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89598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下期衡阳市八中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近几年,以汉服圈为代表的古装文化实践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态势。在文化传播领域,例如方文山在2013年创办“西塘汉服文化周”,建构了一个以汉服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场域。在产业资本领域,与汉服相关的产业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现在,身穿汉服的身影已经时常出现在大学校园、商业广场和地铁公交等公共场域,进一步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不过,有的汉服爱好者却表达了不同的焦虑,“现在的汉服圈都很浮躁,很多人已经退圈,因为已经背离了初衷” 。有人曾对汉服文化内部的构成做过普及:一

2、是汉服爱好者,即已接触汉服,对汉服有一定了解,认同汉服复兴的主要观点与理念;二是汉服生活者,即将汉服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三是汉服复兴者,主要进行理论研究或服饰考据,或负责引导社团、举办活动,较大范围地复兴推广汉服。显然,一种内部的阶层被呈现了出来。在公共场合身穿自制汉服的第一人王乐天等,同汉服生活者一起,他们构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塔尖和塔身。而汉服爱好者则是金字塔形结构的基座。汉服复兴者规定汉服文化的边界,而汉服生活者则以一种与世俗生活决断的决心进行实践。例外的是汉服爱好者阶层,他们的参与程度显然要低,远没有生活者“壮士断腕”式的决心。因而,在汉服文化越来越被关注的当下,

3、汉服圈内部的焦虑情绪,也许可以解释为汉服爱好者同另两个阶层的脱节。而这种愈发不稳定的结构,则正是汉服文化在持续冲顶过程中的隐忧和未来可能遇到的发展壁垒。汉服爱好者介入汉服圈的动力,往往来自动漫文化的影响。如果要进一步厘清这一群体的文化需求,则必须首先将他们从汉服圈中剥离出来,去放置在青年亚文化实践的脉络中进行观察。汉服爱好者首先关注的是亚文化实践的满足,形成的对主流文化的仪式性抵抗策略和沟通尝试。然而,汉服文化复兴者和生活者强调汉服文化的正统性,这就造成汉服圈内出现了爱好者同“考据派”的二元对立。随着汉服文化热度升高,传统影楼写真为代表的行业也开始介入古装拍摄。此时,为了维护亚文化内部的纯洁性

4、,汉服爱好者又斥其为“影楼装”,拒绝承认同汉服文化的关系。这种内部分裂导致的不稳定结构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如何尽快理解汉服文化金字塔基座的庞大人群的构成成分和文化诉求、保护他们的参与热情,是夯实传统文化复兴人群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摘编自赵运涛画里有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古装文化实践呈上升态势,商场及车站等公共场所所常见身穿汉服的身影。B. “西塘汉服文化周”创办人方文山,是汉服生活者,属于金字塔形结构的塔尖。C. 汉服爱好者与汉服复兴者、汉服生活者相比,参与汉服文化实践的程度要低。D. 传统文化承继需要文化精英的引

5、领,夯实金字塔基座的人群基础也非常必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服文化在文化传播与资本领域的突破,是汉服文化实践呈上升态势的证明。B. 文章区分了汉服文化圈不同构成人群的特点,对汉服爱好者的相关论述较多。C. 文章从汉服文化实践壁垒、汉服爱好者诉求等角度论述了汉服复兴中的焦虑。D. 文章先交代汉服文化实践近况,再分析复兴中的焦虑,后指出根本解决之道。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服圈内的阶层分化与阶层之间的脱节,可能成为汉服文化实践的发展障碍。B. 汉服圈出现二元对立现象,源于对汉服文化礼仪正统性与纯粹性的理解不同。C. 汉服爱好者

6、介入汉服圈的动力并非主流文化吸引,首先是亚文化实践的满足。D. 厘清汉服爱好者的文化诉求,保护他们的热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复兴。【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试题分析:A项,以偏概全,应是“以汉服圈为代表的古装文化实践”。B 项,张冠李戴,方文山应属于“汉服复兴者”。D 项,无中生有,“传统文化承继需要文化精英的引领”原文无据。2. 试题分析:“后指出根本解决之道”错,文末只是提到夯实传统文化复兴人群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这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3. 试题分析:文中提及的纯粹性是就汉服爱好者与古装拍摄行业间的对立而言的。二、文言文阅读4.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

7、一项是( )A. 秦伯说:与郑人盟 B.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D.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答案】D【解析】A项中“说”通“悦”;B项中“振”通“震”;C项中“内”通“纳”点睛: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

8、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5. 下列各句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A. 夫晋,何厌之有 B.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C.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柿公军 D. 如今人方为力刀俎,我为鱼肉;【答案】B【解析】例句是定语后置;B项与例句一致。A项是宾语前置;C项是省略句;D项是判断句。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汉语中的句式的了解。那么古代汉语中有哪些特殊的句式呢?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

9、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状语后置的规律,固定句式要记住它们的习惯用法。一般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3)用“者”表判断;(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

10、断词则多起来。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2)用“被”表被动;(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5)用“被”表被动。无标志: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三、省略句:(1)主语的

11、省略(2)谓语的省略(3)动词宾语的省略(4)介词宾语的省略(5)介词的省略。四、疑问句: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这里不举例子讲解。特殊句式:一、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

12、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6. 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故有“五音不全” 的成语。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C. 我国史书有几种编写体例,左传是属于编年体史书,国语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史书,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属于纪事本末体史书,史记属于纪传体史书。课文荆轲刺秦王就选自史记的刺客列传。D. 春秋爵位有公、候、伯、子、男五等。

13、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荆轲刺秦王就选自战国策。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

14、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15、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选自唐才子传7.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岁通五经 通: 通晓B. 白益傲放 益: 更加C.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 开辟D. 璘败,累系浔阳狱 系:捆绑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B.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 不得骑驴C.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 不得骑驴D.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B. 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C. 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D. 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