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89873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卷 (选择题,共3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羽觞(shng)呱呱(gu) 创伤(chun)惊魂甫定(b) B安谧(m) 饿殍(pio) 羸弱(li) 叛逆篡位(cun) C憧憬(chn) 悚然(s) 谲诈(ju) 厩有肥马(ji) D追溯(shu) 伉俪(kn) 栏楯(dn)风尘仆仆(p)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奇怪叠出蹉跎岁月冷酷犀利千头万序 B改弦更张 根深蒂固 别出新裁 戮力同心 C辘辘饥肠 阴谋诡计 大相径庭 功利境界 D无所适

2、从 草营人命 朝暾夕月 晨光暮蔼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张亮找到班主任说:“我因和同桌性格 ,请求调位。”胡锦涛同官兵们一一握手,对他们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迅速投入抢险救灾斗争,帮助受灾群众排忧解难, 了充分肯定。从一些网站的留言中我们看到,公众对学术腐败深恶痛绝,人们殷切期盼着早日 学术腐败的“毒瘤”。A 不合 给予 祛除 B 不合 给以 驱除C 不和 给予 驱除 D 不和 给以 祛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胡锦涛总书记同韦祖生一家人促膝而坐,不厌其详地询问他家的生活情况。B学校的某些领导,不懂教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能担当

3、管理现代学校的重任的。C今年寒假期间,山东省有四所中学的领导置教育厅关于假期安排的规定于不顾,开顶风船,组织学生到校上课,造成了恶劣影响。D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了解,我市移动电话部门针对春节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对今年发送量进行了预测,并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B铃声响起,他急忙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普通话的中年男子的声音说:“你被录取了。”C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拍卖行可谓是绞尽脑汁,制订了一系列的对策,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D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

4、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深深危及绝大多数中国人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不过,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来指引着自己的抱负和辨别是非。对我来说,以舒适和享乐为目标的生活从来没有吸引力。以这些目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伦理观点只能满足一群牲畜的需要。始终在我面前闪耀着光芒,并且让我充满活着的喜悦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理。从客观的角度,没完没了地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存在,或者是生命有什么意义,是非常愚蠢的行为。A B C 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

5、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洎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

6、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觉、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思来体

7、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然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

8、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7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D

9、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8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阐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承受。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忽视他们相关者的利益。9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

10、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 系。 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013题,每小题3分。14题8分)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

11、。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注】宰我,孔子的弟子。1

12、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维其行 维:维护,保持B. 不自以为约 约:贫困,困窘C. 吾罪几矣 几:(到了)极点D. 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 过:探望,拜访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不维其行,不识其过 如之何其可及也B. 有幸见爱,无幸见恶 使子路反见之C. 始吾望儒而贵之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D. 因宰我而谢焉 因之以饥馑12、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评价对方的一组句子是( )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 婴则齐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 今吾望儒而疑之 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 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

13、见之 ABCD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己的做人原则。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C晏子听闻孔子对他的评价后,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反唇相讥,将矛头直接指向孔子,讽刺他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身穷陈蔡”的窘况。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知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第卷 (非选择题,111分) 1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3分)(2)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4分)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8分)襄邑道中宋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注】这首诗写于诗人政和七年晚春经襄邑进京待选途中。15、起句中的“飞”字用的十分传神,请结合“飞花”两句说说“飞”字好在何处。(4分)答: 16、这首诗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加以赏析。(4分)答: 五默写填空。(6分)17.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