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7(史记).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89718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7(史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7(史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7(史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7(史记).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7(史记)【教学设想】: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体会。课 题:淮阴侯列传 第 1 课时 总 3 课时主备:戴海霞教 学目 标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常识。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

2、事特色。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提出独到的见解。教方学法品读欣赏法、研究探讨法教材分析重点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难点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电视剧淮阴侯韩信的主题歌十面埋伏)将军战术传千古,功臣末路断头颅!一曲十面埋伏,一声叹息!今天,我们就来研习韩信之死,探究司马迁的态度和观点。刘邦曾说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

3、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见,刘邦是很赏识韩信的军事才能的。作为一代名将,“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没有韩信就没有汉家王朝,可韩信的结局却是夷灭三族。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淮阴侯列传,看看司马迁是怎样写的!(一)容易读错的字:商贾(g) 井陉(xng) 辎重(z) 裨将(p) 拊循(f)鞅鞅(yng) 蓐食(r) 蒯通(kui) 喋血(di) 阏与(y y) 高垒(li) 樵苏后爨(cun)袴下(ku) 馈粮(ku) 萆山(b) 传飧(sn) 樊哙(kui)陈豨(x) 跖(zh)之狗吠(f

4、i)尧 泜水(ch)(二)文章结构 1-3 早年屈辱 4-7 井陉之战 8 被贬之后 9-10 谋反被诛 11 史官论赞四、研读文本13节难句疏解(一)文章开始的三小节写了韩信早年生活的三个小故事。1、请 同学们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用四个字概括每个小故事。(注意右边的小字)【明确】三个故事可以概括为: 怒绝亭长 漂母饭信 胯下受辱2、说说这三个小故事说明了韩信早年生活的境况是怎样的?【明确】:这三个故事都反映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二)请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明确】: 故事 人物性格怒绝亭长

5、 屈辱之中的自尊漂母饭信 自信和抱负胯下受辱 坚忍,忍辱负重课 题:淮阴侯列传 第 2 课时 总 3 课时主备:戴海霞教 学目 标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常识。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提出独到的见解。教方学法品读欣赏法、研究探讨法教材分析重点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难点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淮阴侯列传的前三小节,司马

6、迁描写了韩信早年穷困潦倒、饱受屈辱的生活经历,三个小故事分别展现了韩信自尊、自信与忍辱负重的性格特征。同时,我们研习了课后习题“萧何月下追韩信”和“登坛拜将”这两个故事,知道了萧何对韩信的军事才能极其赞赏,认为韩信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举国无双的大将之才。可是只有萧何这样坚信,刘邦和全军将士并不相信。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一次著名的战役井陉之战,看看韩信是如何树立军威的!二、研读文本47节1、【提问】:研读文本“萧何追韩信”和“登坛拜将”,这是从正面还是侧面写韩信的卓越才能?【明确】:侧面表现。2、【提问】:47节是写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给这场战争取一个名称,并且说说是从正面还是侧面表现韩

7、信的军事才能。【明确】:井陉之战。正面表现。3、问题探究:(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明确】:韩信取胜的原因有: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A、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军进行对比,广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B、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课 题:淮阴侯列传 第 3

8、课时 总 3 课时主备:戴海霞教 学目 标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常识。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提出独到的见解。教方学法品读欣赏法、研究探讨法教材分析重点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难点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井陉之战我们了解了韩信杰出的军事才能, 这位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杰出名将是不是就能封妻荫子、安享荣华富贵呢?我们通过后面

9、的课文来了解一下。二、研读文本811节1、韩信是因为什么罪名被杀的?明确:谋反。韩信因协助陈豨兵变,被告谋反,被吕后诛于长乐钟室。2、如果没有陈豨兵变,韩信就能躲过被杀一劫吗?明确:不能3、【探究】:韩信的真正死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概括)【明确】:功高震主。 狂妄傲慢,树敌太多,单枪匹马。 恃才放旷,君主对他早有猜忌。 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4、【探究】:韩信由于性格上的弱点和君主的猜忌,最终躲不过被杀的命运,那么,韩信谋反的罪名是否成立?你觉得司马迁的写作中有没有可疑之处?请认真研读课文,结合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观点的依据,讨论交流)【教师

10、小结】:同学的观点可能有三种:有认为韩信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这已成千古悬案,见仁见智。但司马迁在编史时留下了一些疑点,让后人去思考,去评说。与同学交流一些我的思考:知恩图报,拒绝造反。天下已定,造反已迟。手中无兵,怎能造反?与豨合谋,不怕告发?几年才反,不符常理。舍人弟告,安能相信?用兵如神,会如此反?若真谋反,怎会怜之?5、关于韩信谋反被诛,司马迁在文中有没有谈到自己的观点?【明确】:第11节,学生齐读课文请同学翻译最后一句的意思探究:“天下已集,乃谋畔逆”有什么言外之意?补充资料:“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此史公微文。谓

11、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 李慈铭越漫堂读书记 “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读此数语,韩信心迹,刘季吕雉手段昭然若揭矣。” 李笠史记订补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一般人认为这是反语,“太史公曰”表面上批评韩信“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其实在叙事中用尽曲笔,惋叹之意深蕴其中。也表达了司马迁对统治者的愤激之情。(曲笔:史家编史记事有所顾忌或循情避讳而不据实直书)三、【延伸拓展】:韩信的悲剧的确令人惋叹,韩信的悲剧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还是一类人的悲剧?【明确】:一类人1、【补充资料】:功臣遭遇知多少?燕王臧荼,他就在刘邦称帝的那一年被刘邦以谋反罪名消灭

12、。 韩王信就是害怕刘邦的怀疑,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干脆公开投降匈奴的。但最后也逃脱不了被追杀的命运。 燕王卢绾是刘邦的同乡,自刘邦浪迹丰沛市井之时,他们就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汉朝开国前,卢绾一直是刘邦的亲信和心腹,但最后也被刘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谋反企图。 赵王张耳本是刘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谋反被废除王位,贬为宣平侯。公元前196年,当另一将领阳夏侯陈豨被逼反叛时,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劝彭越一同谋反,彭越犹豫着没有答应。刘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将他逮捕后处死。最残忍的是,刘邦杀了彭越之后,为了威胁警告其他将领和功臣,竟将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再派人分赐给各位诸侯和功臣品尝。功臣们因此

13、更加胆颤心惊。 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铤而走险,起兵反叛。结果也被刘邦亲自统兵镇压。 朱元璋当皇帝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使江山永远姓朱,大杀功臣到了残酷的程度,胡维庸被告谋反,被立刻斩首,还诛连一万五千多人,李善长有两道免死铁券也未免一死,且被抄家灭族七十多口,大将蓝玉谋反案又诛杀一万五千多人,明朝开国功臣基本全被铲除,搞得人人自危。 2、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韩信之死,同学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发现,非常好,老师的观点也是一家之言,同学们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我想重要的不

14、是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探究、发现的精神。3、学生齐读结束语: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因此,有人认为韩信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四、作业:小论文(任选一题)1、韩信为什么只能成为一代名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