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第四课《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91382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第四课《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第四课《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第四课《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高中语文第四课《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尊崇(chn)窒息(zh)犷悍(kun)症结(zhn)B恬静(tin)酗酒(x)笼罩(ln)轻佻(tio)C湍急(tun)轮廓(ku)睥睨(p)痊愈(qun)D就寝(qn)勋章(xn)贵胄(zhu)憧憬(ch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旋涡煽动山冈不修边幅娇生惯养B抹煞驯服津帖处世接物肆无忌惮C簇新延宕署名麻木不忍摩肩接踵D裨益箴言制服嘻笑怒骂彬彬有礼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里要建个篮球场,那里是看台;这里要修乒乓台,那边是棋牌活动室和小区图书馆。”说起小区的未来

2、规划,小区居民兴致勃勃。B对于网上网友们一边倒的批评,囤积了万斤碘盐的小郭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被谣言忽悠了的普通人,并非存心囤积居奇从中牟利。C即使贝多芬备受双耳失聪的折磨,但这位音乐巨人没有退缩。是什么使他一直向前?是信念,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D近年来,常州武进一些急功近利之人挖空心思制造舆论,把毗邻的丹阳市历史文化名人,用弄虚作假、移花接木的手法强行拉入自己的辖区范围。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娱乐节目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B权力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

3、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C活性炭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通过物理和化学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D新婚姻法对房产权属这样解释:不管婚前婚后,如果由父母出资买的房子,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则认定这个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李清照传(节选)五月,明诚把家属送到池阳(安徽贵池),又接到旨意复知湖州。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明诚离池阳,“涂(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金石录后序)。行至建康时,病势已重。七月末,清照于池阳闻讯,心急如焚,急解舟赴建康,然而已无力回天。八月十八

4、日,明诚病逝。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再没有“相对展玩咀嚼”金石书画藏品的欣慰,再没有“相向惋怅者数日”的余韵,再没有坐归来堂斗茶大笑的乐趣,更不会再有苦苦相思之后团聚的甜蜜了。相见直要待来生。前路漫漫,等待着她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遭此一击,刚毅的清照,也难以承受了。“葬毕,余无所之余又大病,仅存喘息。”(金石录后序)李白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清照此时是“葬毕夫君心茫然”。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清照无限悲痛,大病一场。5“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克罗齐的求索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

5、。1883年,卡萨米西奥拉大地震夺去了贝尼代托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当时他17岁,温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克罗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况。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的解脱。期间,他结合自己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则。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

6、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发生过的一切。1902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意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念。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错误的美学”尤其是“自然主义美学”和“唯理主义美学”进行批驳,肯定了艺术的“心灵性”和“非逻辑性”等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在潜意识里,他渴望公众对

7、他的工作有所关注。1903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文化刊物批评。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创办批评杂志标志着我的生活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他主要负责文学与历史,前期曾邀请金蒂雷负责哲学。在长达42年的办刊过程中,克罗齐渐渐达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理想。1920年6月至1921年7月,克罗齐担任意大利教育部长,发起了意大利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运动。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克罗齐不断修正完善他的理论学说。他在一次交流活动中说:“正如每一个对自己所做事情感到要负责的人一样,我喜欢反复思索我写过的并发表过的那些东西,喜欢经常回味和审查它们,以求看一看是否可以发现一些不妥之处,

8、是否可以进一步加以展开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这就是说,他所懂得的事情只是慢慢才学会的;似乎还应当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因此,人往往要像前几年那不勒斯的一位外科医生所做的那样,他也是我在参议院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做手术时他突然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要死了,于是把手术刀交给一位同行,说请你来干下去。”克罗齐不仅勤奋钻研,而且注重研究方法。方法是抵达学术高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办刊前期,克罗齐完成了“心灵哲学”的系统阐发工作。在他看来,历史是人的创造,体现为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要受心灵的支配,因此把握历史的关键在于把握心灵活动。哲学不过是历史学的方法论,追求美、真、益、善的心灵哲学,作为对心灵活

9、动形式与规律的研究,其意义在于为创造历史和阐释历史提供方法论的依据。在克罗齐心中,意大利民族始终具有美丽的形象。它从遥远的古罗马走来,创造过文艺复兴的灿烂文化。但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历史脚步踏上“迷途”。身处残酷的历史情境,克罗齐怀着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执著坚守,坚持以著述和主编的刊物抵抗法西斯专制主义。1923年,金蒂雷加入了法西斯党。克罗齐以巨大的道义勇气,与宣扬极权主义理论的金蒂雷展开针锋相对的公开论战,彼此持续几十年的友谊宣告破裂。1925年,克罗齐发表了著名的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反对恐怖政策,并征集到数百名知识分子的签名。他的寓所在1926年几次遭到法西斯党徒的洗劫。194

10、4年4月,金蒂雷被击毙于佛罗伦萨街头。克罗齐闻讯,曾长久地倚在寓所的门框上,遥望北方深邃的蓝天“我将死于工作。”这是晚年的克罗齐在他人问及自己健康状况时一句平静的回答。创造性的努力、自由的激情以及深刻的公民责任感,既是意大利民族性格的基本素质,亦折射出克罗齐的人格理想。(摘自张敏克罗齐美学论稿,有删改)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克罗齐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B克罗齐把艺术从对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而他对艺术的认识又有别于世俗的理解,他认为艺术不是用来娱乐的。C本文择取了克罗齐的重要人生阶段,记述了这

11、位20世纪前半期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家兼社会活动家,以史带论,史论结合。D文中“我将死于工作”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克罗齐终生的创造性努力,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漠不关心。E克罗齐主张,历史与艺术都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都以人为焦点,历史与艺术的区分界限在于真实和虚构。7克罗齐是如何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请结合全文概述。答:8“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克罗齐在其后又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如何理解克罗齐这一拓展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答:9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答:四、语言运用10请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要求句式与首句相同或相近,内容与上下文连贯。贝多芬虽然听不到动人的旋律,却用音符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壮美的赞歌;_,_;_,_。因此,身残志坚之人,也能用己之长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11下面是关于“超大地区”的定义,请提取出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或短语)。超大地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由相当数量的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一般而言,超大地区可集合各种资本、技术和人力。在超大地区发展中,中国也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城市群,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答:_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