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自杀现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039572 上传时间:2017-10-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大学生自杀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大学生自杀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大学生自杀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大学生自杀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大学生自杀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大学生自杀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大学生自杀现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二一二二一三 学年度第 二 学期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评分学 号 姓名 专业年级教师评语:题目: 浅析大学生自杀现象【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在高校时有发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的支柱,更是社会和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为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增强高校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范意识、维护高校稳定和家庭完整,我们应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关注和思考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寻求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对策,是关系到家庭稳定、社会的和谐以及国家长远发展的大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急剧变革的时期,社会经济取得

2、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好的一面。特别是对当今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的身心处在青春期;另一方面,脑力劳动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形式,用脑的频繁性和复杂性影响着他们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原因;一大学生自杀现状在我国,每年有 25 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天约有 750 人选择自杀, 而自杀未遂者每年还有200 万。自杀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五大死因。在 l5 岁 至 34 岁 的人中,自杀是首位死因。统计表明, 目前我国大学生自杀率已经达到万分之四” 。世界 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从 2003 年起,将每年的 9 月 10 日设立为“世界预防自杀日” ,目

3、的是引起公众对自杀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在 2010 年 9 月 10 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发表公报说,全球每年大约有 100 万人死于自杀,每天平均有 3000 人自杀,平均每 40 秒就有一人自杀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自杀是导致全球15 44 岁年龄段人群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是 10 24 岁年龄段人群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大学生是社会和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使命;大学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的支柱,寄托着家庭的深切期望。因此,关注和思考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以及寻求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对策,是关系到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以及国家的长 远发展的大

4、问题,是当代高校教育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二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自杀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因素主要有 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主体因素等。(一) 社会因素1. 就业竞争剧烈 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及其待遇、地位都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产生自卑感。随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国家从“毕业生分配”转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学毕业生也是“商品”,个体素质和能力特长成为了用人单位录用的主要条件,非重点高校毕业、所学专业社会需求不大的学生很难找到一份较满意的工作。近年,部分大学生

5、毕业即失业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第 2 页 共 6 页不少大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慌,甚至出现自杀意念。2.家庭经济困难 据统计,目前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 20%,特困生占 10%。家境贫困的学生,尤其是偏远山区,被迫借钱上学,经济上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同时,与家庭富裕的同学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社会和校园内存在一些虚荣、攀比的不良现象。贫困生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和压力。少数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困境,缺少上进的精神状态,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3人际关系紧张和恋爱失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元素之一。上大学后,如何处理人际

6、关系十分重要。多数学生通过积极交往,积极调整自己从而顺利完成了这种适应。但有些同学由于性格内向、自卑、不善言辞、自我等原因,无法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有的人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这容易使人感到孤独、烦躁、压抑,若得不到解决,则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甚至是心理变态。大学生恋爱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话题。一方面,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恋爱是大学生的正当权利。另一方面,恋爱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很大影响。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恋爱失败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 44.2%。现在的大学喜欢速食爱情,却不知留下的后遗症多大。在校时恋爱,毕业就分手的现象很普遍。感情本来就是双方面的,无法预测结果。但总

7、有些人最后会放不下,有些生活经历不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就发生自杀的悲剧,走上不归路。一方面是开放的恋爱态度使现代大学生对恋爱和感情问题持草率的态度,把爱情不当一回事;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使自己的身心受到欺骗。这值得我们深思。开放的爱情态度让大学生的爱情观念发生巨大的改变,也让一些来不及改变的人走上了不归路。4. 学习压力。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 29.8%。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林永和教授表示,过去高校自杀的学生中以本科生居多,现在硕士和博士自杀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这是由于高学历学生面临的压力比过去更突出。5.媒体报道产生的自杀的诱惑媒

8、体经常报道自杀他杀现象,对受众有感染作用。网络上曾出现的“自杀方式研究”等帖子转载率很高,这对有潜在自杀愿望的人,很可能是一篇指南。1973 年到 1977 年,美国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的研究报告显示,电视报道自杀事件能导致青少年自杀率上升,报道越多,内容越详尽,自杀上升幅度越大。虽然自杀报道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因为自杀轻生有心理感染和传染倾向,极易受外界尤其是主流新闻媒体报道的影响。 6.管理方面的不足2007 年对我省高校学生心理调查证明,有 46的学生感到“压抑” , “烦恼” ;16的学生感到“空虚” ;69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后,需要求助时找的是同学,老乡,朋友,求助老师的仅为0.67,

9、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成倍增加,但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数基本上同原来持平。目前,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咨询却严重滞后和脱节。大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愿意去心理咨询,觉得有心理问题丢脸,或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当一个大学生自杀后,在反思总结时往往会发现管理中的失误和漏洞。一是思想麻痹,总认为大学生出不了事;二是发现异常情况没有及时报告;三是管理不到位,班主任辅导员深入学生不够;四是自杀前筹划过程没有被及时发现。7.固步自封的大学教育 自古以来都说:读书育人。但现在的大学中,教书很多,但育人却不够,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空谈理论,不着实际,没有进入到大学生的心灵。如今大学

