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教学案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391268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教学案例(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分析思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 1、先分析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所谓简单,有两个基本点: 不考虑投资i的变化; 局限在线性条件范围内 2、先分析短期国民收入决定,再拓展到长期国民收入决定。 3、以均衡条件为背景。 在分析短期、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时,也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I=S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I=S加上L=m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再加AD=AS加B=P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再分析长期 、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时,分析总供给及其变动。,2,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一、均衡产出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其他两个消费理论 四、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五、乘数论,3,

2、引例:谁是“天使”?,假设某社会存在一个交易中心,人们在此进行交易,根据社会合理的价格提供自己的需求和供给。在一个特殊的星期一,所有的生产合约(含企业之间)和工作合同都已到期,因此上星期五都已经停止生产获得。而每个企业都有一定数量的存货,使它们均无意进货或生产更多的产品(如果没有新的订单);每个家庭都有足够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和一定数量的存款及现金。 星期一的交易将非常冷清,因为每个经济主体都在等待买主的到来。谁的到来可打破这一潭死水?,5,一、均衡产出,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2、均衡产出的概念 3、投资储蓄,6,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1)假设:不存在政府、外贸。只有居民和企业。消费和储蓄在居民;

3、生产和投资在企业。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折旧、未分配利润等0,GDP、NDP、NI、PI都相等。 2)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原因: 有大量闲置资源; 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当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7,2、均衡产出的概念,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是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 产出水平总需求,企业的生产稳定。 产出需求,企业不愿意出现,存货增加,减少生产。 产出需求,企业库存减少,为了增加利润

4、,增加生产。 公式:y = c + i = E c ,i :意愿消费和意愿投资 E:计划支出(计划需求)即总需求,E=AD y:实际的产出或国民收入,8,IU0,IU0,记IUyE:非计划存货投资,当IU0时,经济达到均衡。,实际产出y,9,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支出的区别 总需求是指计划(意愿)支出量 总支出是指实际发生量(实际产生的总需求) 一般而言在消费、政府采购、以及净出口方面两者不存在差异。 关键在于计划投资与实际投资之间的差别,在 实际发生的投资中往往会出现非计划的存货投资。,10,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1820 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

5、,提出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资本主义存在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重提有效需求不足,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11,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指社会上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即国民收入均衡时的总需求。 所谓供给价格是指导致企业愿意雇佣一定数量工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时所必需取得的收益,这收益必须等于生产这些产品所付出的生产要素的成本加上预期的利润,所有产品供给价格之加总即总供给价格, 所谓需求价格是指企业预期社会上人们用来购买其产品的价格,总需求价格是全部企业预期社会上人们愿意用来购买全部商品的价格的

6、加总。,12,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都随就业量增加而增加。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亦即一定就业量下预期收益会超过诱致这一就业量所必须的收益时,企业会扩大生产,增雇工人;相反,则会缩减生产,减少雇员只有当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相等时,企业才能获得最大预期利润,从而生产既不扩大,也不缩小,达到均衡状态,这时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13,假如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着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发生什么变化?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你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14,假定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着失业,表明有效需求不足,于是失业率就会上升,国民收入水平就会下降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认为,

7、这时就需要由政府出来用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收)或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对经济加以干预,以降低失业率,提高国民收入水平,15,3、投资储蓄,均衡时:E = y。 E = ci,y = c +s ci = c +s, i = s 意义: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 从实际情况看,I = S,是必然的结果。,16,基本结论: 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收入)水平。 在均衡时,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0,而且居民都买到了他们想购买的商品。 以非计划存货变化为基础的产量调整将使经济达到均衡水平。,17,为什么增加消费的政府努力改变消费倾向不能立竿见影?(长期以来,美

8、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76左右。在90年代,边际消费倾向上升为0.68。) 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48。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引入:中美消费倾向思考(一),引入:中美消费倾向比较(一),18,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和消费函数 2、消费倾向 3、储蓄 4、储蓄倾向 5、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6、居民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19,1、消费和消费函数,1)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9、2)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及其消费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20,3)消费函数公式,以c代表消费,以y代表收入: c = c(y) (满足条件dc / dy 0) 如果是简单的线性函数,则为: c = a + by(1 b 0),21,4)线性消费函数的解释,a是常数,自发性消费。其含义: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

10、,其变化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by,诱致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b作为该函数的斜率,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 在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的座标中,消费函数c = a + by的图象如下:,22,23,5)普通消费曲线,当消费函数为一简单的线性函数时,边际消费倾向MPC为一常数b。 当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时,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最基本的心理规律: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即边际消费倾向MPC有递减的趋势。 具体如图所示:,24,25,2、消费倾向(propensity to cosume),1)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感性认

11、识。,26,2)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C。根据定义有: APC = c / y APC既可以小于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小于收入总量;也可以等于1,意味着人们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还可以大于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27,3)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C。根据定义有: MPC=c/y 当消费增量c与收入增量y趋于无穷小时,即: MPC = 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12、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1 MPC 0,28,4)MPC与APC,MPC有递减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即APC也有递减趋势。 在特殊情况下,当线性消费函数中的自发性消费a = 0时,平均消费倾向APC便等于边际消费倾向MPC,且不再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此时,消费函数: c = ky,29,30,3、储蓄(Saving),1)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2)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影响储蓄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财富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

13、障体系的结构、利率水平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学假定储蓄及其储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31,3)储蓄函数公式,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即 s = y - c 以s代表储蓄,以y代表收入,公式为: s = s(y) (并满足条件ds / dy 0),32,4)线性储蓄函数,储蓄与消费相对应 线性条件下,c = a + by,代入s = y - c s = y -(a + by), 整理: s = - a + (1-b) y (1 b 0) 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或储蓄s的座标中,储蓄函数图象如下:,33,34,35,4、储蓄倾向

14、(propensity to saving),1)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感性认识:,36,2)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ing),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根据定义有: APS = s / y,37,3)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S。 根据定义有 MPS=s/y 当储蓄增量s与收入增量y趋于无穷小时,即: MPS = ds/dy,38,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 或者说,边际储蓄倾向MPC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特别地,

15、当储蓄函数为一简单的线性函数时,MPS为一常数(1b)。 当储蓄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时,MPS将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且有递增的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39,不论MPS是常数还是变数,它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如果MPS小于零,便意味着收入增加时人们的储蓄反而减少;如果MPS大于1,则意味着收入增加时储蓄的增量大于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与现实相距太远,显然不符合人们的经验。 因此,有: 1 MPS 0,40,4)APS与APC,对收入来说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为互补函数,即 y = c + s, 如果在该式两边同除Y有 y/y = c/y + s/y, 即: APC + APS

16、 = 1 或1 - APC = APS,1 - APS = APC,41,5)MPS与MPC,与上同理, y = c + s,有y = c + s; 两边同除y,则 y/y = c/y +s/y 即: MPC + MPS = 1 或 1 - MPC = MPS,1 - MPS = MPC 可以推断:若MPC有递减趋势,那么MPS必有递增趋势。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储蓄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增状态,即平均储蓄倾向APS也有递增趋势。,42,5、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1)互为补数即两者之和y,即y=c+s。 2)两者只要有一个确定,另一个也确定。,43,44,6、居民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是基本相似。除了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1) 国民收入的分配。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富人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穷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容易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这些支出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消费曲线向上移动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