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389251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袁行霈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李白乃是以气夺人。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尽管古人对气的理解和用法不完全相同,但大致说来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读者都会感到,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

2、史等量的气回荡着,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所谓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服。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激发了盛唐人的创造力,而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为他所不齿。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也是前人不敢想象的。许多自然界的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吟咏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创造,成为新的意象。海就是这样。自诗经开始,写海的除了曹操的观沧海之外,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并不多,写海而能写出海的气魄的,要推李白

3、。在“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半壁见海日”这些诗句中,海与风、日相互配合,构成了一幅幅壮观的图画。还有一些自然界的景物,前人似乎忽略了,没有形成饱满的诗歌意象,李白却有新的发现,咏之于诗,成为独具特色的意象。李白诗歌的气逸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李白的诗风飘逸不群,他的才情不受拘束。他一再把自己比做大鹏。李白用以自比的大鹏,既不同于蓬莱的黄鹄,也不同于报晓的天鸡。那些鸟都丧失了自由,唯独大鹏可以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地之间。李白不甘心受礼教的约束,不屑于做一名皓首穷经的儒生,他甚至不屑于参加士大夫视为正途的进士考试,而欲凭借自己的社会声望直取卿相,功成身退,依旧还他自由的身份。这种热爱自

4、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很突出。他笔下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李白追求自由的精神还表现在他不肯让诗歌格律束缚自己,当感情达到高潮时,往往冲破格律的束缚,写出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朝代相比,唐代是一个文化比较自由的时代。李白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和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所谓气壮,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而这也是植根于盛唐时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打击,李白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他有深沉的苦闷和忧愤,但主导方面还是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李白经常

5、写自己的愁,但只要和中唐孟郊、李贺的愁比一比,和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的愁比一比,和宋词里那类锁在小楼深院中的闲愁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盛唐时代,随着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上升,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也达到相当充分的地步。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显示了人格的力量。这是中国古代志士最可宝贵的节操,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节选自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气大致说来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

6、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B、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服C、李白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集中表现在李白的山水诗中。他笔下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D李白诗歌的气逸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气壮则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先阐释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特色,接着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指出“以气夺人”的“气”表现在气奇、气逸、气壮三个方面。B、第二段作者运用“海”的事列是为了论证

7、许多曾被前人不止一次吟咏过的自然界的景物,在李白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创造,成为新的意象C、第三段中所提到的李白用以自比的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地之间的大鹏,是作者渴望自由的象征。D、第四段中作者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的观点。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因此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B、有一些前人忽略的自然界的景物,没有形成饱满的诗歌意象,但在李白的吟咏之下,成为独具特色的意象。C李白的乐观自信的精神是植根于盛唐时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的

8、这种精神。D李白诗歌比较具有魅力的地方在于其气壮,在于其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的人格力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命若琴弦史铁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方圆几百上千里的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走一天才能见一片开阔地,有几个村落。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它小野兽。山谷中常有鹞鹰盘旋。寂静

9、的群山没有一点阴影,太阳正热的凶。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

10、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老瞎子早忘了兰秀儿的事。“吃的、喝的、烧的全有。你要是病好利索了,也该学着自个儿出去说回书。行吗?” “行。”小瞎子觉得有点对不住师父。、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回到野

11、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躜动得显著。他蹒蹒跚跚地爬上野羊岭,庙院中衰草瑟瑟,窜出一只狐狸,仓惶逃远。 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直到忽然想起他的徒弟,他知道自

12、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象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那意思就是说:目的本来没有。不错,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老瞎子知道

13、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选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2段写老少两瞎子蹒跚在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野兽时常出

14、没的群山中,渲染了一种原始、苍凉的气氛。 B、小说第3段细致描写老瞎子心里的算定是为后文野羊坳弹断最后一根琴弦的情节做铺垫。 C. 老瞎子终其一生翻山越岭说书谋生,他相信这一切的奔忙辛苦都是值得的,就在于弹断一千根琴弦能用药方去治眼睛。可见这“药方”是老瞎子困苦生活的目标和希望,是生活的依托。D. 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5、小说划线段落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6、小说通过老瞎子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揭示了什么哲理?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15、港珠澳大桥横跨的全世界最繁忙的伶仃洋航道,是全球重要的贸易航线。要尽可能减少对通航的影响,同时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面临的重要难题。复杂的海况、多变的水文和气象条件是又一个“先天难关”。与此同时,香港机场限高、横跨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海水腐蚀等客观环境制约因素,给工程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难题。港珠澳大桥提出了“120 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仅主体工程的主梁钢板用量就达 42 万吨,更可抗16级强台风、8 级强地震。龙段钢箱梁的吊装精度要求是,它与两端钢箱梁之间的缝隙不得超过 20 毫米,而普通大桥对这一指标的要求是不超过 30 毫米。为了保障工程的“耐久性”,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也应运而生,诸多施工工艺及标准均达国际领先水平,“港珠澳大桥标准”正在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标准”。 取材于中国工人2017年第5期相关文章材料二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全球最长跨海大桥。与运营商合作建设大桥无线通信网络的中兴通讯中国市场无线产品经营副总经理方正11日受访时表示,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