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毛泽东如何读历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389392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后感-毛泽东如何读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后感-毛泽东如何读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后感-毛泽东如何读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后感-毛泽东如何读历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毛泽东如何读历史历史是人类活动的记录和记忆,老老实实地研究和学习它,也就是尊重它和敬畏它。毛泽东提倡以谦虚之心学习历史的论述很多。其中有五句话,可视之为名言。“读历史是智慧的事”1920年12月,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等人的一封信中说,他读历史时发现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那些干出傻事、蠢事、错事的专制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原因是其欲望冲动压倒了理性智慧。由此,毛泽东提出,“读历史是智慧的事”,多了解点历史上那些专制主义者的结局,让“智慧指导冲动”,或能少干点傻事、蠢事、错事。此前,袁世凯称帝败亡时,

2、毛泽东也发表过类似的议论,说袁世凯以及劝袁称帝的人,不真正懂得历史,没有吸取“王莽、曹操、司马懿、拿破仑、梅特涅之徒”的教训,乃世间“最愚者”。把是否读史懂史,同是否具有理性智慧联系起来,是青年毛泽东体悟到的一个重要道理。他一生好史,有多方面的理由、需要和收获,其中定然有益智的成分,有一种获取智慧的求索精神与乐趣。比如,毛泽东诘问隆中对,未必有用于现实,但其中的经验教训,却完全可能成为使人变得高明的营养。毛泽东后来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起来,就是这个意思。了解历史,总结前人和自己经历的过去,最起码的一条,就是尽量不贰过,不重复此前蛮愚的错误。“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

3、”如果对自己的过去懵懵懂懂甚至一团漆黑,不会是一个明白人;如果研究历史不是为了今天的需要,恐怕也不算是一个明白人。毛泽东敬畏历史,但是他从不拘泥于历史。上个世纪50年代,有人从毛泽东的一些现实决策中觉得他“轻视过去,迷信未来”。这个话传到毛泽东那里,他在1958年1月28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专门做出解释说:“历史是要的。要读历史,我赞成郭沫若那个古史研究。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不迷信将来还得了呀!人类就是希望有个将来。”毛泽东承认自己“迷信将来”,至于说他“轻视过去”,恐怕有些冤枉。只不过一向读史的毛泽东,总是希望从现实这个立足点出发去争取一个好的将来罢了。提出“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当时可能有自辩之意,却也揭示出了读史的要义,即了解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学习古人是为今人增益的。1942年,毛泽东发表过一篇题为如何研究的讲演,他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弄清过去,是为了把眼下的事办好。这样做,才是对历史的真正尊重和敬畏。“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这句话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