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含解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94037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含解析) (1).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德研究人员破解北京雾霾形成之谜中德两国研究人员21日说,他们破解了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最主要组分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这一发现凸显在继续实施减排措施的同时优先加大氮氧化物减排

2、力度对缓解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近年来,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频发。已有研究表明,硫酸盐是重污染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在绝对贡献上,重污染期间硫酸盐在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的质量占比可达20,是占比最高的单体;在相对趋势上,随着PM25污染程度上升,硫酸盐是PM25中相对比重上升最快的成分。因此,硫酸盐的来源研究是解释雾霾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 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张强教授、郑光洁博士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的程雅芳教授、乌尔里希珀施尔教授、苏杭教授等人当天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运用外场观测、模型模拟及理论计算等手段发现,在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硫酸盐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3、溶于空气中的“颗粒物结合水”,在中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下迅速反应生成。颗粒物结合水是指PM25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潮解所吸附的水分。 该结论与通常认为的硫酸盐形成机制有较大不同。现有基于欧美等地区的经典大气化学理论认为,硫酸盐主要是在云水环境中形成,由于云中的液态水含量远高于颗粒物结合水,通常高出1000到10万倍,所以与云水中的硫酸盐生成反应相比,颗粒物结合水中的反应可以忽略;理论计算还显示,在云水反应路径中,二氧化氮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盐这一路径的贡献也可忽略不计。 而在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一方面,由于颗粒物浓度大幅上升及静稳气象条件下相对湿度较高等原因,颗粒物结合水含量远高于

4、经典情景,颗粒物结合水中的反应总量大大提升;另一方面,重度雾霾期间二氧化氮浓度为经典云水情景下的50倍以上,这直接改变了二氧化氮氧化路径的相对重要性。此外,北京及华北地区大量存在的氨、矿物粉尘等碱性物质使得当地颗粒物结合水的pH值远高于美国等地,呈现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而二氧化氮氧化机制的反应速率会随pH值上升而大幅提高。 研究人员据此在论文中指出,优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可能有助大幅降低中国雾霾中的硫酸盐污染水平。 “该研究表明我国复合型污染的特殊性,”贺克斌院士对新华社记者说,“高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电厂,高二氧化氮主要来自电厂和机动车等,而起到中和作用的碱性物质氨、矿物粉尘等则来自农业、工

5、业污染、扬尘等其他来源。这些不同的污染源在我国同时以高强度排放,导致硫酸盐以特有的化学生成路径迅速生成,这也是重度雾霾期间颗粒物浓度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1中德研究人员的结论与通常认为的硫酸盐形成机制有较大不同,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其特殊性原因的一项是 ( )A由于颗粒物浓度大幅上升及静稳气象条件下相对湿度较高等原因,颗粒物结合水含量远高于经典情景,颗粒物结合水中的反应总量大大提升。B由于云中的液态水含量远高于颗粒物结合水,通常高出100到10万倍,所以与云水中的硫酸盐生成反应相比,颗粒物结合水中的反应可以忽略。C重度雾霾期间二氧化氮浓度为经典云水情景下的50倍以上,这直接改变了二氧化氮氧化

6、路径的相对重要性。D北京及华北地区大量存在的氨、矿物粉尘等碱性物质使得当地颗粒物结合水的pH值远高于美国等地,呈现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而二氧化氮氧化机制的反应速率会随pH值上升而大幅提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德两国研究人员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是当前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B已有研究表明,硫酸盐是重污染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在绝对贡献上,随着PM25污染程度上升,硫酸盐是PM25中相对比重上升最快的成分。C在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硫酸盐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空气中的“颗粒物结合水”,在中国北方地区特有

7、的偏中性环境下迅速反应生成。D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在继续实施减排措施的同时优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可能有助于大幅降低中国雾霾中的硫酸盐污染水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电厂,高二氧化氮主要来自电厂和机动车等,而起到中和作用的碱性物质氨、矿物粉尘等则来自农业、工业污染、扬尘等其他来源,所以,治理雾霾,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B硫酸盐的来源研究是解释雾霾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随着中德两国研究人员破解北京雾霾形成之谜,解决了硫酸盐问题,也就解决了雾霾问题。C在优先加大氮失物减排力度,努力缓解空气污染问题的同时,还应该继续实施减排措施,做到全面治理,常抓不懈,不要

8、一曝十寒。D该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复合型污染的特殊性,说明我们在解决雾霾问题方面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不要一味照搬抄国外经验。【答案】1B 2B 3B【解析】1试题分析:B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四段,由原文“现有基于欧美等地区的经典大气化学理论认为:反应可以忽略”可知,这是经典大气化学理论的观点。ACD三项对应信息皆在原文第五段,仔细对比,可知这三项正确。3试题分析:B项无中生有,原文只说中德研究人员只是破解北京雾霾形成之谜,并没有解决硫酸盐问题,也做不到解决雾霾问题。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9、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无中生有、未然当已然、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本文无论是标题还是内容都只谈了“中德研究人员破解北京雾霾形成之谜”,并没有提到雾霾问题已经解决,据此可确定B选项将未然当成了已然,无中生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日前修改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新增“留守儿童保护”专门章节,其中提出父母外出后应当与留守儿童每个月至少联系一次,及时了解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这一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不仅要求民政部门会同教育、公安等部门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平台,还要求通

