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388788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XX年3月调查地点:北部分村镇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妇女的调查调查方式:记者调查有课题报告称,目前我国有近5000万留守妇女。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生活压力大,是压在留守妇女头上的“三座大山”。一位长期研究中国留守人口的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留守妇女的数量之大、承受负担之重,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是少见的。”而与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相比,留守妇女的心理状况与精神负担,更容易被忽视。近日,本报记者来到湖北部分村镇,探访不同年龄段留守妇女的生活状态。她们的生活追求

2、或许不同,但都不得不在“更好的经济收入”和“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做取舍。她们并不算奢侈的心理期待,实际是在呼唤更合理的制度安排。还是少女时,她们也曾驻足过多彩的城市;嫁为人妻后,她们也曾与丈夫一起在城里打拼;然而,当她们成为母亲后,为了孩子,却不得不回到乡村,忍受“牛郎织女”的分居生活。离别,从最初的难过,慢慢变成一种习惯“三八”妇女节前夕,记者走进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村湾角落,听村里的留守妇女讲述她们的故事。故事 出国打工村的“全职妈妈”“我们结婚才几个月,他就出国了,那时非常想他,现在也只好习惯了”邬家湾距离黄陂城区约一个小时车程,是当地有名的打工村,青壮年男子有出国“打洋工”传统。“80后

3、”媳妇张娟,丈夫在伊拉克打工,一签约就是两年。她独自带着5岁的孩子,偌大一个家,里里外外都靠她一个人。张娟说:“最难的就是换煤气罐之类的体力活,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安全。我的孩子上幼儿园,学校的小面包车管接送,听说好多地方校车都出事了。可就算我骑摩托车自己接送,照样不安全。”比繁重的家务更难以承受的,是心理上的煎熬。张娟的好姐妹沈丽,丈夫也曾在利比亚打工。XX年初,从电视上看到利比亚局势紧张,沈丽的心一直悬在嗓子眼,“电话打不通,网络连不上,把我急死了。等了半个月,老公总算安全回家了。直到现在我都后怕,不敢再让他出国了,现在他在银川打工。”丈夫回国打工了,回家的次数却没变。一年到头,也就春节回家一次。平时沈丽一个人在家带俩孩子。“刚开始一个人住挺害怕的,每天晚上首先要把门窗都关好。不过时间长了,慢慢也就适应了,没以前那么害怕了。”25岁的石艳艳说:“我们结婚才几个月,他就出国了,那时非常想他,现在也只好习惯了。”其实,在结婚前,她们中的好多人也曾在外面打工。可为了照顾孩子,只好回乡留守。在村里,除了干活、带孩子,就只能看电视、搓麻将,她们也心有不甘。“我也想找点工作,可我就算去镇上上班,离家也挺远,赶不及接孩子、给孩子做饭,怎么办?”张娟说。故事 “水土不服”的返乡妇女“过去在厦门,我还常常去听一些教育讲座,可这里没有啊,原来听过的也忘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