10、生的思想实际上已经是一片苍白虚无的荒漠。(二) 个体因素自杀是严重情绪障碍的极端表现之一,心理学认为,任何出现情绪障碍的人必定是他与周围的关系出现了障碍,要解决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不但要分析他与周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问题,还要在所有第 3 页 共 6 页这些问题关系中,查找到真正的“元凶”,即“不合理信念” 。1.心理承受能 力的脆弱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许多学生拼命学习,却越来越没勇气面对未知的将来 , 出点小事问题就留下遗书,寻了短见 。 学校只要求学习的同时,社会各方面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

11、走上极端之路。.2.心理疾病。据 1989 年全国第二届高校卫生保健学术研讨会宣布,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并有上升的趋势。从 1979 到 1988 的 1O 年间,某市 16 所高校中学生因精神疾病休学的比例。 1982 年前占休学的 3O,1982 年后每年均占休学的 4O左右。更为严重的是,有 294的学生心理压抑达到中等严重程度以上,他们最易借机发泄苦闷和痛苦。有的不堪精神折磨而自杀。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

12、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3.不合理信念 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严重的抑郁情绪可导致自杀。4. 压力导致精神抑郁 现在的大学生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压力,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比比皆是。一方面,家庭里对自己的孩子都会抱有很大的希望,这无形之中给大学生很大的压力,考硕、考博等;另一方面,学校课程的压力也会使得学生的精神受到压抑。同时,学校生活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无法应对社会当中的种种潜规则,势必会使得当代大学生感到恐慌与无助。5.对自身期望过高大学生自杀的最主要问题是目标问题, 尤其是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大学生的目标常

13、常是根据社会评价标准和家庭的期望来选择或认定的, 通过单纯的幻想给自己的未来描绘理想的蓝图, 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某种丧失和不幸。目标本身的不合理和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挫折极大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与情绪, 使他们产生挫折感和失望心理。这种失望导致的绝望感和无助感与自杀意图的联系相当密切。自杀者往往是神经较脆弱者, 患有抑郁症。只预期最暗淡、 最悲观的后果, 陷于这种焦虑和抑郁中 不能自拔,直到寻求另一种实现方式 自杀。三大学生自杀对社会的危害大学生自杀事件具有多重危害性,是一种特殊的消极因素(一)对自身的毁害人生是美好的,现在的大学生中学时代许多都是出类拔萃的学习尖子,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大学生自杀毁

14、掉了自己的前程,毁灭了自己的生命。(二)对亲友的危害大学生自己不仅毁灭了自己,而且危害了亲友。 “人之惨,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大学生自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给父母、亲友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痛苦。调查中发现,在校大学生自杀后,同学大部分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常常感到精神痛苦,心情郁闷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三)对学校的危害根据有关法律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校对定性自杀身亡的学生,不承担任何法律任,但在帮助死亡学生家长处理丧事时,往往比较棘手,有的是“狮子大开口”,提出不合理的条件及要求,并进行讨价还价,达不到目的就无理取闹。(四)对社会的危害大量的事例说明:大学生自杀案件频发,不仅有害于自

15、身,有害于亲友,有害于学校,而且有害于社会稳定。大学生自杀现象已成为受社会和媒体关注的敏感和热点问题,极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借题发挥,对学生进行恶意煽动,使“内部矛盾社会化,治安问题政治化” 。第 4 页 共 6 页四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对策心理学家认为,自杀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一)加强心理卫生,系统预防心理疾病一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密切关注高危学生。发现其心理有异常变化应进行疏导防治,请医生专家诊断,以免误诊漏诊事故发生,防止自杀事件的出现。二是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三级体系。推行班级院系学校三级预防体系。大学生有异常心理情况发生,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做工作,及时请医生和专家评估、

16、及时干预,全程保护和治疗,确保大学生人身安全。三是完善心理咨询体系。心理咨询是拯救生命、超前预防的重大举措。同时要针对大学生实际问题,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指导,避免产生心理障碍。四是举办心理专家讲座,这样做具有专题性,集中性,有利于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开阔视野,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五是通过心理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要增强有意识的“心理准备”,并建立强烈的“心理优势”,引导大学生不要过多注意自我形象,对别人的非议,尽可坦然处之。六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素质。学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培训,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特别是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辅导员,要较系统的培训使他们能掌握对自杀高危人群危险性的早期干预技巧,把握学生心理健康动向,提供有效信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二)加强政治思想和道德品格教育根据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和危害,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十分必要。一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先进模范人物报告会,政治思想教育课来陶冶情操,升华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