考的学子,有的在山腰间画古庙,有的在丛林深处画古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宋徽宗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连连点头称赞,并将之点为“魁选之作”。(注:魁选,即第一名),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画的是崇

10、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需要读者细细品味。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中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广阔的,如果仅仅流于表面,不加深思,就可能与经典失之交臂。,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