10、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此外,还规定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定期将留守儿童监护、抚养和身心健康情况报县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摘编自2016年12月6日广州日报) 材料二 目前中国共有610255万的留守儿童,长期过着没有父母相陪的 “一个人”生活。而湮没在历史时光中的留守者,至少有整整一代人。过去一直说如何重视,但具体到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这次明确了联席会议制度由民政部牵头,是二十几年来的第一次。儿童不再留守,就是要让他们与父母团聚。让父母返乡,还是让孩子随迁?学者段成荣的建议是,从制度上创造条件,让孩子跟着父母进城

11、。大学毕业后,黄湘洁作了一个“逆历史潮流”的选择:留在家乡湘西的老司岩千年古寨,当一名幼儿园老师。黄湘洁的故乡在湖南老司岩,明清时期曾富贾云集的千年寨子,今天一切依旧保持地理原貌很陡很长的石板路,村口岩壁上比谁都老的古树,还有躺在荒野中间破败的祖屋。寂静,是最大的变化。今天的老司岩仅185户农家,685人,外出务工人员占去一半。留守儿童39名,孤儿2名。1984年,一纸中央文件松开了乡村户籍人口“自由出入”城市的高墙。仅1989年,中国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就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200万人迅速蹿到了3000万人。即使闭塞如老司岩这样的古寨,也在错过第一波打工潮后听到了风吹草动。1992年,黄湘洁的父母

12、双双外出务工,留下她和姐姐、弟弟三人独守家中。那年黄湘洁两岁。“当时的乡村,穷是一种常态。”从事农村问题研究近三十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段成荣说。1984年,还是在校研究生的他跟着导师到辽宁、山东等地的农村调研,最大的体会就是农民那股想要外出谋生的深切冲动。彼时的中国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才不久,粮食价格低,还需缴纳农业税费,种地基本不挣钱,有时辛辛苦苦干一年,还赔钱。尤以1994-1996年最为严峻。而远在近千公里外的广东佛山,当时外来工已经可以拿到数倍于内地的工资。以至于农民外出务工,都被中西部地区政府视为一件大事拿到办公桌上讨论。四川则更有趣,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

13、四川普查办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由政府推动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后来被其他地区当作经验争相4/13效仿。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黄湘洁的归来也让村里人不解。他们说,一定是在外头找不到工作吧。2013年9月,在当了志愿者一年后,她打消了出走的念头。她说,“不要让这些孩子再被遗忘了”。(摘编自2016年3月24日南方周末)材料三(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6月19日关于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材料四2016年9月21日,河南全省法院“送法进校园暨第四季普法漫画口袋书发放仪式”在郑州市古荥镇实验小学举行。这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连续第五年送法进校园,为该省650万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

14、,孩子们也获得了第四季普法漫画口袋书,学习保护自己的技巧和方法。据悉,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让爱相伴-让法律照亮留守儿童回家的路”。活动现场,河5/13南基层法官讲述了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女童保护基金负责人孙雪梅现场授课,教孩子们如何预防性侵害,保护自己。四个留守儿童代表用诗歌朗诵爱的礼赞,向所有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的爱心人士表达最朴素的谢意。据有关部门统计,人口大省河南留守儿童的数量达到650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还多。(摘编自2016年9月21日“中新网郑州”)4下列对上述新闻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儿童总数已达6000多万,留守儿童的产生非一时一地的结果

15、,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有20多年的历史。B像黄湘洁那样,在大学毕业后能够主动选择回到贫困的家乡当志愿者,并且最终为了那里的孩子留了下来的,在当今中国还属于少数。C有关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易受到意外伤害,而留守女童比留守男童存在相对更为明显的负面情绪。D材料中提到的曾富贾云集,而今却极度贫穷、寂静的村寨老司岩,在中国大地上绝非个案,而是我国村庄的缩影,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留守儿童的主要聚居区。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 )A四则材料来源不一,有门户网站、报纸等,报道时间也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留守儿童问题应当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B材料二中,还在读研究生的段成荣就来到外出打工人数较多的山东、辽宁等地展开实地调研,切实感受到了当时中国农村农民真实的生存现状。C材料一、四站在政府机构层面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报道,体现了社会上层对留守儿童的重视;材料二、三主要从民间个体调查研究的角度进行相关报道。D如果全社会形成合力,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快乐地成长,可以适当缓解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一些问题。E相对而言,光明日报的调研报告采用了广州日报南方周末和“中新网郑州”所不具备的列图表和列数字的手法,显得更直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